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领导协调

百科 > 行政发展 > 领导协调

1.什么是领导协调

协调的本意是指配合适当、获得一致。领导协调是指在领导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使其所领导的组织同环境、组织内各个部分以及组织内外人员等联系沟通、调节调整、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以便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协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只要存在着人群和组织,就存在着领导及领导协调的问题。领导协调伴随着领导行为出现而产生,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内容之一,也是使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领导协调的要素

在领导协调的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领导者、协调对象、协调手段以及目标。这四个要素只有合理搭配和结合,才能使领导协调顺利开展。

其中,领导者是协调主体,在协调中处于主动的、中心的位置;协调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组织、环境、组织内外的人员,以及组织的各项职能活动等等;协调手段是领导协调的中介和桥梁,包括协调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物质的、非物质的以及法律的等一切措施和方法;目标是领导协调想要达到的结果,目标也是领导协调的原动力。协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即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

3.领导协调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具体的领导协调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1、按领导工作内容划分,可以将领导协调划分为领导职能协调、组织同环境协调、组织机制协调、领导班子内部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等等。

1)领导职能协调,即领导活动中组织、决策、用人、指挥、控制等各项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也可称之为领导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

2)组织同环境的协调是领导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增强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

3)组织机制的协调,是指组织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

4)领导班子是组织的核心,因此,领导班子内部协调运转,是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的关键。

5)人际关系协调包括上行协调、平行协调和下行协调几个方面。一切领导活动都必须由人来进行,必须同各方面的人员交往,因此人际关系协调是领导协调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各项职能活动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使领导活动协调运转,更好地实现领导目标。

2、以领导活动的领域或部门为标准,可以分为政治领域领导协调、经济领域的领导协调、文化领域的领导协调、军事领域的领导协调等等。各个领域工作的任务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知识文化结构不同,因而各个领域的领导协调也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情况。

3、以领导层次为标准,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基层领导协调。各种组织的领导关系,或就一个组织来说,都有高层、中层和基层的领导协调问题。各个层级的领导协调的任务也有各自的情形和特点,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相互取代。

4、领导过程看,领导协调又可分为事前协调、事中协调和事后协调。具体的领导活动是由发生、发展和结束各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就某一件不协调事件来说,也有它酝酿、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因此具体的领导协调工作可相应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过程和阶段,每个阶段对领导协调都会产生不同的要求。

5、从领导协调的时空跨度来看,可以分为战略协调和战术协调,它们各自对全局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二者之间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领导者不仅要重视战术协调,更要重视战略协调,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6、从领导活动的实质来看,领导协调又可分为权力协调、利益协调和心理协调等。具体的领导协调都必定涉及上述几个方面,只有充分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最好的协调效果。

7、从领导工作的状态看,领导协调可划分为静态协调和动态协调两大类。静态协调是指环境变化较少,组织中成员认识一致、行动统一的相对稳定局面中的协调。在变化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的条件下,就需要进行动态协调来有效地控制各方面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等。

8、领导活动的范围有大有小,因而可将领导协调划分为宏观协调、中观协调和微观协调。就整个国家说,有它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就一个具体组织或单位来说,也有其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发展。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把握协调,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4.领导协调的功能

1、领导协调是领导的一项基本职能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领导科学理论家法约尔在1916年出版的《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任何组织的运行,都必须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将协调作为管理中的基本要素。

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威·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一书,则进一步认为“协调是管理的本质”。他们写道:“许多权威人士把协调当作主管人员的一个独立职能。然而,把它当作管理的本质看来更为确切,因为使个人的努力与所要取得的集体目标协调一致是管理的目的。……主管人员的中心任务就是消除在方法上、时间上、力量上或利益上存在的分歧,使共同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协调起来。被人们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巴纳德则进一步把协调提到了组织系统三要素之一的高度,他说道:“经理最重要的职责,第一,是使大家互相交流思想;第二,是使大家在关键的地方一齐努力;第三,才是规定硬性指标。”可见协调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性。

2、领导协调可以合理配置组织资源,减少或避免各种磨擦和矛盾

领导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涉及许多方面,成功的协调,可以使领导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相互补充、配合,减少内耗和浪费,促进和增益。

从事的角度看,有效地进行协调工作,可以免除工作中的扯皮和重复,使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发展中相互配合和支持,减少冲突和磨擦,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浪费,提高效率,增进效益。领导协调是增进组织和人员团结统一的重要手段。

从人的角度看,领导者在从事领导活动中,要同上级、同级、下级等人员发生多层次、多方位、多向度的复杂关系。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准、工作动机、性格、需求等的差异,必然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要把这些人员的积极性统一在实现领导目标上,需要领导者进行工作加以协调,把人们心理上、利益上、权力上的各种关系理顺了,才能紧密团结、相互支持,实现组织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3、领导协调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现代管理的共同特点表现为以事(工作)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尤其注意研究组织理论与人力因素,十分强调行为动机、人际关系、领导行为、团体土气及组织结构等。在领导活动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各种事情实际上都是通过人的各种活动完成的,离开了人的因素.任何领导活动都无从谈起。

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成员的积极性。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主要是运用思维、情感,并通过语言和行为动作来表现的。这种关系不是盲目自发形成的,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可以说,没有心理交际、心灵沟通就没有人际关系。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受到了领导的表扬或奖励,这样领导满意、同伴赞赏、本人高兴,大家的心理活动趋向一致,发展平衡,领导、同伴、本人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容易靠近,三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得到协调,群众的积极性也会得发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协调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和睦相处、相互支持、能够施展自己抱负和才能的环境。如果人们之间相互猜疑、防范,有后顾之忧,总担心自己说错了话,那么其思维敏捷度和创造精神必然要受到压抑,人们要把精力耗损在防范他人上,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人才成长的。领导协调工作做好了,成员在心理上就会得到平衡,其聪明才智就能得到发挥。

5.领导协调的原则

领导协调原则是对各类各级领导协调行为的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概括和总结,是以领导活动规律为基础的,因而它是领导协调行为的准绳和尺度,对各种领导协调行为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目标原则

目标原则是领导协调的首要原则,也是领导协调的实质所在。目标原则的主要内容是要求领导者在协调中必须明确目标,领导协调行为必须围绕组织目标进行,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在分析组织冲突的原因时提出:首先,出于组织分工,造成了许多不同的功能单位,这些单位都想扩充职权,增加经费和人员,各自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都要“以我为核心”。在这种情况下,各单位之间就容易产生分歧和冲突,偏离了组织的总体目标。其次,由于组织成员的背景不同,在发生互动行为时,常因价值观念以及对事物看法的角度不同发生分歧和冲突。他们的利益、价值观的分歧,最终也体现在各自所追求目标的分歧上。从西蒙的分析看,组织所有分歧和冲突都最后表现在目标的不一致上。所以,领导协调行为必须以组织目标的确定为前提。只有确定了协调的目标,才能自觉地、有秩序地开展协调工作,使协调行为成为整个领导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确定协调目标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要求领导者对协调对象有正确的认知。它包括对不协调各方情况、原因、意见的掌握和了解,解决不协调对领导目标的影响等等。只有建立在对协调对象各种情况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协调目标,才是可行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协调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要注意协调目标可能带来的后果,防止短期行为。

第三,确定协调目标应注意政治性。确定协调目标必须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以内,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基本原则、法律、基本方针政策。

第四,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协调目标。协调目标过高了达不到,过低了又不解决问题。因此既不能不解决问题,但也不能急于求成,企图一下子什么问题都解决,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目标协调,不要企图功成一役。

2、统筹原则

统筹兼顾是党和国家协调各方面关系,妥善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领导者协调本部门中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眼前和长远等关系时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领导协调中的统筹原则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

第一,领导协调必须从整体效益出发,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关系。它们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制约的。整体效益制约着局部效益的提高和发挥;局部效益好,也能使整体效益提高。但是,整体效益绝不是局部效益的简单相加。这就要求领导者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无论是整体的领导者还是局部的领导者,都要从整体效益出发,这是统筹原则的首要要求。

第二,统筹原则要求领导者在工作中抓住重点,统筹处理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任何领导工作都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重点虽然是关键,但不能代替其他,这一点抓好了只能带动其他。所以对工作中的重点与非重点不能任意处置,必须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

第三,统筹原则还要求领导者在工作中把当前和长远事务协调起来,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事务的关系。任何领导工作都必须从当前事务做起,现实是最实在也最生动的;但是当前工作、眼前利益必须为长远战略服务,领导者要协调好这两方面的关系。

利益冲突关系是领导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最经常也是最敏感的关系。由于人们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不同等原因,在利益关系中发生分歧和冲突。其中牵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等冲突。如果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只顾眼前,不关心局部,势必造成人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群众与组织之间出现分裂和冲突。因此,要调动群众、集体、国家几个方面的积极性,领导者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安排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3、求同原则

领导者在协调工作中要遵循求同原则,研究和探索协调对象之间的一致性,以此作为协调的基础。没有一致性和共同点的事物是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凡是处于统一体中的事物,必然有一致的地方,这就是“同”。正是“同”才使不同因素凝聚在一起,使它们相互配合、支持和联系,成为统一整体运转的基础。

求同原则中的“同”是具体的,是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同”。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求”。求同以存异为前提,没有存异也就无所谓求同。领导协调中的求同原则是求大同、存小异。工作中的不一致、不合谐、磨擦、直至冲突都是“异”的表现形式,领导者要找出其 “异”的根源,发现协调它们的关键点,然后找出不协调各方的一致性,从而使不协调变为协调,这就是求同存异。

求同原则是通过协调中研究探索协调现象的一致性、共同点、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利益点等等,以此使各方认识、理解合作的基础,使之协调起来。不可误认为求同是使大家变成一个样,用一个模式到处乱套。用简单化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对求同原则的误解,用这种思想去进行协调工作,只能是达到暂时、表面的协同,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却蕴育了更大的不协调。另外,求同也不等于同上,不等于领导者说了算,不能用领导者个人的志趣、爱好、情感作为判断协调正确与否的标准。要从协调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组织目标,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标准进行协调。

4、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正待人处事是领导者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领导者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公正的轨道。领导者要深入实际进行研究,避免导致不公正的各种条件和因素,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领导要保持公正原则,在现实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公正意识。领导者要建立起正确的公正意识,出以公心处理各项事务。首先就要真正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者无论办理任何事情都不能从个人私利、偏好、情感出发,否则将失去人民公仆的本色。其次要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法令、公共原则,这是领导者协调各方的规范依据。

2)公正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协调人际关系上,特别是指在正确处理对自己亲近者、疏远者、拥护者和有意见者、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的关系。要正确协调好这些关系,领导者就要在升迁、使用、调资、批评、表扬、奖惩、福利、住房等问题上“一碗水端平”,对亲近者、拥护者不护短,不偏袒,更不能假公济私;对疏远者、甚至是有意见者、反对者不排斥、不压制,更不能乘机打击报复。

3)公正魄力。由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实行公正并不完全被人所理解,甚至还要承受多方的压力,尤其是庸俗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所以,还需要领导者具有公正的勇气和魄力,正确对待职位和职权,清除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敢于冲破庸俗人际关系。

5、自觉原则

领导协调中的自觉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领导协调必须在领导者与被协调对象双方发自内心的需要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二是指领导者必须认识和把握协调规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协调。这两点对于任何领导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协调的最终成果。因而,自觉性原则也是领导协调的一条重要原则。

领导协调工作只有领导者的自觉性,而没有被协调者的自觉性,还是搞不好的,因为领导协调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领导者的协调行为没有响应者,就产生不了共鸣,因为领导协调归根结底是解决不协调者之间的分歧,必须由被协调者自己来解决。如果被协调者不自觉、没热情,协调就成了外在强加的,即使被协调者暂时同意领导者的意见,达种协调也是不巩固、不可靠的。因此,在领导协调中,调动被协调者自觉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被协调者自觉性,主要表现是要有解决冲突的强烈愿望、主动承担责任和不推卸职责、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顾全大局和忍辱负重等等。

6、动态原则

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组织中所存在的各种矛盾也是长期存在的,各种冲突和不协调现象不断酝酿、发生、发展和解决,旧的矛盾消失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因此,领导协调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一个领导协调过程的结束,即是下一个领导协调过程的开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掌握好动态原则,就要求领导者建立一个灵敏的信息传输反馈系统、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料到可能发展的趋势。加强预测和信息工作,尽量将不协调解决于萌芽之时。从多方位考察不协调的形成原因,追根溯源,分清主次,预测后果。预测每项协调措施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和相关影响。“两害相较取其小,相利相权取其大”,尽量避免和减少副作用。要及时跟踪协调反馈信息,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和随时修正协调方案,使协调沿着正确目标方向进行。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协调能力。

6.领导协调的方法

领导协调的方法是实现协调所应当掌握的一些技能。

1、目标一致法

领导者用组织整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来进行人际关系的协调,称为目标一致法。这是协调的通用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组织的共同目标实际上也代表了每个人的追求目标,目标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是人们共同向往和追求的思想境界。领导者用宏伟的目标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方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组织领导者以伟大的共同目标促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在这同一目标上,并为此一致行动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协调方法。

2、统一指挥法

领导者用统一指挥的方式,达到组织内思想上、行为上的一致,就是统一指挥法。这是采取并且运用强制的手段,迫使人们改变行为,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既是对人们思想上的协调,也是对其行为上的协调,所以这种协调方法具有很强的威慑力量。

3、思想教育法

一般说来,人际协调主要是思想上的协调。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尽管引起事情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于涉及到了人们的思想才会发生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思想支配的。领导者只有抓住思想问题的症结,运用适当的方法,使人们建立起顾全大局的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计较个人得失等优秀品质,人际关系就会减少许多矛盾,只有在思想上成功地进行协调,才能使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解决。

思想教育的协调方法,主要是依照思想教育的疏导原则来进行的。具体方法则可以灵活运用,例如个别谈心、关怀激励、表扬批评等思想教育方法。总之,领导者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当事人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最终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

4、影响吸引法

影响吸引法是指领导者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凝聚力而进行人际协调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人际协调方法。领导者的影响力、凝聚力强,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崇高的威望,从而影响和吸引群众按照自己的计划方案达到实施领导活动的目的,这实际上也就起到了协调的作用。如果群众都能为领导者所吸引,心甘情愿地按照领导者的指令工作,就会大大减少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即使是真正遇到了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问题,领导者依靠自己的吸引力、凝聚力也会顺利地予以解决。

5、组织调整法

在人际关系中,由于人的气质、性格和觉悟程度的不同,并不是任何几个人都能够在一起协调工作的。即使是将个体素质都很好的人组织起来工作,他们之间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领导班子要注意科学的配备、群体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谓组织调整法就是领导者运用调整工作环境,进行人际关系协调的一种方法。例如一个领导者或是一个工作人员,由于性格、气质、觉悟等原因与其他成员产生了人际关系障碍,经过其他方法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必要采取这种方法.改变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令其到另外适合于他的单位去工作,促使人际关系达到新的协调。

一般情况下,人际关系的协调可以通过思想协调的办法来解决,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思想协调都可以起作用的,这时领导者就可以采取强制的手段,通过组织调整迫使人们改变行为,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尽管强制性的组织调整方式在人际协调中不常使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却是十分有效的。

6、矛盾中和法

矛盾中和协调方法在人际关系协调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有时容易区分谁是谁非,谁是主要责任者;但也有时分不清谁是谁非和矛盾的主要责任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都有是有非。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最好采用矛盾中和的协调方法去处理。即“求大同,存小异”、“易粗不易细”,抓住原则上的问题,忽视支节问题。这样来使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达到人际关系的基本协调。矛盾中和法是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在我国古代,就有“中庸之道”的理论。实际上,“中庸之道”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高超艺术,是达到“双赢”结果的一种高水平的解决方法。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