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培训激励

百科 > 激励方法 > 培训激励

1.培训激励的内涵

组织行为学上讲,激励指通过刺激激发人的动机,增强人的内在动力,促使个体有效地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从培训这个范畴上讲,激励则是通过刺激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冲动和学习欲望而采取行为的一种手段。

企业培训是培养和训练员工的学习活动。学习是一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个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场地力量支配学习行为,动机的变化表示对学习的满意程度。员工的学习行为可以通过对其后果的控制和操作而加以影响和改变。这种控制和操作的方式就是培训激励。

2.培训激励的意义

培训激励是职工教育管理的重点。它对于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激励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取决于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两个因素。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动机激发程度越高,培训效果就越显著。在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决定员工的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愿不愿学”,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激励能够使员工产生积极性并利用这种激将法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终收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2.激励有利于培训的持续开展

如果说员工是企业培训的资源,那么员工的学习欲望则是企业培训资源的催化剂。激励能够点燃员工的学习欲望,使员工对学习充满热情。企业渴求知识、想学技能的人多了,培训就有生机和活力。倘若员工没了学习的欲望,不想或不愿参加培训,企业培训不就成了无米之炊。

3.激励有利于培育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

成功的激励能够不断引起员工的学习欲望,促使员工不停顿地追求知识,不断地学习,以适应职业发展、知识技术更新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4.激励有利于构建学习型企业

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潜在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不断发现并排除学习的阻力,为员工持续学习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结构性支持,创造一种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氛围,使企业培训从个人学习向企业学习发展。

3.培训激励的必要性

尽管如今培训已被视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仍有不少企业和员工对培训没有足够的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许多培训都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令和不予 “年审”、不予“升级”的强制措施下执行的。员工即使进了课堂,不是接手机谈工作就是因为工作忙而中途退课,严格的说,又有多少人会善始善终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呢?据福建省总工会对全省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工人认为不愿意学技术是因为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培训陷入困境的原因有:

1.机制老化:企业培训机制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相适应。培训与使用各行其道,待遇没有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接轨,考核滥竽充数,培训与劳动、工资、用人制度相关度不高,培训主体利益驱动不力。

2.手段僵化:激励手段老一套,缺乏新意。激励的程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员工的需要,存在物资激励多,发展激励少;精神激励多,目标激励少的现象。

3.力度弱化:强化激励偏废,重视正强化,忽视负强化,达不到刚柔相济的效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竞争上岗、竟聘上岗、下岗比例激励等负强化手段更能激活员工的学习动力,为了避免失业,员工会对培训付出更大的努力。

4.功能退化: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视而不见或迟迟不做出反应,不施行激励手段,使员工的积极心理受到压抑,产生失望的情绪,退化了激励功能。

因此,当培训还没有成为员工的一种自然的行为时,企业应当建立一个科学的、稳定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解决员工培训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