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反射功能评定

证据

反射检查主要包括:深反射、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反射、原始反射和病理反射”5f”1。

1.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髌阵挛和踝阵挛。

2.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反射:包括逃避反射和浅反射『主要检查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

3.原始反射:主要包括,阳性支持反射、自动步行反射、侧弯反射、手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手和足安置反射等。

4.病理反射:包括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和Hoffmann征。

推荐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进行深反射、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反射、原始反射及病理反射评定(专家共识)。

(二)不随意运动反应功能评定

证据

检查主要包括:姿势反射、矫正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平衡反应。

1.姿势反射: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2.矫正反射(立直反射)

(1)在一定时期出现,一定时期消失的反射:颈矫正反射、身体.头部矫正反射和身体-身体矫正反射。

(2)在一定时期出现,持续终生存在的反射:视性矫正反射和迷路性矫正反射。

3.保护性伸展反射或称支撑反应或防御性反射:包括前方保护伸展反射(降落伞反射)、坐位等各体位、各方向的保护伸展反射。

4.平衡反应

(1)倾斜反应:分别在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四点支持位、蹲位和立位上检查。

(2)立位平衡反应:包括跳跃矫正反应、迈步矫正反应、背屈反应。

推荐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应用姿势反射、矫正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及平衡反应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三)随意运动控制功能评定

脑瘫儿童存在与随意运动控制和协调相关的功能障碍,需通过评定了解障碍性质与程度。

1.平衡功能评定

证据

(1)简易评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静态平衡:人体在无外力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1个Ⅱ级证据)。

2)动态平衡:

①自我动态平衡:人体在无外力情况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

②他动动态平衡: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1个Ⅱ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

评定程序:检测个体能否做到以下几点。

在静止状态下:

①能够维持体位;

②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界变化发生反应并做出必要的姿势调整。

③具备正常的平衡反应。

平衡功能分级:

1级:能正确完成活动;

2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较小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3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较大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4级:不能完成活动(1个Ⅱ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

(2)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对偏瘫患者进行七个项目检查,每项分为旺2分,最高14分,最低0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障碍,分数越低说明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2个Ⅰ级证据,1个Ⅱ级证据)。

(3)Cart-Shepherd平衡评定法:包括坐位和坐位一立位的平衡功能评定,根据完成情况共评定为1—6分,分数越高,平衡功能越好(2个Ⅲ级证据)。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属于观察评定法,主要应用于SJL脑瘫及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评定。将平衡功能区分为8级,级别越高平衡功能越好(3个Ⅲ级证据)。

(5)人体平衡测试仪评定:是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仪器,可以评定平衡功能障碍或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可进行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目前,国外趋向于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全面监测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变化(1个Ⅲ级证据)。

推荐

根据患儿需求,选择应用以下方法:

(1)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评定(推荐强度C级);

(2)简易评定法;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推荐强度A级);

(3)Carr-Shepherd平衡评定(推荐强度c级);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推荐强度C级);

(5)人体平衡测试仪评定(推荐强度C级)。

2.协调功能评定

证据

(1)观察法:观察受试者各种体位和姿势下启动和停止动作是否准确;运动是否平滑、顺畅,有无震颤;如让受试者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或从俯卧位起身至侧坐位,然后进展至四点支持位、双膝立位、单膝立位、立位等。并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2)协调性试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共16个项目,每项计分。评分标准:

4分:能完成活动;

3分:能完成活动,需要较少帮助;

2分:能完成活动,需要较大帮助;

1分:不能完成活动。

2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有12个项目,评分标准:

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缺陷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动运动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活动。

推荐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应用观察法及协调性试验方法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四)自发运动功能评定

证据

脑瘫儿童存在与整体和个别的身体部位运动的频率、流畅性和复杂性相关功能障碍,例如婴儿的自发运动减少等。

推荐

1.采用神经系统检查方法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2.小婴儿可采用全身运动(GMS)方法进行评定(参照第二章)(专家共识)。

(五)不随意运动功能评定

证据

某些类型脑瘫儿童存在肌肉与肌群无意识、无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不随意收缩功能。肌肉不随意收缩:不随意运动、手足徐动症、肌张力障碍。震颤:包括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等。

推荐

应用儿童神经系统检查方法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六)步态功能

脑瘫儿存在步行、跑步或其他全身运动相关运动类型的功能障碍,通过评定了解障碍程度。

1.定性分析

证据

(1)异常步态:观察患儿有无异常步态,如痉挛步态、偏瘫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不对称步态等。

(2)目测观察被检查者行走过程,做出大体分析。

推荐

建议采用异常步态观测及目测观察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专家共识)。

2.定量分析法

证据

(1)足印法:步态分析最早期和简易的方法之一。在足底涂上墨汁,在步行通道(一般为4--6 m)铺上白纸。受试者走过白纸,留下足迹,便可以测量距离。可以获得步长、步长时间、步幅、步行周期、步频、步速、步宽和足偏角8项参数,可作为步态分析参数(2个Ⅲ级证据)。

(2)足开关(微型的电子开关装置)

足开关是一种微型的电子开关,装置在类似于鞋垫形状的测定板内,分别置放于前脚掌(掌开关)和脚跟(跟开关)。电子开关由足跟触地首先触发跟开关,前脚掌触地时触发掌开关,脚跟离地时关闭跟开关,脚尖离地时关闭掌开关。这是最常用的时间定位标志。除了可以迅速获得上述参数外,还可以获得下列资料:

①第一双支撑相,跟开关触发至掌开关触发的时间;

②单足支撑相,跟开关与掌开关同时触发的时间;

③第二双支撑相,跟开关关闭和掌开关关闭之间的时间;

④摆动相,掌开关关闭至下次跟开关触发的时间;

⑤各时相在步行周期的比例(2个Ⅲ级证据)。

(3)电子步态垫:是足印法和足开关的结合,有10,000个压感电阻均匀分布在垫下,受试者通过该垫时,足底的压力直接被监测并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立即求出上述所有参数。可以进行同步摄像分析、三维数字化分析和关节角度计分析(2个Ⅲ级证据)。

(4)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定性分析是由一组摄像机、足底压力板、测力台表面、表面肌电图仪,以及控制以上多组装置同步运动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构成。对行走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某些反映人体步态特征的特征性参数,如关节角度,重心的位移,肌肉产生的力矩及肌肉功率等,从而实现对人体运动功能定性分析(3个Ⅱ级证据)。

推荐

(1)根根据患儿需求,选择应用足印法进行评定(推荐强度c级);

(2)根据患儿需求,选择应用足开关进行评定(推荐强度C级);

(3)根据患儿需求,选择应用电子步态垫进行评定(推荐强度c级);

(4)根据患儿需求,选择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评定(推荐强度A级)。

(七)感觉功能评定

证据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可以评定与肌肉或肌群运动相关的感觉功能,包括肌肉僵硬的感觉,肌肉痉挛的感觉。

推荐

对大龄脑瘫儿童应用儿童神经系统检查方法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