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经济创新

百科 > 管理创新 > 经济创新

1.什么是经济创新

经济创新指的是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要素的发现、新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实施。

经济创新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从理论上系统阐述的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重要概念(它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或术语(它有明确的所指或含义乃至具体的思想内容)。它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相关概念或术语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创新的内涵[1]

创新,英文为innovation,词义解释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urate)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因此有知识创新(即科学新发现)、技术创新(技术新发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倡导和引进新生事物,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社会事务创新或政治创新。但是,创新一词在经济学当中却有其特定的含义,而且在西方大多数现代语义词典中都已经把经济学意义中的创新含义作为解释这个词义的一个主要条目。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概念,目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同意和接受奥地利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定义,经济创新指的是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要素的发现、新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实施。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创新就是新的组合,如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组合、新技术与新生产过程的组合、新技术与新生产原料的组合、新技术与新市场开发的组合以及新技术(或者新的生产力)和新产业组织的组合,等等。总之,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新的组合,而这个组合的最初起因可能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但通过与经济生活中的某一活动相组合,就带来一场经济生活领域的革命。

3.创新经济的涵义

创新经济的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创新的经济活动(称为创新经济),其二为经济活动的创新(称为经济创新)。

创新的经济活动是指:一种新的经济行为,且此经济行为具价值,因此主体(指经济活动)是新颖的。

经济活动的创新是指:在现有经济活动中,进行新营运模式变革(新元素的加入),使其产生附加价值,因此主体(指经济活动)是旧的,但是操作方法却是新的。然而,不论创新经济或是经济创新,均是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因此两类活动均是要受到鼓励的。

4.创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创新职能[2]

在社会创新经济系统运行中的创新要涉及到许多方面。具体对企业子系统运行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目标创新

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新的经济背景中,企业的目标必须调整为:“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获得利润。”至于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经营目标,则更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中出现的大量创新活动是有关技术方面的。现代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三个方面。

(1)要素创新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改变物理、化学形式或性质的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要素包括材料、设备以及企业员工等三类。

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材料创新的内容包括:开辟新的材料来源,以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开发和利用大量廉价的普通材料,替代量少价昂的稀缺材料,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改造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以保证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利用了机器和机器设备体系,劳动对象的加工往往由机器设备直接完成,设备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进行设备的创新,对于改善企业产品的质量,减少原材料、能源的消耗和节省活劳动的使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生产手段都需要依靠人来操作和利用,企业在增加新设备、使用新材料的同时,还需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使之符合技术进步后的生产与管理的要求。企业的人事创新,既要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不断地从外部取得合格的新的人力资源,而且更应注重企业内部现有人力的继续教育,用新技术、新知识去培训、改造和发展他们,使之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2)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这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生产工艺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的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等内容。工艺创新既要根据新设备的要求,改变原材料、半成品的加工方法,也要求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改进操作技术和生产方法,以求使现有设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现有材料得到合理的加工。工艺创新与设备创新是相互促进的,设备的更新要求工艺方法做相应的调整,而工艺方法的不断完善又必然促进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设备、工艺装备、在制品以及劳动者在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组织。空间布置不仅影响设备、工艺装备和空间的利用率,而且影响人机配合,从而直接影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生产要素在时间上的组合,不仅影响在制品、设备、工艺装备的占有数量,从而影响生产成本,而且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因此,企业应不断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要素的利用率。

(3)产品创新

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组合的结果是形成企业向社会贡献的产品。企业是通过生产和提供产品来求得社会的承认,证明其存在的价值;通过销售产品来补充生产消耗、取得盈余,实现其社会存在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产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产品的创新主要是品种和结构的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试销对路的产品;产品结构的创新,在于不断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它既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又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新的产品、产品的新结构,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而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又为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更优越的物质条件。

3.制度创新

要素组合的创新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人、机、料各种结合方式的改进和更新,而制度创新则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权益和责任。不同时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应朝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的方向发展。

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它表明企业的经营方式,确定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谁来对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并负何种责任。经营制度创新方向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的利用方式。

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在管理制度的众多内容中,分配制度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分配制度涉及到如何正确的衡量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如何提供足以维持这种贡献的报酬。由于劳动者是企业诸要素的利用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供合理报酬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经营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配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须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企业系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问题,即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结构。由于机构的设置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企业的活动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智,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5.环境创新

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同时也制约企业的经营。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机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是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新需求。通过产品新的物理使用价值或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赋予产品社会评价,从而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销售量。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