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统计工作

百科 > 统计工作

1.什么是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在人类历史上出现比较早。随着历史的发展,统计工作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使统计成为国家、部门、事业和企业、公司和个人及科研单位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统计工作,可以简称为统计。例如,某统计师在回答自己的工种时,会说我是干统计的。这里所说的统计指的就是统计工作。

2.统计工作的根本方针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地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是我国统计工作的根本方针。

社会主义的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成绩,也不隐瞒缺点,如实地反映情况,才能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决定政策、编制计划、指导工作和监督检查计划、政策的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不准确,反映的情况不真实,就会使领导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给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和指导国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失误和损失。

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统计工作曾作过多次指示和决定,为我国的统计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具体地来讲,统计工作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情况、决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论是制定经济政策,还是指导工作,都不能离开对实际的了解。众所周知,统计是用数字语言来表述客观事实的。统计机关应该成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调查研究机关,统计工作应该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开展各项工作的助手和耳目。统计工用的经常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及时地提供准确、系统、全面的调查统计资料(包括基本统计资料、典型调查资料、抽样调查资料、重点调查资料和各种统计分析报告等),如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情况、决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监督检查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国家道先需要按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来制定计划,并通过计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行科学的管理和指导。而统计是计划的基础,没有统计,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为了使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就需要由统计部门提供大量的准确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统计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说明计划的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总结先进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在检查计划时,特别要注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

3、为加强业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统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各地方、各部门为了对企事业实行科学的管理,需要经常地了解各项业务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经营成果,实行经济核算制,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衡量经济效果,就需要规定一系列反映经济效果的统计指标,叫做经济指标。例如,在工业部门规定了产量、品种、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资金占用率等八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外贸部门规定了销售额、利润(亏损)额、费用水平和资金周转次数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核算的目的,就是要综合地反映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并通过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效果的分析,提高企事业的经济效益。

4、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提供统计资料

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由统计部门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年鉴》的出版,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统计机构,培养一支业务熟练的统计队伍,这是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组织保证,也是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

4.统计工作的作用

社会主义的统计工作有三个作用:一是认识社会的作用,二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作用,三是监督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作用。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列宁全集》第16卷第431页)。

统计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当前,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全面的国家统计和监督,首先是由列宁提出来的。他说:“组织统计工作,监督各大企业,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这就是放在我们肩上巨大组织任务。”(《列宁全集》第27 卷第78面);又说:“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到来以前,社会主义者要求社会和国家对劳动标准和消费标准实行严格的监督”、“统计和监督是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调整好’,使它能正确地进行工作必需的主要条件。”(列宁论《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1964年9月第7 版,第86—90页)鉴于统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早在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提出要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

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监督的手段很多。如财政、银行、海关、物价、工商管理、审计、工会、党的纪律检查等部门都是。而统计监督的特点,就是用统计数字和客观事实来说话的,所以准确的统计数字,就成为各种监督手段的重要依据。统计在国民经济中的监督作用,是通过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程和结果,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情况,并通过对国家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检查来实现的。为此,必须维护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保证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执行,严肃统计纪律,以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

应当指出,统计的监督作用和统计的服务作用,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结合的。因为,统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各个方面提供统计资料,这项工作任务完成得越好,所起到的服务作用也就越大;而同时,这些资料正是各级主管部门用以监督、检查各项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这就起到了统计监督作用。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如果把它比作一整架大机器,那么,统计就是机器上的仪表。机器各部分运行正常,可以由这个仪表指示出来。如果机器的某个部分出现运行不正常现象,可以借助仪表把它校正过来。从这个意上说,统计既起着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起着监督的作用。

5.统计工作的过程

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基本工作阶段。现图示如下: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定性)(定量)(定性)

质——量——质统计是研究量的,但它却不是从定量开始的,而是从定性开始的。只有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运动过程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定量认识。例如,要给某个企业设计一套统计制度,就必须对这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设计出一套认识这个企业经营活动数量方面的统计方法和制度。这种定性工作,统计上把它叫做统计设计;然后,才能在定性工作的基础之上,去搜集统计资料,并把这些统计资料整理成各种各样的统计表,这在统计上把它叫做定量认识。

但这种认识,一般地属于感性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把它提高到理性认识,这就需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就可以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有所认识。这种认识,在统计上也把它做定性认识。可见,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过程是经过统计设计(定性)到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量),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而达到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定性)的。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认识的一个重要特点。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