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后现代管理

百科 > 管理模式 > 后现代管理

1.后现代管理概述

所谓后现代管理,是指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环境巨大变化的企业管理

后现代管理思潮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虽然它迅速风靡西方,并向全世界蔓延,但后现代管理理论也同后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哲学、文化理论一样,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歧异性。真正建立在后现代理论话语基础之上的后现代管理文献迄今为止尚属凤毛麟角,后现代管理既没有统一的理论,更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根据罗珉对西方后现代管理研究的考察结果,后现代管理研究涉及管理哲学人性假设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企业国际化战略跨文化管理等。其中关于人性的假设和关于管理主体的看法,是后现代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础。后现代管理理论学者对人性问题是围绕着“文化人”这一命题(proposition)来展开的。在他们看来,将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引入管理学之中,无疑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也就是说,后现代管理不满于“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的社会人”等假设,而将人看作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后现代管理与后现代哲学和文化学一样,将现代社会对人本质的异化为颠覆对象,试图在管理中还原人的本质。后现代管理对人的看法无疑是源自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结构中的人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社会结构的附属品,其存在的方式是权利。现代社会中的个人还被工业化文明的成果所压迫,人成为管理制度的创造物,是被现代文明的产品所异化而存在的。而在后现代社会,管理原则、管理艺术、管理制度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不同于从前,知识变成一种“权力话语”

罗珉指出,后现代管理关于管理主体的观点和主张是多元的,它坚持认为理性的个人作为自治的管理主体并不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导作用,管理主体是被管理理论制造出来的。

资本主义以管理为工具创造了一个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资本原始积累所使用的征服、奴役、掠夺、暴力等手段,通过管理而获得理性化。……而后现代管理学则指出,管理权利正是现代人的陷阱。……由于管理主体是被创造的,是被所谓的理性所塑造出来的,所以,西方管理传统中管理的主体不是“我们”或者“职工”,而是资本权力或者管理精英。在很多西方企业,管理是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解释来运用的,解释者不是企业的职工,而是企业管理当局。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就是管理者个人,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个人,个人的倾向(Oriented)和偏好(Preference)可能会导致他在解读管理时搀杂个人情绪。

泰罗制管理的普遍性理念掩盖了管理主体代表权力的本质,对于处在社会边缘的群体来说,普遍性的管理很可能是压迫性的,因此后现代管理学呼吁管理的多元化和对个别群体的容忍。

2.后现代管理思想[1]

3.后现代管理阶段的由来[2]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运动之中,与此同时,事物的运动又同其外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适者生存和发展是一切事物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也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规律。因而,研究和认识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必须依据这一客观规律,首先研究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外界环境变化,同时要研究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变化。《矛盾论》认为,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矛盾“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是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示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也就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正是我们研究和认识企业管理演变历史的阶段性的基本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管理演变历史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20世纪初以前的传统管理阶段,其特点是经验型管理;

(2)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其特点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代表,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末的现代管理阶段,其特点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出现了许多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筹学、数理统计等方法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复杂的重大工程的出现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等等,使企业管理走上现代化阶段进入;

(4)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后,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界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激烈的变化,其本质性的变化:

一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主体跨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流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使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管理范围、增长方式等都得从全球观念出发;

二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让信息变得更加无所不能,改变着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组织管理流程,改变着企业间的联系,改变着企业交易、合作、竞争等多方面,推动着企业营运方式根本性变革,重塑经济过程;

三是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弹性化等。这些本质性的变化引发出许多新的重大矛盾关系,从而使企业管理正在走向后现代管理的新阶段。

4.后现代管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2]

其主要矛盾关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企业与市场。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社会资源是由市场配置还是由企业内部组织配置,主要决定于资源的市场交易费用(即买卖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费用),企业边界就是由于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所确定的。而互联网技术却促使企业经营由实体一体化走向虚拟一体化,从而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化。它要求企业供、产、销、服务等业务流程必须实行再造,组织结构必须实行扁平化和发展动态联盟等。

2、人与自然。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加速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进程。但与此同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严重,又大大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实施绿色化管理和生态经营,强化社会责任,走循环经济道路。

3、资本与知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要素的主体逐渐由资本向知识转移,因而也引起管理的重大变革。企业产权结构中除货币资本外,知识资本逐渐强化,人力资本同货币资本一样,也有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这样,就使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治理模式逐渐模糊化;同时,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自主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等。

4、还原与整体。泰罗学说以来的管理学,在思想方法上一直受还原论影响,认为企业整体的性质可以还原为部分或低层次的性质,认识了部分和低层次,通过累加即可以认识企业整体或高层次;认为分工越细,效率越高。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说:“一开始,人们就教我们分析问题,把世界分成若干部分。这种方法看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工作和问题,然而,我们必须付出看不见的代价很大。我们不能看见我们行动的结果,而且,在一个更大更全的总体中失去了联系的固有方向。”总之,实践证明,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优势和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整体对环境的敏捷性和适应能力,因而,必须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强调企业内部整合以及同外部耦合互动,实行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把企业作为一个适应系统来研究。

5、均衡和非均衡。在当今时代,管理哲学正从重视“均衡”转向更重视“非均衡”。唯物辩证法认为,管理实践是充满矛盾的动态过程,矛盾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而,实施管理,应当有意识地对某些资源、环节、能力实行重点突破,要十分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矛盾关节点,使企业运行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激发企业在不断解决不均衡中不断挖掘潜力,使企业能力与素质不断跃升到更高层次,不断持续成长。这样,就必须强调创新是管理的灵魂和动力,同时要不断培育和变革企业的核心能力,等等。

6、绩效与防范。泰罗学说以前,由于经营环境是稳定的,因而,管理不讲防范,而是希望经营中不出问题,实行出了问题再去解决的方针;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同时假定它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因而,发展为实行以效率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现在,经营环境的特点是振荡、随机、突变,对未来的预测越来越困难,因而,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防范管理就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企业能否持续成长和长寿,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因素;二是制约企业成长的因素。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长,使人们由过去比较重视促进成长因素,转向对促进成长因素和制约成长因素并重,强调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在防范与绩效之间寻求平衡。

7、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企业经营无国界。由于管理活动是受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因而,跨国经营必然存在着文化的摩擦与冲突,影响人们之间的和谐与管理效率。所以,跨国经营不仅要资本相融、智力相融,还要文化相融(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惯性等相融),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融合创新之路。

5.后现代管理的特征

1、注重员工的情绪,帮助员工产生美好感受,让组织充满活力,关注个人优点,激发个人潜能,把优点发挥到极致,缺点就没有表现的机会

2、挑战权威,拒绝安步就班、机械地做事,任何岗位都强调自己相应的决策权,在适当弹性范围内创造性地工作,不但要告诉他“怎样做”,还要告诉他“为什么”,直到完全理解并能活用为止,不但要告诉他做事的标准,还要告诉他形成这一标准的模式。

3、制造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从中心到边界的、基于控制的管理方式正在失效,等级结构受到挑战,管理的侧重点从中心转向外围,首先是顾客,其次是员工,第三是流程,最后才是领导者,这四个层面不再有等级关系,而是互利的合作关系,在服务经济时代,领导者是最彻底的服务员,如果还有等级存在的话,领导者处于权力结构的底层。

4、企业主的决定性地位受到挑战,各方面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正在突显,他们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相当的自主和自由,能轻易地在企业之外实现专业价值,热衷于于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生活,他们与企业的关系更象合作而不太象被雇佣,随之而至的管理变革,应思考如何选用市场规则把他们变成企业内部的个体户。

5、人们普遍以工作小组方式展开工作,组织脑将超越个体的大脑,人与人之间联系越多、关系越紧密,则价值越高。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