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力资产

百科 > 智力资产

1.什么是智力资产[1]

智力资产是组织内部存在的一种看不见的.能够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给企业创造高价值的一种资产

2.智力资产的内容[2]

根据安妮·布鲁金(Annie Brooking)的观点,智力资产包括四部分:(1)市场资产(Market Assets),指组织潜在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客户分销渠道,特许权合同与协议;(2)智力产权资产(Intdlectual Property Assets)。指保护组织资产与基础结构资产的法律机制。主要有技术(know—how)、商业秘密、版权、专利与服务标识等;(3)人力集中资产。指组织成员所具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创造性和领导能力等;(4)基础结构资产(Irdrasu-ucture Assets),指那些使组织能够发挥功能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包括组织文化销售管理方法、客户信息数据库以及沟通系统

3.智力资产的特征[3]

智力资产是无形资产. 应该具备一般无形资产的特征. 但它又不完全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 因此有其独特的特征.尤其是作为智力资产的知识, 其特征尤其明显。

(一)智力资产难以获得和积累。

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不仅要有追求知识的能力,更要有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经济实践, 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可以说, 唯一能给一个公司带来竞争优势, 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 , 并懂得如何利用所拥有最强的力量, 因为知识与力量存在着密切的动力学关系, 伟大的社会思想家米切尔,弗科特指出: “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 知识不可能不产生力量” , 但是,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容易变得陈旧, 随着各个领域知识的爆炸, 知识的有效期变短并易被废弃, 知识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 园此, 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更新知识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更新知识不仅仅包括创造、获取新知识, 也包括摒弃旧知识, 显然, 知识经挤加速了旧的知识方程式即“知识=能力一所以保存它” 的失衡. 没有人能够永久成功地保存知|只,在知识经济时代. 旧的知识方程式已不再适用了, 翱的知识方程式为“知识是说, 不仅仅是力量, 更是一种能够获取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获取收益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使知识倍增, 同时使效益倍增,因此.新的知识方程式巳成为新的知识社会的经济现实。知识的这种快速更薪和倍增的现实导致了智力资产难以获得和积累。

(二)智力资产同时具有多种用途。

知识是“不定形物” , 是神话中能呈现多种形状具有多种用途的精灵, 它一直在变化。如信用、声望一类的无形资产, 需要时间去获取, 不能象常规的资产一样可以通过购买获得, 不仅如此, 甚至可在瞬间丧失。如花费较多投入研制的新产品却找不到市场, 不被人们所接受. 则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甚至包括声望、能力等, 真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一般的无形资产在会计中通常认为是长期资产, 但智力资产已不适用于会计学科中的论断, 如商标, 对商标持有者来说, 既是流动资产, 又是固定资产, 在日常商业活动中, 产品借助于商标换回货币,属流动资产; 但它是被商标持有者长期持有并带来收益的资产, 属于固定资产

(三) 智力资产难以准确估价和核算。

现有会计核算方法巳不能表现公司的全部价值, 尤其是对智力资产的积累通常不来自交易, 而是公司内部的发展, 它无法清点, 不能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 为此, 会计界面临的一个任务就是如评价、计量智力资产。尽管智力资产难以估算,但任何公司、企业的核心资产仍然是智力资产, 是知识, 知识巳作产品和服务销售, 园为知识含量越高,最终产品的价值就越大; 融人到产品中的知识越多,产品就越难仿造;公司获取知识的能力越强, 竞争力越强 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获取的经济收益就越多。

(四)智力资产既可以是商业过程的投人, 也可以是产出。

货币资金, 智力资产既可表现为产出, 它既可以是知识运用于知识的产物, 也可以是知炽本身、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智力资产巳不适用于已有的会计学理论, 不论承认与否,智力资产是给其拥有者带来无限财富的资源, 却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因此, 会计学界有必要重视它、研究它。

4.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区别[2]

从原始定义来看无形资产与智力资产就不是可以等同的概念。而二者的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资产价值测量和资产减损(Asset Impairment)认定两方面。

(一)资产价值测量

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具有可度量的为组织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上。这一“利益”可以是企业销售的增加和费用的减少,也可以是为企业提供增加其拥有的有形资产价值的机会。与无形资产相比。智力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的确定难度更高,精确度也更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价值测量结论的形式不同。商标、品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通过专业会计师的评估可以得出具有公信力的绝对价值。而智力资产价值测量模型(如使用最普遍的Skandia导航器模型)得出的价值测量结果大多是间接衍生指标,即比率的形式。而不是直接的绝对值。由于最终结论形式的差异,智力资产的价值测量的精确性和可比性都弱于无形资产。

其次,即使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确定某一智力资产的绝对价值,测量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一个智力资产价值测量体系必须能够确定一个优秀创意(Idea)的价值。最后,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在价值测量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相对于后者的价值波动性。智力资产是一种只有在企业保持运作的情况下才具有价值的资产(Kent,1997)。如果企业停止运作,该资产会因为与其它企业毫无关系而变得一文不值。与之相对,在企业清算的情况下,品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不会完全依赖于企业的健康运作而仍保留着剩余价值。这一波动性的差异使智力资产的价值测量必须相对更严格的考虑外部环境条件。

(二)资产减损认定

资产减损及其处理的含义是:如果企业的一台机器可以被另一台费用减半、生产率加倍的机器替代,那么该企业应当从资产损害的角度来确定目前该机器的账面净值是否被高估并对其进行调整。智力资产损害可以被概括为“起初被认为是好的,后来变坏的创意”,即智力资产遭受破坏而发生贬值。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在资产损害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二者资产损害的价值认定的难异不同。无形资产损害的估价与有形的机器设备相似。大多可以获得比较精确的结论。智力资产的资产损害往往伴随着公司声誉和信用的损失。表现为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低于其它类似企业。并且。公司股价的跌幅中直接由智力资产损害引起的比例很难确定。也就是说获得准确的智力资产损害的价值认定十分困难。

第二,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资产损害的持久程度不同。与有形资产类似。对较“硬”的无形资产来说,资产损害往往是不可取消的,即资产损害的发生会永久性地削弱对一项特定无形资产的价值,甚至造成一项无形资产的废弃。而智力资产的损害往往是暂时性的、非持久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企业被削减的结构性资本和失去的顾客资本可能会恢复,并且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5.智力资产计量原则[4]

当前的会计准则下,智力资产腑当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建 在未来收益的基础上。所购智力资产的价值应当按购买价值计算,内部创造的智力资产的价值要依研究与开发费用等其他一些与智力资产创造相关的成本计算,当然这里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金额上可能相等。

智力资产的资本化或账面价值均不能超过它的未来收益现值 超过现值的账面价值部分应当被注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如果缺乏必要的支持,智力资产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不断消逝,资本化智力资产成本应当按照这类标准模式进行系统的调整。对优秀的智力资产而言(如某项商标或品牌),尽管价值超过资本化成本的现象经常发生,但对超过部分予以确认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智力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企业总价值扣减会计账册上全部物质资产总价值后的差额。因此,智力资产可以市场评估所得到的企业整体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在有完备的金融市场的条件下,通过企业公开发行的股票价值的市场评估,来确认企业‘智力资产”与‘智力资本”的价值,不失为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6.智力资产价值的披露[5]

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资产负债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得知企业净资产的多少。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将无法正确显示企业有无资本实力、竞争力、成长性。以微软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相比较为例,微软公司生产经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品—— 电脑软件,而通用汽车公司经营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典型产品—— 汽车。单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微软公司的资产总额仅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百分之十,而微软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价值却超过了通用公司。象微软公司这样的新型公司,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在于机器、设备、劳动力、原料,而在于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 智力资产。因而,企业资产的定义已发生了变化,传统财务报表上的资产项目,已不能充分反映公司未来的竞争力与市场潜力,我们应在传统资产负债表上增加反映企业智力资产价值的有关项目,以便使投资者了解他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智力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相关信息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披露,具体可做如下调整:

其一,将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无形资产项目分为静态无形资产和动态无形资产两个细目,在后项下单设“智力资产投资”和“智力资产”两个项目”“智力资产投资”项目,用于反映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智力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及其摊销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任何一项智力资产的研究与开发,必将有利于企业,即使在企业寿命短于研究与开发周期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智力资产价值的增值,不至于一无所获。因此,笔者建议将智力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一项资产予以披露,在资产负债表中单设“智力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项目.反映人力资产、结构资产和客户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智力资产”项目,用于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人未来经济利益的智力资产本身的价值。

其二,设立职工流出率、智力资产损失率指标=在企业智力资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产,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必然对结构资产和客户资产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对此予以披露: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职工流动率=年内职工流出数÷年内职工平均人数×100%

在披露职工流出率指标时,企业还应就流出人员性质(即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还是营销人才)及其流出数量给予说明。科技人才流出可能带走企业的技术秘密,给企业的人力资产带来损失;管理人才流出可能带走企业的管理诀窍,给企业的结构资产造成损失;营销人才流出可能带走企业的客户关系,给企业的客户资产造成损失。由此还应披露智力资产损失率指标。

7.加强智力资产的管理[1]

智力资产相比一般的资产.是不能够通过购买而获得的。如果不加已保护,它就能在瞬间消失。因此。加强智力资产的管理。发挥其最大价值.便成了管理者的一项艰巨任务。

什么是智力资产的管理

关于智力资产的管理,它是一个处理智力资产的实践、程序和应用的集合吗?或者这是一个商业管理方法吗?狭义地定义,它包括了任何系列的. 目的是最大化价值增值或从任何形式的智力资产中提取的程序和实践。即是知识、创新或者是IP。然而,根据更好的智力资产管理的定义。被它的支持者作为一个领域/原则采用.它是一个总括的商业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为了最大化价值提取.而通过整个公司或组织来处理智力资本。

显性智力资产和隐性智力资产。

对智力资产进行管理。首先就要把智力资产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的智力资产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到底如何分类呢?在野中郁次郎教授所著的《知识创新公司》中,列举了松下公司的田中案例:田中以制作大阪最好的面包而出名的大阪国际饭店作为样板。研究了饭店首席面包师的揉制技术,在与项目工程师的合作下.提出了详细的产品说明书,成功地复制了面包师的揉制技术。并达到了该饭店制作的面包的质量。我们可以看到:田中的创新表明了两种类型的智力资产之间的转换.家用面包机详细的产品说明书是一种“显性”的智力资产;显性的智力资产是正式的、系统化的,它能够很容易地以产品说明书、科学公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被交流和共享的智力资产。面包师所掌握的知识是隐性智力资产,则是高度个人化的,很难公式化,也难于交流,根植于行动和个人对具体背景的理解当中。表现为手艺或专业、一种特殊技术或工作团体的智力资产。包括存在于“专有技术”当中的不正式的、无法详细表达的技能。

隐性智力资产的显性化。

显性智力资产,包括版权、专利权、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还有一些不可编码的智力资产.如企业文化等,对这些显性智力资产进行管理不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但是,仅仅利用好企业的显性资产还是不够的.企业的价值源泉还是在于开发利用企业的隐性智力资产。因此,如何将企业的隐性智力资产显性化.成了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隐性智力资产是指“人才资产”。是深藏在具有超常智力的人才大脑中,属于经验、构想、诀窍、灵感、创意等方面的精神财富。它们如果不进行脑外物化表达,外人便无法感知.因而也不可能用计算机进行编码和加工处理,属于不可编码的资产。例如,有许多企业不惜高薪聘请人才.但是往往是一旦其他的企业有了更优越的条件,人才离开了,企业也瘫痪了。因此,把这些存在于大脑中的隐性智力资产转换为显性智力资产.便是一些聪明的企业的做法。把他们的隐性知识编码或者是转换为数据,让大多数人都能够知道,领会,成了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认为。将隐性智力资产显性化.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对你的员工进行激励.给员工赋予一定的责任和权利,使之在责任的驱使下充分激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因为企业的很多创新来自于员工.将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思想火花聚集、提炼,便是精华。是企业的智力资产。而这些,需要企业有人员来进行管理。因此,设立智力资产管理部门的确非常重要。

智力资产管理的说明及扩展。

把智力资产的定义限制在智力财产.忽视了组织知识和雇员智能的一个本质上非常宝贵的核心。这些资产在他们自己合适的有价值的商业资产里.如果能被适当的管理便可以资本化。至少,这些资产可以看作是来自智力资产的“原材料”。因此,如果没有理由而是为了最大化智力资产的产生.基本的业务管理原则将会需要这些资产的管理。在他们作为“原材料”的定义中,基本的业务管理原则需要组织知识和雇员智能的管理.用来最大化智力资产的产生。

越来越多的组织认为,为了增加智力资产的管理,他们需要处理他们数据库中特殊的知识.实践和雇员的智力 这是因为在“新经济”中的组织越来越多地面对.创造出一个更高的创新产出额的挑战—— 正是这样的一个挑战.组织很快就会认识到,通过传统的商业管理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处理。

最初.一些组织都认为鼓励雇员进行创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要控制,不要引导。”在商业管理中和各种各样新的解决方法出现时变成了一条新的格言。这种思想不仅仅是VI头禅.而且成为了一条标语“人类就是我们最好的资产”.并且创造了分享和合作的文化。照着这个样式,组织希望创新能够高涨。但是组织很快发现创新比“激励计划”.“实践团体”.和“思想银行”更重要。

组织发现.为了有一个更高的创新产出额,传统管理和组织结构必须要变革。那就是解决组织创新如何走向CEO这个层面的问题了。创新被认为不只是一种需要鼓励的价值.更是需要作为商业上的一条系统的路径来发展,而且可以作为商品过程来处理。但是为什么创新突然变得如此的重要呢?难道从人类起源它就不存在吗?而且为什么创新的过程和实践越来越能决定一个组织的竞争力量呢?简单的回答就是“这是新经济”。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