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了金融圈聚会,阿荣为大家摘录了大佬的发言,与大家分享。

8月12日中午,浦东张博士茶馆,陆续迎来了一群操着特殊口音的人。他们是来参加微信群(须江会)聚会的。这个群是在江山市统战部部长姜方云等的领导下,以江山市在沪的有金融背景的人组成,成员涵盖证券,PE,基金,银行,地产等各个金融领域。

群主周武,秘书长王中江安排得十分周到,特意选择了茶馆。气氛轻松,免去了喝酒应酬的繁琐;敞开式的桌椅摆放,炒地皮加小吃的组合让会场洋溢着轻松,欢快又亲切的氛围,会场里时不时爆发出江山人特有的爽朗笑声。

会场氛围轻松加愉快

群主周武领衔“激情炒地皮”

嗨皮过后,会议进入第一阶段。每位群员作简短自我介绍,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

美国地产大咖姜永芳老师,谦逊低调,把更多发言机会让给年轻人。

之后会议进入高潮阶段,由各个行业的精英分享各自的心得,为大家厘清未来的投资思路。以下为各位分享嘉宾的发言内容。

胡雄,君和资本总经理,创始人,公司管理100亿元的并购基金,主要投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并购整合,以及国企改革。2017年主要布局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万华化学等蓝筹股,获利丰厚。

胡雄分享中

我的投资理念主要是价值投资。今年投资了万华化学5个亿,翻了一倍。经过详细的调研后,本来准备投25亿,但人家不让投。

如今万华化学我翻了一倍,市盈率也才十倍。

个人一个小观点,中小市值的股票仍然要少碰。IPO还不是主要因素。

中小票最大的风险在于80%的股票都发生过并购。而并购企业大多是有三年业绩对赌协议的。所以从第四年开始,大多数是业绩下滑的。有三年业绩承诺,且刚满期的股票更要注意风险。

目前大市值票又涨得很多了,中小票风险又很大,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比如万华化学已经涨得很高了,这个位置有点尴尬。那现在怎么办?我觉得现在可以做二线蓝筹。一线蓝筹也是从二级蓝筹做起来的。

我有一个并购是和美的一起做的。今年很长时间和美的公司的人混在一起,他们今年利润可达200亿。公司一开始主要做啤酒瓶的瓶盖。

从做瓶盖到10亿到20亿,是利润增长最快的时候。但是把握这种机会的难度很大,估计只有我们的群主周武有这样的能力。而从20亿做到200亿,风险就小很多了。

在这个阶段,成长比较透明,相对是好判断的。

因为我的基金规模也比较大,所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这个层面。而现在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也到了这个阶段。

目前行业的利润在向头部转移。现在经济不景气,行业利润下滑,但是龙头企业利润却在大增。

比如环保门槛会让很多中小企业关门。环保使中小竞争企业都关门了,大企业拿到了定价权。某公司老总坦言,公司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下游还能不能承受,而不是取决于供求关系,这就相当于拿到了产品定价权。

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路便明确了。二线蓝筹是我们下一步布局的目标:寻找一年有10来个亿净利润,20倍市盈率,行业空间大,行业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高,集中度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且能取得定价权的企业。

举几个例子,这些企业是我们在调研中的,还没有最后决定。

XX股份 安徽贫困县的乡镇企业,做水龙头的配件,今年做到了13亿净利润。跟他老板认识,没想到能做到这么好。市盈率18倍,并不高。我们会跟企业商量下,如何把行业门槛提得更高,是通过环保还是别的门槛。

还有一个是我们江山老乡的企业,黄河清的XXX,原来是金华的乡镇企业, 但现在一年能做到10个亿的净利润,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虽然整体经济不景气,但是里面还是会出现一堆行业龙头企业,定价权越来越高的企业,它们就是我们未来投资的方向。

周水文

上海君潭资本董事长、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主持投资了多个项目,包括已经上市的联环药业、康缘药业、郑州煤机、欧比特、中生生物、万全药业、慈星股份、福尔生化、金诚信、中新科技、华瑞股份等等。

周水文分享中

我这些年主要在做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所以跟大家分享一点对这个行业的观点。

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做PE,那时做的人不多,现在是全民PE,大家对这个概念应当很熟悉了。

我觉得国内的PE经过了几个阶段,但之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制度套利。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套利。到现在为止,中国企业上市还是审核制,上市公司有流动性溢价。同样一家公司,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相差30亿,一个壳的价格。同样一家公司,5000万利润,如没上市,给10倍,8倍的估值,4个亿。但一上市,估值至少40亿。

投资的难度在于要判断它上市的可能性,业绩能维持多久。但这种套利机会正逐渐消失,因为进入金融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一二级市场差价正在降低。

两年前,提出注册制的时候,我就提出PE盈利模式会发生改变,套利机会在减小。

所以,现在要回归到投资的本质:企业的成长性,与它真正的投资价值。

目前投资领域有两个趋势:

1.回归到企业能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增长

2.投资往前移

成熟项目越来越贵,成本越来越高。现在投资严格意义就是赚企业成长的钱。它要求投资人对行业理解,对管理层能力、诚信度的把握度要高。

但并不是说,现在PE没有机会,但是心态和投资理念要变化。就算回归到正常水平,至少选出的投资项目要高于6-7%的社会正常增长水平。为一个投资人,凭着多年的经验,规范性的工作,是可以找到比社会经济增长率高的项目的。

过去年化可以达到30%多的收益,但现在整体呈现收益率是呈现下跌趋势的。

我也会跟客户讲,我们这个行业是高风险,低流动性。一般来说,一个基金周期最短也要6-7年。现在年化回报率15-20%,基本就是这么个水平。

关键是风险控制,如果将风险控制在很低水平,而年化回报有20%左右,我想应当也不错了。

控制风险方面,关键看管理团队的经验和管理能力。一个比较成熟的管理团队,风险水平怎样呢?

那我们自己经验来说,一个基金要投15-20个项目。20%是明星项目,有10倍以上回报,它们就能把基金的本金拿回来了,还有些收益。30-40%的项目(6-8个)还可以,有3-5倍回报。

有一半的项目,投的时候信心满满,过2-3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现。经济问题,行业问题,夫妻离婚,创始人团队的问题等等。有一半的项目,你想的不是赚多少钱,想的是不要亏本,把本钱拿回来。

整个来说,算下来还可以,有3-4倍的毛利,去掉管理费,业绩分成,出资人也有20%的年化收益。

最近3-5年进来的人,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觉得太容易赚钱了。大家看到的都是赚钱的项目,很多赔钱的项目没有看到。

还有一种是进来以后,觉得很容易,花钱投了一批项目,可能很多项目都有问题,又觉得赚钱太难了。对这一块,大家要理性地看待。

这个行业,有钱的人都可以做,富二代拿点钱也可以做,但要做好也不容易。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来平衡风险与收益。要么,看到什么项目都觉得好,很快钱就投完了。要么是看到的项目都觉得有问题,哪个也没敢投。

我自己原来主要做成长型基金为主。喜欢投有一定基础的,如每年已有几百万、几千万利润的公司,我们可以给4000-5000万资金,成长性较好,注入资金,外部资源,几年后有希望上市这种。

现在为了迎合PE新的两个趋势,除了继续做成长型基金外,去年开始做了早期基金,做前期的企业投资,投得少,一个企业就几百万,但撒得多。管理理念不一样。投十个项目,有几个好的就不错了。

成长基金最好每个项目都不亏钱,20%的项目有十倍以上收益。

早期基金投十个,两年后可能五个都不见了。现在主要是自己的钱和政府引导资金在投早期基金,这样可以做得相对轻松、随意一些。

成长基金现在的定位就是往精了去做,控制规模,做精品。

除了早期基金外,我们投的项目数量是在减少,但单个项目的投资量会适当增加。改变纯粹财务投资,觉得好的项目单个项目会多投点,并且在这些项目上会花更多的精力。区域以上海及华东地区为主。投资越做越谨慎,是有这种感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