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族友“三儿”趁暑假在美国待了两周,在西海岸开了2000来英里,享受了夏日的清凉,也对美国汽车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认识。现在就来听他讲讲吧!

趁暑假在美国待了两周,在西海岸开了2000来英里,享受了夏日的清凉,也对美国汽车文化有了些感性认识。对一个头一次去大洋彼岸的土人来说,还是颇有感受。

汽车种类多

行走在美国的公路上,第一感受就是——这车的品种怎么这么多!美国汽车厂商多,本土的、外来的品牌庞杂,难得还没有使用年限的强制规定,同一款车型的几代车型都能在路上跑,所以放眼看去,身边汽车重样的机会很少。

皮卡国度

美国这噶哒,皮卡的上镜率绝对高,尤其是大型皮卡,超级受欢迎。路上见到最多的皮卡是这几个牌子:Chevrolet、RAM、Ford、GMC,老美对本土品牌皮卡的忠诚度非常高,日本厂商的虽然也见到过丰田的Tundra、Tacoma,日产的Titan,本田的Ridgeline,但数量相对就少很多了。皮卡本来就大,见到一半以上还都改装过,底盘升的老高,轱辘巨大,排气管老顸,威武雄壮却没有国内那种装逼范儿,也许是因为皮卡文化就生根于此。皮卡开起来个个生猛,丝毫没有因为是大车又升高就畏首畏尾。我多次在高速和国道被大皮卡顶着屁股开,嫌我开的慢(其实我已经在超速了),强烈的压迫感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是有段山路,一个大皮卡后面拖个房车,紧咬着我,我60迈过弯都甩不掉~

除皮卡外常见四驱车型(仅凭个人观察,毫无依据):

牧马人毫无疑问是第一,各代车型都有,很多是敞篷,还有连车门全摘掉连根钢管都没有的。丰田的4Runner,斯巴鲁的几款车算常见,还有本田的两款老车Pilot(第二代2008-2015)和Element(2002-2011)令人意外的也出镜率奇高,其他众多车型难分伯仲。

哈雷文化

哈雷,如雷贯耳的品牌,多少老少爷们梦中的神器。哈雷的故乡,所见到的摩托,十之八九非他莫属。些许意外的是,如今骑着哈雷川洲过省,四海纵横的竟多是爷爷奶奶级别的老炮,前一秒还是满头白发、皮肤松弛的老者,转眼间戴上头盔,跨上战车,就变成轰鸣声中绝尘而去的潇洒骑士。对很多美国人而言,哈雷精神应该是深入骨髓的。

房车

房车也是随处可见,五花八门,有拖挂式的、背驮式的,还有反过来,超大自行房车后面拖个四驱车在跑。几乎每个国家公园,每个海边,每个风景优美的所在,都会有专属的房车营地,老美爱玩、崇尚自然的生活做派可见一斑。

自行车

在这提自行车,是因为在美国它跟汽车的结合很紧密。轿车、房车背后,经常见到外挂的自行车,甚至长途大巴的车头前,也有自行车架。注意观察,有些路段是有专属自行车道的,还有些路段,车道停止线前有自行车标志,推测自行车是可以骑行在车道内的。在景区公路上,开车的给骑赛车的人让路,你试过吗?

这个是标准的老美范儿。

我中意的这个,路上并不多。

偶然一瞥,满满的回忆。

投宿在山间小筑,无意间与一队哈雷爷爷奶奶为伴。

去瑞尼尔雪山路上遇到的哈雷奶奶。

另类而精致的老炮。

规矩

之前并没有把在美国开车想的有多难,毕竟也是20多年驾龄几十万公里的老司机了,又同是左舵行驶国家,能有多大事?但身处其中,才发现水挺深!

因为有老司机坐我旁边,边开边指导,让我有机会快速地、低成本的把美国开车的规矩做个了解,也保证了我安全行驶。个人总结,扯哪算哪吧,难免有疏漏或差错。

左并线回头

这个可能是跟国内最大的区别,强制性要求:左并线必须回头看左后方!否则抓到可以处罚。这个规定是针对后视镜盲区,配合老美开车的习惯制定的,跟反光镜视野大小没关系。习惯这一条让我用了两天。

各行其道

不管是高速还是城里,车子基本都在自己车道正中行驶,并线次数明显少,更看不到压线行驶。相比较而言,本人在北京开车喜欢贴右线(防着右边车加塞、左边窜行人),拐弯喜欢切道,这习惯在美国就很招人烦也危险。美国佬认为在自己的车道有充分的路权,开车任性,再加上普遍车壮速度快,不打灯随意侵入他人车道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限速和超速

美国道路上限速牌随处可见,从30到70英里都有,超速是违法的,但实际感受是——大家都在超。千万别认为这是鼓励大家去那边胡开,因为那边的所谓超速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是车流原则,也就是跟着车流走,限速50迈的路段大家都开60几,你跟着肯定没事,也安全;二是别过分超速,限50迈您非开100,警察叔叔不抓你都不好意思。

有天傍晚走在加州395国道,旷野中的双向两车道,前后都没车,我开到60几英里,已经稍微超速了,一辆雪弗兰大皮卡呼啸着借道超过我,速度奇快,一副着急泄肚的样子。

几分钟后会车一辆福特探索者警车,因为心虚,我从后视镜一直盯着他看,眼瞅着警车在我后面100多米开始掉头,亮灯奔我而来。卧槽,干了!近了近了,要完。我收油减速准备靠边停车了。

嗖~警车超过我绝尘而去,我长舒一口气,转瞬间一个预感很强烈……没多久,只见前方警车停在路边,前面还停了一个车。减速开近看,警察叔叔右手抚枪,正以警匪片中常见的标准戒备姿势,缓步从右侧走近刚才超我的那辆雪弗兰皮卡。果然是他!原谅我幸灾乐祸的笑……

Car pool

白色单实线划分出的车道,车道中间地面上有白色菱形标志。(如果是白色双实线,则是收费路段。)它的规则是只允许载2人以上车辆行驶,多出现在靠近大城市的高速或国道上。美国路上独自驾车的居多,为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减少空驶,为多人车辆设定了这个特权。在繁忙路段,能够进入车辆相对较少、车速较快的Car pool还是挺有吸引力。一个人开车的不要动歪脑筋,逮到会罚款。

这个让,还是很有美国特色的,从习惯到自然基本得一周时间。

第一点,是让左,即路口右拐车辆优先权最低。右拐车必须让行对向左拐车,或者左方直行车(无灯路口)。挺怪吧,我理解这么设定应该是如果右拐优先,可能把对向左拐车逼停在路口中间,造成堵塞。

第二点,是停车让行。就是在有STOP标志的路口,必须停车观察后再走,就算你老远就看清两边路况了,也得停,强制性的!违反这一条,轻则被大爷大妈教育,重则被警察叔叔罚款。四面路口都有STOP牌子的,谁先到的先停先走。

第三点,让行人。老美车辆对行人的礼让绝对的,只要行人有要过马路的意向,不论在街道还是停车场里,车辆都会停车。深有感触,太特么暖心了!当然,在繁忙道路上,也见不到行人乱穿,绝大多数都是按动斑马线旁标志杆上的行人按钮后,静等变灯。

第四点,前车优先。道路自然合并时,谁在前谁有优先权,后车不能因为没有分道线就强行超车。(我唯一的一次被后车鸣笛,就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习惯性的加速超车。后来在道路合并时我就很注意了,而且如果我在前,还会适当提速,給后车更多空间。)前车打灯并线,绝大多数时候后车都会让。高速出口等地段车辆排队缓行时,大家都是规规矩矩排队,而面对极少的加塞车辆,后车基本上也是马上让,没见到抢行较劲的。说着简单,其实这些个在北京做到挺难。

高科技

这趟自驾,无意中还让我领略了高科技的便利(土人,土人)。我开的是辆16款的城市SUV,配备了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这两个功能在美国高速开车实在是受用,堪称简版自动驾驶。尤其是车道偏离警示,即轻松又能帮助纠正我行车贴右的毛病,快哉快哉!自动驻车(brake hold)也很爽,在三藩那种变态的起伏街道上等灯蠕行轻松自如!真不知道以前没有这手段,赶上雨雪天,三藩人民是咋生活的。

高速服务区

美国路网发达,高速路间隔几十英里,就会有个配套的服务区。这里的服务区跟国内的大不相同,除了加油站外,还汇集了各种快餐、住宿、超市,占地相当大。5号洲际高速边上的服务区看起来很类似,应该是按照同一个模版设置的。在相对偏远的国道,有时候服务区可能需要开出去几英里,和附近的镇子合二为一。在服务区如果找不到洗手间,可以去快餐店解决,一般没有问题。

加油

在美西加油,自助加油机刷信用卡的话需要输入zip code,所以国内信用卡不能用(回来度娘有说可以输入00000的,反正我没有考证过),或者用美国卡,或者到柜台预付现金,有点麻烦。在俄勒冈州例外,加油机都有人职守,不让自助,所以用国内卡也OK,加油小哥还会趁加油间隙帮你擦玻璃,当然完事一刀小费是免不了的。汽油(87号,regular最常用的)大多2.9美元左右一加仑,合5块多一点每升,比国内便宜些。壳牌的油贵一点,COSTCO超市的会员专属油站油便宜,只要2.5美元一加仑,但要有会员卡,而且只接受储值卡,国内的也能用。

停车

这次体验了两种,一种是进车库领停车卡,出门插停车卡,再插信用卡,缴费、给收据的;另一种是自己在咪表上选时间,在插信用卡缴费,出了计费条自己贴车窗上的。贵,就一个字!尤其城区景区里,我们在派克市场附近找了个的据说最便宜的地库,5小时交了24刀,疼~

愉悦总是短暂的,两周之后回家了。开车,突然不适应了,这路上怎么这么乱:加塞的、鸣喇叭的、骑线的、并线不打灯不要命的、双车道掉头把路堵死的……不媚外,也不吹nb,作为一个老司机,只打心里说一句:开车上路,多一点自律,对别人多一点尊重和宽容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