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对于一件事情,知其然还须知其所以然,不然永远也不能明白来龙去脉,何谈从中找到症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德鲁克强调道:管理者要学会分析信息,帮助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对信息的解读决定拟定何种策略

对于企业获取的信息,在传递之前需要正确地分析,找到对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有益的部分。这是德鲁克认为中层管理者必须遵循的一点。

两个业务员准备去非洲推销鞋子。第一个业务员到了非洲南部的一个小镇,当他了解到当地人没有穿鞋子的习惯,便沮丧地说:“没有穿鞋子的人,我的鞋子卖给谁呢?"于是他直接回了公司。老板得知他回来后很惊讶,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说:“既然当地人没有穿鞋的习惯,也就是说没有销售鞋子的市场,所以为了不白白浪费时间,我就直接胡来了。

老板想了想,又叫第二个业务员去推销。第二个业务员到了那个地方,也看见当地人没有穿鞋的。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公司,向老板汇报说:“他们那里没有一个人穿鞋子,这样的潜在市场需求在哪都找不到,銷售潜力太大了。如果一人买一双鞋,我们的销售业绩就能大大提升。而且现在我们还没有任何竞争对手,所以我准备再调配两倍数量的鞋,同时希望您能增加几名业务员协助我。

老板按照他的要求,满足了他的需要,然后这个业务员就开始他的销售了。推销期间他一家一家地去找人试穿,可是过了一周,还是没有人愿意试穿。于是他想到要先从当地的领导者一一一族长那里做工作,如果能够让族长穿上鞋,那就是无形的广告和最好的推方式。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族长终于同意试试,接着,族长在开氏族大会的时候穿了一双醒目的纽鞋,族人们都开始关注那双红鞋,人们在想:连族长都穿了蛙,这难道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吗?

之后因为族长穿后感觉很舒服,接着也就有其他的人开始试穿。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穿,人们发现以前上山经常把脚划伤,自从穿了鞋就再也没有把脚划伤了,鞋子有效地起到了保护脚的作用,一些妇女穿了鞋子以后脚显得纤细,得到人们的赘美。更重要的是,鞋减少了当地人脚风湿的毛病。等大家都习惯了穿鞋,而不仅仅把鮭看作一件饰物来穿戴,这个时候鞋的市场也就培育起来,作为第一个在此地推广鞋的企业,该公司成为当地唯一的鞋供应商。

接下来,鞋子在南部小镇总算是被大家接受了,更让这个业务员欣喜的是,就连邻镇的人见到当地人穿着鞋子也来买了几双,后来知道这种鞋的人越来越多,其他地方的人也纷纷慕名而来,鞋子的市场就慢慢地扩大,畅销整个非洲并且销售额每年都在快速地增长。

第二个业务员在那看似没有市场的地方发现了“新大陆",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不难推测他的绩效也会为他赢得物质上丰厚的收获。无独有偶,善于从信息中找到市场和问题的还有精明的日本人。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人通过我们的《人民日报》敏感地发觉,北京的公共汽车上的那个瓦斯大气包不见了,这就意味着能源间题已经得到改善,日本人推断中国汽油缺乏问题已告缓解。不久之后,《人民日报》又登出铁人王进喜扛着钻井机行进在风雪中的照片,图片中依稀可见小火车站的站牌“萨尔图",虽然日本人查遍中国地图也找不到这个小地名,但日本人分析:从图片中能够使用“人拉肩扛"的场景来看,油田肯定离该火车站不远,于是他们沿着中国的铁路线逐段估测在那个时间可能降大雪的区域,准确地推出该油田就在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上。经过上述分析推理,日本人预计依照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要想开发这个油田需要进口技术和设备,而高寒地带原油外运存在困难,就地提炼比较符合情况,需要进口这类设备。

果然,四年后中国就炼油成套设备进口问題向国际招标,在别的国家茫然无知的情况下,日本某公司却由于早有准备而轻松夺标。

这是日本企业在竞争情报领域运用信息分析方法成功的案例之一,虽然这个情报分析案例的结论看似异常简单,结果仅仅是“中国将来要进口成套炼油设备",但它却是综合运用信息分析方法而产生的:合法地运用公开出版发行的《人民日报》进行现有的信息分析、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源需求分析、相关地理情况分析、所在地气象情况分析等。对于生产经营来说,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异常重要,这往往关系着企业发展的进程、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善于从现象中找到问题所在,就问题本身做出改善,促进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用内部的和谐带动企业外部的发展。

信息化需要成为思维模式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表面来看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引人旧有管理模式的行为,似乎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引人,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而有创新和改革肯定涉及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方法的改变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等问题,模式的变化一定带来很多人的反对意见;同样,这种流程的优化、管理体制的革新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或者员工的既定利益,从而使他们对管理信息化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抵制的态度。

有些企业的领导层自身能力较差或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听不得甚至不听外界的声音,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提不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和方法,其结果是市场需求分析往往由企业的信息部门来独立负责,这样就容易造成“分析报告"过于着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脱离的被动局面,因此产生的决策,其实施效果当然不会尽如人意。

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要求员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学习新的、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一般人都有排外、屈服于惯性的心理。

“下属要听的是自己想听的,而不是对方所说的。"这是一个管理上的难题,因为大多数习惯稳定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愿意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的,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对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管理需要信息交流

由于有些企业管理者自身水平不高,管理进程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员工随意性比较大,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互不沟通、兼容,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信息传递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被传达的信息不准确,不能实现资讯的快捷传输和共享,阻碍企业内部合作和市场竞争,所以,一个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很难实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即使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其效果也会非常差,因为碍于管理水平的限制,这些平台只能是形式化的存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

实事求是、有目的性地分析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做到信息化,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发展遇到的瓶颈和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找答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集中、快速地解决关键问题。这就需要管理者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企业核心需求、人力资源匹配情况、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深刻地分析,找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虽然对现有信息的分析可以解决企业内外存在的问题,消除发展阻碍,但具体操作时也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最后,管理者只有学会分析信息,才能帮助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