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职业流动

百科 > 职业发展 > 职业流动

1.什么是职业流动

所谓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是劳动者放弃又获得劳动角色的过程。

职业流动是社会流动形式之一。职业流动不同于劳动者的区域流动和职务变动,但又与劳动者的区域流动和职务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互为关联,往往相伴而发生。

第一,职业流动是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的流动,是职业角色的变换过程,其结果是对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生影响。区域(或单位)流动是劳动者在不同地区(或单位)之间的流动,其结果是对不同地区(或单位)劳动者的人数比例发生影响。职业流动往往伴随着劳动者在区域间的流动,区域流动也往往伴随着职业流动。但职业流动并不一定引起区域流动,区域流动也不一定与职业流动相连。

第二,职务变动主要指行政职位层级的变动。职务变动可能带来职业流动,也可能不引起职业流动。职务变动是否带来一次职业流动,主要看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一个营业员被任命为某一个柜台的班组长,因工作性质和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就不是职业流动;如果他被任命为部门经理就可以说是一次职务流动,因为从营业员的角色变为管理和经营者的角色。

第三,从人们对职业流动的一般性概念来说,往往把区域流动和职务变动与职业流动等同起来,因而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流动的性质,把握职业流动的行为。

2.职业流动的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流动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

1、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促成职业流动的根本原因。“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性流动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承认职业的合理流动,打破“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念。

2、就业制度是促成职业流动的保障条件。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不仅配置和调节着社会的物质资源,而且也配置和调节着人力资源。今天,双向选择意味着契约性的交换方式和交换过程。对于劳动者而言,他(她)可以自由地寻找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专长、志趣的有发展前途的单位(或部门)及劳动岗位;另一方面,对单位(或部门)而言,则可以自由地按职业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劳动者。如果任何一方,甚至双方发现在双向选择中有了差错,经过彼此同意便可以解除契约,或期满后不再订约,从而使差错得以纠正。

3、就业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流动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就业主体受其主观意识、情感愿望、价值取向、伦理规范以及社会习俗沿袭和继承下来的就业观念的影响,对职业流动往往做出好与坏的评价。

4、利益驱动。不可否认,职业流动存在着利益驱动的问题。在当前,职业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通过职业活动,谋取个人生存、发展以及提高家庭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由于职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单位)给劳动者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的差别,促使劳动者从收入低、待遇低的职业部门(单位),流向能够获取“高薪”的职业部门(单位),从而导致职业流动。

5、人际关系冲突是促使个体职业流动的原因之一。在职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工作效率。人际关系不好,有可能直接促成个体职业流动的发生。根据日本铃木建二的调查,在日本,因为别的公司薪俸丰厚而调动工作的极为罕见,大约仅占调转工作人数的5%。其多数职业流动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情绪受到影响而辞职或被辞退。根据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的结果,数千名被解雇的人员中,人际关系不好的比不称职的人高出两倍。

6、职业能力水平对职业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对职业有个适应过程,个人的职业能力展现也需要一定的过程。由于个人不适应或不称职,也会导致职业流动。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内容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和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每一次更新,都会引起由于不适应或不称职导致的职业流动。

3.职业流动的形式

一般来说,职业流动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职业地位职业声望为标准,可以把职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上下流动。劳动者在同一职业地位和同一职业声望的职业系列中的流动就是水平流动;劳动者在不同地位等级和不同职业声望的职业系列中的流动就是上下流动或垂直流动,从一种职业地位等级较低的职业流动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就是向上流动,反之则为向下流动。

2、从两代人之间从事的不同职业的变化可表现为代际流动。父亲是农民,儿子是工人;父亲是大学教授,儿子是企业经理;这种状况就形成了代际流动。代际流动的状况和频率表征着一个社会的封闭和开放程度,并且受一定社会形态及人事管理制度、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代际流动显著,而且向上流动的频率明显加快,尤其是农民子女,子承父业的比例降低的速度加快,愈是发达地区愈为突出。 3、以劳动者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其职业地位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的总和来看,表现的是一生流动。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大致6次左右的职业变动,才能达到职业成熟和职业的稳定。

4、从职业流动引起社会职业结构性变化的情况看,表现为结构性流动和个别流动。凡是职业流动引起和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发生大规模变动的流动就是结构性流动。例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进城当雇佣工人,使农工两大职业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再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三产业职业的需求量大增,伴随而来的必然是职业的结构性流动。由劳动者个人自身因素引起而对职业结构的变化无足轻重的职业流动,就是个别流动。

4.职业流动的特点

1、与人力资本投入成反比。受教育和训练的时间长,人力资本投入大的劳动者,一般从业于职业地位高、声望高、收入高的职业,流动的数量少、频率低;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因为投入低、适应工作能力低,流动的数量多、频率快。

2、与年龄成反比。年轻群体中职业流动的数量和频率远远超过中年和老年。

3、男性多于女性。

4、区域性差别。一方面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另一方面,不发达地区内职业流动较缓慢。发达地区内的职业流动的频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

5、现代社会职业流动与家庭背景的相关因素较少。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公正性,以素质、能力为本位,打破了父业子承的框框,竞争能力是职业向上流动的资本

6、正常流动与非正常流动。在职业流动中,凡是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发挥专长,使最大潜能得到施展的流动属正常流动;以某一方面的偏好或由于个别原因使劳动者从适合自己的岗位流动到不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属非正常流动。

7、自由与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契约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职业流动,但契约需双方信守合同,解除劳动的契约关系也需符合规范。

另外,政府和社会在职业流动方面仍有宏观调控的约束机制,以防止非正常的结构性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