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人才成本

百科 > 成本会计术语 > 人才成本

1.什么是人才成本

人才成本指在一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高校人才成本核算的分析[1]

一、高等学校人才成本核算势在必行

1.人才成本核算是适应高校改革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的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多层次多模式的办学形式,公办民办并存的办学格局,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蓬勃的生机和空前的繁荣。面对这样的形势,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便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人才成本核算,将会断送刚刚兴起的、充满着生机活力的高等教育大好局面。当然,在成本核算时,要摒弃传统的“报账式”的成本核算方式,选用新型的既符合高校改革开放的需求,又能加强国际交流的“大收大支”的核算模式。以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2.人才成本核算是适应高校科学理财的需要。现在的高校已不再是一切由政府一手包办的“媳妇”,而是在由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框架内逐步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资金运作上已形成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统一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这种运作体系,能有效地对高校的财务活动情况及结果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对财务管理及价值运动过程进行计划、分配、协调、控制,从而达到科学理财的目的。这种运作体系必须要求更加全面、合理地对人才成本进行核算,才能达到前述的效果。

3.人才成本核算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政府控制高校教育资源,包办高等教育经费的机制,制约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校有限的资源缺乏向效率较高的部门流动和集中的内在动力,使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低下。同时形成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办学格局,使高校有限的资源被重复分散设置,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新的办学机制的建立,重视人才成本核算,有利于对高校资源合理配置,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打破传统的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惯例,为高校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也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创造了条件。

4.人才成本核算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是提供决策依据的需要。人才成本账能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具有产业性质,其规模的适度范围多大、设备投入的流向和数量多大,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行最佳效益,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才成本核算。使高校的资金合理流向部门和项目,保证人才成本始终保持一个相对的最佳状态。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而非随意拍板,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人才成本的核算。

二、人才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

1.人才成本核算对象。

人才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人才成本的承担者。确定人才成本核算对象是核算人才成本的前提。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这种耗费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成本计算对象。即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高校在校生。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的需要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以各类学生为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不同类别学生的单位成本总成本。例如为了考核各系(院)的经济效益,可按不同系(院)的学生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个别计算各系(院)的教学费用,我们得出各系(院)学生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同样,为了计算各种层次学生的成本,也可按各种层次学生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教学费用,分别计算出各层次学生的成本和总成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归集人才成本后,对这种耗费的补偿不是通过出售学生而获得,而是通过政府拨款和学生付费获得补偿,这种做法,丝毫不影响高校人才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2.人才成本计算期。

人才成本计算期是指计算一定数量学生成本所划分的时间界限。为了使人才成本核算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其计算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因为高等教育本身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如何分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从高等教育培养过程的特点来看,应以“学年”为单位作为人才成本的计算期。即以当年的9月至次年的8月底。这种学年可以看做是学生的培养周期,适合高校教育连续性的特点。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而政府拨款采用的是公历年度,从当年的1月1日开始,这与高校的学年产生了时间上差异。因此,统一以公历年度为标准,采用教学费用按月结转、人才成本按学年核算的计算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时间上的差异,不影响学校财务报表的编报。

3.人才成本项目的设置

一是直接费用。是指培养学生的部门直接发生的教学和科研费用。此项费用发生后便直接计入有关的人才成本。该项目包括以下明细项目:工资津贴职工福利费、人民奖学金、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及其它费用。二是辅助费用。是指由其他部门转来的教学费用或与教学有密切关系的费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1)某些系(院)为外系(院)教学服务转来的教学费用。(2)直接为学生和教学服务的处室转来的费用。如学生处、团委转来的费用。辅助费用的费用项目和直接费用相似,包括工资、津贴、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等其他费用。辅助费用向受益单位结转时,按费用项目结转。记入有关项目中。三是管理费用。是指为教学服务的行政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其费用项目也包括工资、津贴、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等其他费用。

我们在确定人才成本核算的内容时,应当指出,高校的全部经费支出并不全部形成人才成本。笔者认为,高校的下列支出费用不应列入人才成本:离退休人员经费;用于校办企业及学校附属机构的支出;校外捐赠的科研项目支出。

三、人才成本核算方法及降低成本的途径

1.人才成本核算的方法。

(1)每月将能够直接记人人才成本的费用记入“人才成本”明细账。(2)每月末将管理费用按照不定期的分配比例分别记入有关的“人才成本”明细账中。(3)每月末将为教学服务的处室的费用转入各教学系部的“人才成本”明细账中,把基础教学部门及为其他系部提供教学服务的部门的费用分配计入有关教学系部的“人才成本”明细账中。(4)每月末,各教学系部将各项费用汇集后,转入“事业支出”的有关明细账中。(5)每学年末,汇集本学年各月“人才成本”的发生额,即至计算出本年度的人才总成本,再除以本年度在校学生总人数就是人才单位成本,每届学生的总成本就是这届学生在校年度总成本之和,再除以这届学生总人数即是这届学生的单位成本。

2.降低人才成本的基本途径。

(1)高等教育必须融入市场经济。降低教育成本,融入社会大市场,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使高等教育事业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一是要加快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大后勤社会化的力度。尽快、尽早与高校财务分离,使高校有限的资金用在教学、科研上。二是应实行人才有偿使用制。高校培养人才所实现的耗费,应通过人才使用得以补偿。使教育资源的耗费得到补偿,教育事业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大胆容纳社会资金赞助办学,走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对可以赞助、融资,或共同办学、科研投资等形式的资金来说,无论是社会资金或是外资性质,都不应一概拒绝,要走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路子。(2)引进师资比培养师资更适宜。高校的人才成本当中,用于教学等方面的投入在人才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高校要培养出优秀人才必须有一支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在培养师资方面,学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要降低人才成本,首先要降低这方面的成本。这样才能使全校的总人才成本有所降低,要实现这一目的,引进师资人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应适量加强横向师资人才的合理流动,把多余的师资人才流向急需的地方。搞活校际间的师资交流渠道。这种引进师资成本大大低于高校自己培养师资成本,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3.强化财务制度管理和约束机制。

高校财务系统是高校人才成本核算的中心,它对降低人才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起着纽结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制度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学生缴纳学费和其他有偿服务活动收入。国家经济还不宽裕,不少地区还在勒紧裤带办学,因此要管好用好这有限的经费,大力增收节支、杜绝浪费。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压缩编制,实行定员定编定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满负荷工作;二是对公用经费的支出加以限制,特别要控制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车辆维持费等经费支出。制定费用定额标准,用预算指标控制支出。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在教学方面采取指标控制的责任成本管理方式。实行“指标考核、确保质量、经费包干”的责任成本控制方式。在实行考教分离、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教务处、学生处应制定各种科学的考核指标,并确定不同层次、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经费折算系数,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