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受奖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3位和他有师承关系,其中9位是他的直系弟子;他终生未娶,无儿无女,却是桃李满天下;他是“大师的大师”,在乱世之中为了中国教育倾尽所有,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民族现代科学的半壁江山。他,就是叶企孙。

谈起叶企孙,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不稀奇,因为有一段十年的历史把他重重的打入谷底了,导致他很多伟大事迹乃至名字都被这片他深爱的国土的人民所遗忘。但这不要紧,明珠蒙尘终究是暂时的,铁一般的历史会给他公正的评价。科学巨擘这个名号一点都不为过,对于他对科学界尤其中国科学的贡献,应该他的弟子、朋友和同事最为清楚,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认识这么一位“神人”。

他的大弟子——中国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林家翘——第一个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他的学生;戴振铎——第一个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也是他的学生;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李政道更是饱含深情的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971首次归国就迫不及待的探望他恩师,却被政府相关部门无情拒绝。

1898年7月16日,叶企孙出生于上海。那是一个书香传世的开明士绅家庭。因此,在他的身上你既能看到传统文化熏陶后的儒雅之气,又能感受到从大洋彼岸吹来的自由进取之风。1913年,未满15岁的叶企孙走进清华学堂。而早在两年前,他已经被录取。清华学堂,即清华大学的前身。它的身上,承载了一个民族太多的屈辱与坎坷;同样,这样的负重也沉沉地压在每一个清华学子的肩头。叶企孙,也不例外。“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叶企孙开学后在一篇日记中如是写道。

1918年,叶企孙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与他一同登上这座现代文明巨轮,前后的同行者有:梅贻琦、赵元任、胡适、金岳霖、吴宓……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顶梁之柱。23岁时,他一篇博士论文技惊四座。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载入经典物理学著作。叶企孙也成为了现代科学中第一个扬名世界的中国科学家。如果叶企孙坚持“科学家”的人生,他的人生或许会顺利很多。但他立志要在中国这块现代文明贫瘠的荒漠中,播撒下“科学救国”的希望。

1925年,清华大学在乱世之中完成了华丽转身。这座后世被披上神圣光辉的象牙塔,终于迎来了它宿命中的两位主人:梅贻琦和叶企孙。叶企孙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不过,这是属于叶企孙“一个人的大学”。因为,整个物理系只有他一名教授。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叶企孙领导的理学院其毕业生的能力,足以和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巴黎大学这些世界顶尖的学府平分秋色。为了挖掘华罗庚,即使当时的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力排众议,硬是把他引进清华当助教,仅仅一年多后又把他送到剑桥进修,这才有了日后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此后百年,我们可否再能回归那个高度?

苟利国家身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战争烽烟四起。之后清华南迁,叶企孙因病滞留天津。“老师,我要上战场!”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向他辞行的时候,叶企孙的心中既骄傲、又担忧。骄傲的是,他的救国理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骨髓;担忧的是,战火纷飞的沙场他深爱的这些孩子们将命悬一线。但是,最终他还是同意了。而且作为老师的他也决定留在被日寇铁蹄践踏的北方,积极地配合抗日的敌后工作。于是,这才有了每个人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那部“战争大片”——《地雷战》。冀中战场上那些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地雷,他们幕后的功臣正是叶企孙和他的学生们。1968年,已经70岁高龄的他,在文革中因熊大缜的事,被疑为国民党特务导致逮捕。一年半的监狱生活,让他身心皆备受折磨。之后他再次入狱,出来的时候,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双腿肿胀难以站立,整个身子弓成90°。1977年1月13日,一代宗师叶企孙溘然长逝。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吴健雄等在内的127名海内外著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联名者平均年龄高达72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和他的学生曾撑起了中国科学界的半壁江山。但,这样一位大师级的泰斗,你听说过吗?他就是叶企孙,当之无愧的大师,一提起就让人肃然起敬的伟大人物。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