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奇葩说》里发现了张泉灵的身影。

一提起她,脑子里就自然而然地蹦出一系列的标签——央视名嘴、记者、编导、主持人。

殊不知,这些成就都是她一次次走出舒适区换来的。

如今,她又毅然离开央视,转身做了投资人,综艺节目的导师。

她就像是一个拓荒人一样,不停地去开拓全新的领域,并做到最好。

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待在央视,却要瞎折腾时,她回答;“今天外部环境变化得太快了,能力圈不应该是你的舒适区。”

那到底什么是舒适区呢?心理学研究中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职场中的学习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在舒适区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因为我们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但是,这样的生活,会让我们逐渐失去目标。

01、安于舒适终会被抛弃

前一段时间,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内部邮件刷屏了!他说平庸的员工将被放弃!

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就像是处在惊涛骇浪当中的船只。无论你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公司,他们都不会让你进去之后一劳永逸,妄想得到一份“金饭碗”的工作是不切实际的。

而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的优化和控制,会加大对于员工综合素质的考察。安于现状不走出自己舒适区的人,很可能失去竞争力。

他们也无法认清行业与市场的发展,无法清晰自己的定位,习惯了在舒适区中打发时间,随着时间流逝最终会被“自己建立的舒适区抛弃”。

就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的那样,“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这也意味着这种安逸的现状,会让我们逐渐失去学习的能力。在新的挑战到来之时,我们失去了还击的能力。

02、进步,从打破舒适区开始

我有一个表姐,她从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刚毕业的她就如愿以偿去了业内数一数二的杂志社工作。

转眼5年过去了,无论采访、编辑,或是策划选题,她都是轻车熟路。

可谁知2017年底,杂志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宣布停刊,她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裁员名单上。

去做新媒体的就是几个高层和实习生,表姐心有不甘便去质问主管。谁知主管这时候说,“你了解新媒体吗?你懂社群运营吗?你知道如何增强用户之间的粘性吗?”

就这几个问题,问得表姐是哑口无言。在激烈的竞争中,她早已经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除了上班之外,对自己几乎没别的要求了。

只要每天完成工作她就准时下班打卡,回家后也是倒头就睡,或者用热播的肥皂剧来打发自己的时间。

自己买的书永远放在角落;即使打算学习,也会以查资料为由打开手机,接下来的计划就都付诸东流。

当自己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那么自己也会处于一个原地踏步的状态,逐渐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于是她痛定思痛,决定要有所改变。

她将自己买的提升自己职场能力的书又捡了起来,并且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规定自己每天写读书笔记,倒逼自己学习。

与此同时,她还报了新媒体的班,专门学习新媒体的运营等。当她遇到不会的问题,还会积极地请教。

与此同时,她还定期反思,进行总结复盘。

短短半年的时间,她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吸粉几十万。她也很快成为了业界的新媒体大咖。

很多比较出名的新媒体公司,纷纷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薪水比之前翻了两倍。

当你决定挑战自己的时候,舒适区随之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那些曾经让人犯难的问题,已经变得很容易了。

其实,想要在职场中取胜,正确的做法是不断修炼内功,做到能随着浪潮起伏不断调整自己,以此获得真正的稳定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自己掉进所谓的“工作陷阱”——不能为了忙碌而去忙碌,在自己的舒适区打转,不接触到新的东西。

03、如何打破舒适区

人生如果不能保证永远舒适,那就尽早离开“舒适区”,去发现、去学习、去进步。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职场舒适区呢?以下有两点建议:

第一,制定目标。

有一句职场名言:“一个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索然无味。”这就说明了制定目标的重要性。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发现,那3%的人成了社会成功人士,27%的人生活过得很艰辛。

其实,他们的平台都一样,真正让他们拉开差距的,就是25年前人生目标不同而已。

在职场中确立目标后,我们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而不是将目标抛于脑后,让它成为“空中楼阁”。这里,可以使用阶梯法,树杈法,剥笋法三种方法。

阶梯法就是将目标细化为若干个阶梯,一步一个脚印的逐级上升,最终达到目标。

树杈法,树干代表大目标,每一个小树枝代表一个小目标,叶子代表即时目标。比如确立一个成为富翁的目标(树干),在两年内自己创业(小目标),用现在的工作养活自己(叶子)。

剥笋法就是设定的目标是由将来到现在,由大目标到小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然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则是相反的,由现在到将来,从低级到高级,由小目标到大目标,一步一步前进的。

若是想一步登天,就会直接步入“恐慌区”,焦虑地学习反而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当你用微小的步伐走出舒适区,由于步伐小,所以行动起来没有任何难度,你就会逐渐地步入你的“学习区”。

事实证明,在学习区学习,人进步是最快的。然后以此持续投入一段时间,一点点地努力,逐步靠近自己的目标。

第二,复盘总结。

苏格拉底说:“未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职场中也是这样,不断地反思和复盘总结其实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它可以让我们逐渐形成一种“质疑+反思”的思路,有效地避免我们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行“追问到底”的管理方法,即对公司新近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采用追问到底的形式,找出最终原因。

后来,丰田将这种方法逐渐演变成一项更加精简的形式——A3 报告,就是在一张A3纸上,把问题的源头、分析、纠正和执行计划写出来并及时更新结果。

作为职场人的我们,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借加以借鉴,及时地去分析自己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以调整。而不是在挑战舒适区的时候,一味地效仿别人。

复盘总结总共分为5步,回顾目标、对比结果、找出原因、自我剖析、总结规律。规律总结出来,你还可以进行交叉验证,看看规律是否符合一些基本的规定。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

“条条大道通罗马”,达到终点的路并不止一条,别人说的也许都是对的,但是你走过去后才是属于你的路。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曾说,“复盘很重要,想想做成一件事有哪些偶然因素,别以为是自己的本事。尤其是失败后,要血淋淋地解剖自己,不留任何情面地总结自己的不足,这样你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走出舒适区需要我们进行刻意练习,才能取得成功。千万不要幻想自己能一蹴而就而急于求成。

当你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前的锻炼,量变产生质变,你自然学有所成。

本文由经理人分享(ID:manashare)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