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消费者态度

百科 > 消费者研究 > 消费者态度

1.消费者态度的含义

消费者的态度是指消费者对客体、属性和利益的情感反应,即消费者对某件商品、品牌,或公司经由学习而有一致的喜好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

学术界对态度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态度主要是情感的表现,或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前面介绍的瑟斯顿以及赖茨曼对态度的定义就反映了这种观点。第二种看法认为,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美国学者罗森伯格(M.Rosenburg)写道:“对于态度客体的情感反应,是以对客体进行评价所持的信念或知识为依据的,所以,态度既有情感成份又有认知成份。”第三种看法则将态度视为由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克雷奇、弗里德曼等人对态度下的定义就反映了这种观点。

人们几乎对所有事物都持有态度,这种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比如,我们对某人形成好感,可能是由于他或她外貌上的吸引,也可能是由于其言谈举止的得体、知识的渊博、人格的高尚使然。不管出自何种缘由,这种好感都是通过接触、观察、了解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固有的。态度一经形成,具有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点,并逐步成为个性的一部分,使个体在反应模式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性。在这一点上,态度和情绪有很大的区别,后者常常具有情境性,伴随某种情境的消失,情绪也会随之减弱或消失。正因为态度所呈现的持久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使态度改变具有较大的困难。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是科学的真理,但在最初提出的一段很长时间,招来的是一片带有偏见的愤怒谴责。这一真理的承认,是以很多人遭受囚禁,甚至献出生命为代价的。由此可见,在对待科学与宗教的态度上,人们要改变原有的情感、立场和观念是何等的不易。

2.消费者态度的功能

消费者产品、服务或企业形成某种态度,并将其贮存在记忆中,需要的时候,就会将其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以应付或帮助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购买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态度有助于消费者更加有效地适应动态的购买环境,使之不必对每一新事物或新的产品、新的营销手段都以新的方式作出解释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形成态度能够满足或有助于满足某些消费需要,或者说,态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虽然学术界已经发展起了不少关于态度功能的理论,但其中受到广泛注意的则数卡茨(D.Katz)的四功能说。

(1)适应功能,亦称实利或功利功能。它是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趋利避害。人是社会性动物,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适当的态度,才能从某些重要的人物或群体那里获得赞同、奖赏或与其打成一片。

(2)自我防御功能。是指形成关于某些事物的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回避或忘却那些严峻环境或难以正视的现实,从而保护个体的现有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

(3)知识或认识功能。指形成某种态度,更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上,态度可以作为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标准或参照物,有助于人们赋予变幻不定的外部世界以某些意义。

(4)价值表达功能。指形成某种态度,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的时候,一些年轻人以穿花格衬衣和喇叭裤为时尚,而很多中老年人对这种装束颇有微辞,由此实际上反映了两代人在接受外来文化上的不同价值观念。

3.消费者态度的信念

消费者信念是指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事物可能拥有不同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又会影响消费者的态度。一些消费者可能认为名牌产品的质量比一般产品高出很多,能够提供很大的附加利益;另一些消费者则坚持认为,随着产品的成熟,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品质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名牌产品提供的附加利益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很显然,上述不同的信念会导致对名牌产品的不同态度。

在购买或消费过程中,信念一般涉及三方面的联结关系,由此形成三种类型的信念。这三种信念是:客体-属性信念;属性-利益信念;客体-利益信念。

(1)客体-属性信念。客体可以是人、产品、公司或其他事物。属性则是指客体所具备或不具备的特性、特征。消费者所具有的关于某一客体拥有某种特定属性的知识就叫客体——属性信念。比如,某种发动机是汽轮驱动,阿斯匹林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功能,就是关于产品具有某种属性的信念。总之,客体——属性信念,使消费者将某一属性与某人、某事或某物联系起来。

(2)属性-利益信念。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或满足某种需要。因此,消费者追求的产品属性,是那些能够提供利益的属性。实际上,属性-利益信念就是消费者对某种属性能够带来何种后果,提供何种特定利益的认识或认知。比如,阿斯匹林所具有的阻止血栓形成的属性,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由此使消费者建立起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3)客体-利益信念。客体-利益信念是指消费者对一种产品、服务将导致某种特定利益的认识。在前述阿斯匹林例子中,客体-利益信念是指对使用阿斯匹林与降低心脏病发病几率之联系的认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产品利益,有助于企业发展合适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

4.消费者态度的行为

(1)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一般而言,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消费者态度将影响其对产品、商标的判断与评价。其次,态度影响消费者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最后,态度通过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进而影响购买行为。费希本(M.Fishbein)和阿杰恩(I.Ajzen)认为,消费者是否对某一对象采取特定的行动,不能根据他对这一对象的态度来预测,因为特定的行动是由采取行动的人的意图所决定的。要预测消费者行为,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意图,而消费者态度只不过是决定其意图的因素之一。

(2)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影响因素

前面业已指出,消费者态度一般要透过购买意向这一中间变量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致。造成不一致的原因,除了前面已经提及的主观规范、意外事件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下面择要对这些影响因素作一简单讨论。

购买动机:即使消费者对某一企业或某一产品持有积极态度和好感,但如果缺乏购买动机,消费者也不一定会采取购买行动。比如,一些消费者可能对IBM生产的计算机怀有好感,认为IBM计算机品质超群,但这些消费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需要拥有一台IBM计算机,由此造成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购买能力:消费者可能对某种产品特别推崇,但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能选择价格低一些的同类其他牌号的产品。很多消费者对“奔驰”汽车评价很高,但真正作购买决定时,可能选择的是其他牌号的汽车,原因就在于“奔驰”的高品质同时也意味着消费者需支付更高的价格。

情境因素:如节假日、时间的缺乏、生病等等,都可能导致购买态度与购买行为的不一致。当时间比较宽裕时,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和态度选择某种牌号的产品;但当时间非常紧张,比如要赶飞机,要很快离开某个城市时,消费者实际选择的产品与他对该产品的态度就不一定有太多的内在联系。

测度上的问题: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有时可能是由于对态度的测量存在偏误。比如,只测量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态度,而没有测量消费者对同类其他竞争品的态度;只测量了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态度,而没有测量家庭其他成员的态度;或者离开了具体情境进行测度,而没有测量态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等等。

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总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时间内,新产品的出现,竞争品的新的促销手段的采用,以及很多其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消费者态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其购买意向与行为。时间间隔越长,态度与行动之间的偏差或不一致就会越大。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