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的饱和使摩拜ofo纷纷向海外扩张,但海外市场真的是香饽饽吗?在新闻上常常听到摩拜和ofo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的消息,但很少有报道明确显示两家企业在海外的投放数量,这已经成为一个谜,而这也是问题的关键。

今年5月,ofo供应商上海凤凰表示,有100万辆用于投放海外市场。但截至今年5月,ofo海外日订单量才超2万单。另据7月的21世纪经济报道,ofo官方表示已经在海外投放近万辆小黄车。

最新两则消息,摩拜在荷兰投放150辆共享单车,在英国纽卡斯尔首批投放1000辆共享单车。事实上,两家企业在海外单个城市的投放量往往是一千辆左右的规模,甚至在一个国家。和国内一个城市动辄几十万投放量相比,简直少得可怜。

在发展中国家投放的数量比较多,比如ofo目前在泰国投了6500辆自行车。但是,总体的投放量仍然很少。据“品途商业评论”估算,摩拜和ofo在海外市场的投放量不超过3万辆。这与两家企业相继拿到六七亿美元融资用于海外扩张作比较,简直不值一提。

共享单车的出海行正在起步阶段,目前的影响力止步于提升品牌认知度,打造品牌形象这一层面上,远远谈不上大规模投放。

无法大规模投放是巨大的风险,共享单车在国内风行,很大原因来自于国内的人口红利以及城市交通的不足,所以国内市场可以容纳大规模的投放,由此产生规模效应,并产生利润,但这一市场基础在国外并不存在。

以全球主要城市为例,东京市中心区,90%以上客运量由轨道交通承担,车站间距离不超过500米;纽约人主要是搭乘公共汽车、地铁及渡轮上下班。

根据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2016年10月公开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北京的车均道路面积仅为31平方米,低于纽约、东京等国际主要城市。我国人均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每平方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数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重点城市。

所以,“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在国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城市很难成立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