登录

体育消费

百科 > 消费类型 > 体育消费

1.什么是体育消费[1]

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消费不仅是指人们买票观看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更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取得身心健康、陶冶高尚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欢度余暇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而去从事各种各样和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

体育消费可分为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

狭义的体育消费主要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如买票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参加武术、健美、气功、健身等学习班的学费,个人购置的运动器材、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等。

广义的体育消费则包括一切和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和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所得到的各种效用,或者说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所得到的各种价值和使用价值,均和“体育”有关。如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而需要外出旅行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及购买食品饮料等费用。

一定量的体育消费支出,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体育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同时还是体育消费品市场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2.体育消费的性质[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会消费的性质和特点,也就是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消费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消费资料所有制是反映消费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范畴。所谓消费资料所有制,就是通过消费资料的关系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消费资料的归属、占有和使用关系。消费资料所有制是决定整个消费活动性质和特点的具有根本性的经济条件,消费资料所有制直接决定消费关系的性质。因为人们有无消费资料以及拥有的消费资料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消费的结构,体现着消费的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消费资料所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消费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体育消费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由于社会主义全民体育消费资料是由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劳动者在体育消费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体育消费关系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因此,体育消费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普及全民体育意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国民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

3.体育消费的特点[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主义体育消费是文明、健康、科学的体育消费。

社会主义体育消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娱乐观,体育消费要有利于人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人们在闲暇时间里过上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体育消费方式和风尚,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社会主义体育消费既要坚持反对腐朽、庸俗、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禁止那些损害人们身心健康、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有害的体育消费方式。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宣传舆论等各种手段对体育消费行为加以科学引导和指导,从而使体育消费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点,成为一种促进人们健康成长、丰富生活、欢度余暇的科学的积极的消费方式

第二,体育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

体育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组织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关系,努力做到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消费水平。同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体育消费能满足人的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因此,体育消费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途径。所以,体育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人们物质文化娱乐生活不断满足和提高的过程。因此,体育消费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同步进行是社会主义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体育消费需求弹性较小。

由于体育消费不属于生存消费,从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来看,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远远不如维持生存消费的食品等消费资料那样必不可少,也不如医疗卫生、教育消费那样迫切,因此体育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小。

第四,体育消费项目具有流行周期。

体育消费项目的流行周期比较短,一般为3~5年。在流行时,社会对此体育消费项目的需求比较大,流行周期过后,社会对此类体育消费的需求会不断降低。

第五,不同地区体育消费水平差异明显。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地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体育消费水平相对比较高;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的体育消费几乎为零。即使在同一地区,体育消费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经济条件好的体育消费者参与较高级的体育消费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等;经济条件较差的体育消费者则可能选择收费较低廉的体育消费项目。

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消费主要表现为商品性体育消费。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消费行为,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消费得到实现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固有属性,无论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都是商品,都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从体育部门来说也是这样,体育部门的改革要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体育场馆从行政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转变,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承认和接受体育部门的产出是商品而不是产品,也就是说,不仅和体育有关的产业部门提供的体育消费品是商品,而且体育产业部门所提供的体育服务也越来越多的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出现,这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消费很大部分必然表现为商品性体育消费。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商品性体育消费的比重还比较低,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把体育事业单纯看作社会福利事业,长期实行行政型管理方式。因此体育部门的产出和体育部门所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通常是无偿向社会提供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局面已经开始打破,但就目前来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服务是无偿或部分有偿地向社会提供的,这就造成体育服务的商品率还比较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随着我国体育部门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的积极推进,我国商品性体育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消费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消费主要表现为商品性体育消费,因而人们在体育消费领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必然主要为商品货币关系。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育消费水平首先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主要通过货币收入来衡量,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水平及生活改善的程度,同时也决定消费者及家庭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在体育消费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货币收入越多,可以购买到的体育消费资料或体育服务也越多。因此,在货币作为商品价值的直接体现而存在,货币作为社会财富一般代表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育消费关系仍然是一种商品货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消费关系是仍然与物结合着并通过物表现出来的。

第七,体育消费品市场对体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我们知道,商品最终进入消费领域,社会再生产过程才算最后完成。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必然经过市场这一环节。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消费资料都只能通过市场才能进入消费领域,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同样,体育消费品也只有通过体育消费品市场才能被体育消费者消费,体育消费者也只有通过市场购买到各种体育消费资料,才有现实的体育消费过程。因此,市场在满足体育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体育消费品市场的供应状况制约着体育消费者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当体育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内容丰富、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时,体育消费者就有充分的挑选余地,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反之,如果体育消费品市场供应紧张、内容单调、品种又少,且价格昂贵,则会极大地影响甚至阻碍体育消费者的积极性和热情。

4.体育消费的类型[2]

由体育消费概念可看出体育消费包括精神文化消费、实物用品消费和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消费。体育经营必须了解把握各种消费特点,由市场消费需求进行经营分析,设计、生产相关体育产品和服务,不断调整、改进创新。综合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相关专著论文文献,把体育消费分3类。

1.精神文化型

它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满足,购票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节目录像和影碟、订购购买体育报刊杂志资料等均属这一类型。这一消费的对象主要是体育赛事表演和体育信息、科技资料、影像资料出版物、体育彩票等。体育彩票也有实物特性,但它的博彩、竞猜更赋予精神文化性,因此归为精神文化型。

2.直接、间接参与

直接参与型是直接参与体育活动、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如到体育健身中心购票参加健身活动等,这类消费主要是满足人体生理需要,随后才是文化生活需求。

间接参与是由于与直接消费相关引起的消费,如陪同小孩或亲友体育活动消费时,陪同者的饮品、读物等的消费。现在都一个独生子女,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幼儿、小学生假节日参与游泳、艺体、保健、武术、球类等活动或报班逐渐增多,幼儿、小学生参加这类活动一般都有人接送、陪伴,2003~2006年暑期丰台体育中心等接送小孩游泳的人往往比参与游泳的小孩还多,泳馆前台在高峰时间暴满。由此引起接送、陪伴者的消费属于间接参与消费。

3.实物用品型

它主要是满足体育生活的需要,如购体育生活所需的体育器械、体育活动所需的穿戴用品等。

5.影响体育消费因素[2]

(一)个人因素

1.收入与消费水平

国民经济状况,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体育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分析还是近二十年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居民收入状况都是影响消费和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近年对我国东部20个城市(深圳、广州、珠海、福建、北京、天津、大连等)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家庭的人均收入越高,体育消费参与越多,到健身休闲娱乐场所消费的比例和够票观看体育赛事的比例越高。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收入水平与家庭人均体育消费行为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2.时间

体育消费是体育商品与时间耗用相互结合而获得效用的过程,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观赏体育赛事等,其效用不仅限于体育商品,而是体育消费的整个过程,时间效用和体育商品效用均要影响总效用的质量。体育商品与消费时间有相补和互替代的关系。体育消费相当部分是消费过程中同时“生产”,即消费与“生产”同质,其“生产”效用可用函数表达为:

U=U(z)=u(X、t)

其中:z表示整体产品(体育消费品)是体育商品与时间消耗结合后的产品;

X为体育消费商品,是没与消费时间结合的产品;

t可表示所耗的消费时间。

传统理论得到的消费剩余结论没考虑体育消费消耗时间的作用、忽略了时问的价值。近年我国20个城市体育消费调查分析,不去体育消费、影响健身消费的主要原因中,没时间排在了第一,占32.1%;价格太高排在第二占27.3%;不去观看体育比赛的问卷统计结果排位与上相同.可见时间在分析体育消费中是一重要的因素.现国家规定的假节日全年约占三分之一(114天),这为体育活动消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价格

从经济学分析价格是直接影响市场消费的因素,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降价需求量增长,价格也是制约体育消费的原因,价格对体育消费的影响排位于收人、时间因素之后,名列第三。近年我国20个大城市体育消费调查分析,50.9%的消费者认为本地体育赛事门票价格定价太高;46.6%的认为本地健身娱乐场所价格偏高。体育消费价格受供给情况、需求情况、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弹性较大,在体育经营中必须给与重视,分析价格因素。

4.兴趣、文化生活消费习惯

在经济、时间都具备的条件下,兴趣和消费习惯就是影响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只有在兴趣消费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参与体育消费活动,并在体育消费中进一步加强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进一步培养兴趣逐渐建立较持久的稳固兴趣,才能持续长期的主动积极投入于体育消费活动中。

5.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生活消费观念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消费观念也是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通过对20个大城市不同职业的体育产品及服务消费态度调查,不同职业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倾向于体育服务消费行为的前6位职业群体是,党政单位公务员、经济管理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医疗卫生工作者、个体商业者、科教工作者。处于这一层次的职业群体也是人均家庭收入较高的收人群体。

消费者文化教育程度,对消费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不同文化层次消费者的比较分析,受教育程度和体育消费之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以上占36.72%;高中中专以上占23.72%;初中以上19.44%;小学以上占16.15%[1]。这也是每次体育消费行为倾向调查、论文文献的共性结论。

(二)社会和自然因素

1.稳定的政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体育消费逐渐成为消费习惯

2.亲朋好友、同事、工作生活相关的单位、社区。任何人的消费行为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除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影响消费行为以外,生活工作圈的群体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也很大。20大城市体育消费抽样调查显示健生方式有39.6%与邻居朋友;31.5%的和家庭成员在一起。观看体育比赛40.6%的和家人一起;33.2%的和邻居朋友在一赳I],对体育消费的选择,相当部分是受环境、亲朋好友和邻居的影响。

3.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的增加及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体育消费总量增长,但消费水平不高,体育消费主体是城市居爵川,农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我国城市化发展有较大潜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体育人口基数扩大,消费需求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服务业比重增加,市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消费提高。

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保障、可支配收入提高,都利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大,带动体育消费增长。

(三)体育经营组织本身

1.经营管理创新(还包括布局布点的合理性,多元服务);

2.人、物质量;

3.形象美誉、知名度。

6.体育消费行为形成过程[2]

(一)适应社会与自然生活生理需要

1.工作生活

(1)生活条件改善体力活动减少,深加工强化食品增多、新鲜食品减少,营养过剩增多。

(2)现代生活电器(电视、电脑、电话、微波炉、手机等)影响、辐射增加。

(3)脑力劳动增加,工作节奏加快,知识更新和工作变换增快、工作紧张程度提升,影响健康因素增多。

(4)节假日休息时间增加,国家规定的节假日114天/年。

(5)GDP、GNP持续稳步增长,个人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2004年2月26日国家公布(统计公报)恩格尔系数(指数),城市已达37.1%,农村45.6%.这意味着我国城市体育消费能力会逐步提高。

2.社会环境(1)科学生活知识普及,文化生活观念更新。(2)人运动发展已适应环境,对自然环境运动的需求。(3)体育经营的发展。上述原因促使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能力提高,体育消费的需求增加。

(二)对与生活适应的体育项目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注意、体验和感知

1.适合自己生活区域的商圈,观赏、体验体育消费。

2.适宜的时期和时间。

3.适宜现代文化教育和地域文化习俗的时尚体育项目。

除了以上两大点外,还有:价位符合愿体育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收集体育消费信息,受亲朋好友同事和媒体的影响;与内行、专家、有消费经验者的交流;购后评价,若满意消费和售后服务,以后进一步消费;购后评价若不满意口碑传出,负影响较大(大于满意口碑),调整以后体育消费方向;更新观念进入成熟消费、理性消费

体育消费我国初兴,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影响深远,体育经营理论指导实践及这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体育消费的效益[1]

1.体育消费是一种健康投资

我们知道,衣食住行上的消费支出所得到的效益是看得见、摸得着,能马上见效的,因此人们往往会不惜重金、慷慨解囊。而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有些人也许会觉得不合算,认为这是无偿耗费。其实体育消赘并不是一种无偿支出,体育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是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调节生活节奏、获取美的享受、维持并强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偿投资,亦可称“健康投资”、“发展投资”或“享受投资”。因为花费在体育消费上的各种支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例如:观赏型体育消费支出,使消费者的视觉感官得到了美的享受;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则使消费者体质得到增强,闲暇时间过得充实、愉快,从而满足了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体育消费是一种积极的有偿的个人消费投资。

2.体育消费的效益分析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健康投资,必然有它的消费效益。所谓体育消费效益,就是指人们通过消费一定的体育消费资料而实际得到的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体育消费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察,也可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考察。而且在许多场合,体育消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互交融的,很难严格区分,因此我们把它归为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体育消费的效益和体育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下面,着重考察分析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体育消费有助于人们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和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开发,避免和防止各种疾病和职业病的发生,增加劳动者的出勤率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体育消费有助于增加对各种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食品、体育娱乐、体育旅游、健美训练、健康咨询以及体育报纸、杂志、图书、画册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服务消费资料的社会需求,并为生产部门提供各种体育消费资料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促进和加速我国体育产业以及和体育有关的产业的迅速发展。

第三,体育消费有助于体育场馆设施向全社会开放,从而可以增加体育场馆的经济收入,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和社会效益

第四,体育消费有助于满足人的发展和享受等方面的需求,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激发人们进取、拼搏的精神,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五,体育消费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体育运动水平和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大我国的体育人口,从而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

第六,体育消费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8.体育消费在社会消费结构中的地位[1]

1.人们生活消费的分类和层次

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生产、交换分配一起构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使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马克思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第94页)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社会消费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消费在任何时候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制约下,在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和过程,也都是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并且,在一定社会里,个人消费的方式、消费的结构、消费的水平、消费的需求是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制约的。一般来说,两者大体是作同方向变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的增长、变化和提高就相应较快。生活消费作为人们对消费资料的使用和消耗,是人和物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生活消费可分为社会公共生活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两大类。社会公共生活消费又称社会集体消费,它指的是众多的消费者在社会或一个集体范围内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个人生活消费指的是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直接满足个人需要的各种消费活动、消费行为的总和。

个人生活消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满足人们需要的角度看,可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从满足人们需要的不同效能的角度看,可分为吃、穿、住、用、行等消费;从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品的价值角度看,可分为低档、中档和高档等消费;从满足人们需要的性质看,可分为物质的、精神和服务的消费。一般来说,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层次和序列依次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生存消费是通过对各种生存资料,包括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而获得实现的,它是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属于低层次的消费。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属于中高层次的消费;享受消费则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更加舒适愉快、增进身心健康、获取美的享受的必要条件,属于高层次的消费。当然这三者难以截然分开,其界限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属于享受消费的部分,今后可能成为生存消费。但是从一个既定的时期来看,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2.体育消费是属于发展及享受消费

体育消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因为体育消费是个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追求发展和享受等方面需要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个人在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等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里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作为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闲暇消费(休闲消费)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社会大消费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因此,体育消费是个人生活消费中属于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增加以后,运动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

美国人在评价20世纪社会消费观念时说:50年代是烟酒,60年代是吸毒,70年代是跑步;法国某社会学家在概括法国妇女20世纪的消费理念时说:60年代是化妆,70年代是香水,80年代是健美。因此,体育消费是为了追求一种文明、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以休闲、健身为目的的娱乐消费。体育消费的兴起和不断增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