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接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对民进党而言,或许才算真正完成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完全执政”大业。以“客卿”自命的林全走了,下一波要清理的,势必是背负骂名已久的“老蓝男”们,比如陈添枝等人已不待征询主动求去。必须提醒的是:“老蓝男”的困境,其实也反射了民进党的困境,蔡当局若不能解决效率、专业与领导的问题,仅仅把“林全”的招牌换成“赖清德”,恐无助提升施政能力与形象。

“老蓝男”的出现,如果视为蔡英文去年对行政团队布局的一个善意,它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妥协。所谓善意,是蔡英文为了显示自己有开阔的胸襟,民进党虽完全“执政”,却不会“整碗捧去”,因此乐于晋用一些色彩并不鲜明的蓝营人士。但另一方面,蔡英文也明白民进党虽有过“执政”的经验,但在防务、外事、两岸和财经等领域并未培养出足够分量的专业人才;因此,为了维持总体施政的平衡治理,有些职位必须借重绿营以外的人士担纲。这点,是出于政治和战略平衡的考虑,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妥协。

遗憾的是,当进入政治运作的实务面,这样的想法在决策上却无法得心应手,更因不断遭到党内及“独派”的挑战,而一路歪斜走样。

其中,主要因素有几:

第一,多年的蓝绿对峙,使得林全团队的人才招募并不顺利,许多社会菁英拒绝蹚入政治浑水。加入台行政团队的所谓“老蓝男”,名义上虽有“蓝”的色调,但他们的代表性或象征意义却明显偏低,实际能力也受到质疑。

第二,在绿营政治挂帅的氛围中,这些“老蓝男”一上场即显得气弱而低调,少有自我主张;即使如冯世宽自诩是“一百分部长”,也只被当成笑料。这些人不仅被民进党视为“非我族类”,也屡屡被当成政绩欠佳的代罪羔羊。

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政治挂帅及蔡英文凡事插手的情况下,连林全都被矮化成“执行长”,其他行政团队成员更是没有多少自主决策空间,遑论一展身手。更悲观一点看,不论“老蓝男”或“老蓝女”,最后都只是在执行蔡英文的既定政策,根本无力在决策中加入新的见解或元素,这才是最令人遗憾之处。尤其在两岸和外事路线上,蔡英文因政绩欠佳而必须不断向“独派”妥协,包括两岸关系对峙、课纲的“去中”编修,乃至拆铜像等等;这些,“老蓝男”无一能置一词。

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个吊诡的现象。“老蓝男”进入蔡当局,原本具有政治和专业的平衡的作用;但实务上,他们却变成了蔡英文路线一种无聊的“伪装”。对蔡英文而言,晋用“老蓝男”本来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大器;但在现实上,她却必须将他们羁縻在自己的框架中,甚至使他们变成自己政绩疲弱的代罪羔羊。这样的眼高手低,难道不是蔡英文的用人及决策思维矛盾所致?

今天蔡当局“执政”机器的运作不良,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蔡英文的过度插手,压抑了政务官发挥的空间;二是政治气候欠佳,使得人才视从政为畏途;三是民进党内争权夺位的欲望太大,为民排难解纷的能力却太弱;四是过度迷信个人丰采,却忽略了专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今天,换了林全和一小撮人,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要说“执政”效能将大展雄风,恐是奢想。

有些“老蓝男”的确该换了,但如果“执政者”眼中只有颜色而没有专业,只有个人而没有团队,那与盲目何异?

本文原载于台湾《联合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