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听到乐嘉带着4岁半的女儿沙漠徒步的消息,我“啊”了一声,大写的震惊。

急忙去翻了乐嘉的微博,发现从8月4号开始,4岁半的灵儿跟着乐嘉,在沙漠里徒步走了4天76公里,平均每天走了近20公里的路程!

就为了“带她锻炼一下自己”,安排这样的行程对于一个4岁的女孩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乐嘉在微博上,详细记录了他女儿这4天的表现,文字里充满着他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自信,可我却看得心疼不已,感慨做他的女儿真不容易。

网友早已炸开了锅,一大票人反对乐嘉这么干,认定他是在“虐童”,4岁的孩子需要午睡,需要骨骼发育,过量的徒步可能伤害膝盖。

但也有不少人,在微博评论里为他的女儿感到幸福,认为这是最好的教育。

两队人马吵得不可开交……

也许从文字上来看,乐嘉并不缺乏对孩子的保护和心疼,孩子能挑战极限走完全程,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可我还是从千丝万缕、蛛丝马迹中,看出这是一次极其失败的“挫折教育”!

无法理解徒步的意义

乐嘉在微博上写到,他在出发之前,和女儿约法两章:

一、不可以无理哭闹,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二、无论发生什么事,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在这样的约法两章面前,我看到的是一个居高临下对孩子发号施令的大人,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可讲的情面

其实在孩子看来,她每一次哭泣都会有理由,只是有些理由,对于大人来说,根本不算理由罢了。

“不可以无理哭闹”的约定,是大人对孩子的压抑和控制,背后蕴藏的逻辑是——我觉得这是哭的理由,你才可以哭;我觉得不是,你就不许哭。

即将开启一场艰辛的旅程,乐嘉第一想到的,不是4岁的女儿身体和心理能不能承受,而是先答应我,别给我添麻烦。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像小拍一样已经七八岁了,她听到这样严苛的“命令”,是会明白含义,也懂得表达的,她也许会不答应,也许会和老爸谈条件,甚至也有可能打退堂鼓。

但对于4岁的孩子,她的心智发展水平无法让她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她不得不懵懂地点头。她根本也不知道,这次沙漠行走到底意味着什么。

乐嘉心里太明白这一点了,所以即便问了一句“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你来这里吗”,都等不及孩子的反应,开始迫不及待向她灌输大道理:

“爸爸希望你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下来,你如果这么小能坚持下来,以后很多困难你自己会克服的。”

这段大道理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待,“希望你……所以你……”

4岁的灵儿并不会懂得“有毅力”是什么意思, 但小小年纪的她会努力做到像爸爸期待的那样。

因为她知道,爸爸会爱这样的她,她渴望得到爸爸的爱。

这和大人所谓的“挫折教育”,初衷是不是相差甚远?用爱绑架孩子来体验受挫,大人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心理和身体都难以承受

一个懵懂的4岁女孩,就这样跟着爸爸去参加徒步沙漠,成了全团最小的成员。

乐嘉在第一天行程里写到:

对我来讲,灵儿如果能四天坚持下来,那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如果她能坚持下来一天,我会觉得孺子可教;


如果一天都坚持不下来,我只能对自己说,那只能下回再教。

文字前半段虽然是这么写的,可紧挨着后头还有一个“但”——“但有一丝希望,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明白,作为一个女孩,她这一生必须要学会独立和坚持”。

我不知道这只是一次76公里的沙漠徒步,怎么对孩子来说,就赋予了如此伟大的意义?

只有完成了任务,才是学会了独立和坚持,没有完成,就“一生”再也不可能学会了吗?

乐嘉在接下去的行程里,从来没有像他一开始想的那样,给女儿“下回再教”的机会,几乎是用哄、用骗、用恐吓在逼孩子不断坚持。

中午两点以后,灵儿越走越慢,越走越困,哭哭啼啼地哀求爸爸想要睡觉,乐嘉怎么鼓励她都没有用。

看了上面的这段文字,就会发现,连爸爸的“恐吓”都没有用了,灵儿已经困到了极点,恨不得倒在沙漠里就睡。

后来好不容易进入了补给站,帮灵儿度过了最疲乏的瞌睡期,可到了最后2公里的时候,灵儿彻底扛不住了。

乐嘉自己也写到:“再逼着走,孩子就要崩溃了。”两人这才终于上了保障车。

可是到了保障车上,乐嘉还不让灵儿睡觉,给她编了一个“神奇的传说”,是他“有生以来信口胡掰最长的一个故事”,用这样的办法让女儿睡不了觉,乐嘉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一天就是如此煎熬的到了终点,灵儿徒步走了近20公里,相当于走了6万步,一个连成年人平常都难以抵达的数字

乐嘉对着冲向终点的小小背影激动得失声痛哭,我却很想知道孩子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孩子还不懂口头表达,但是她的身体却可以。当天晚上,乐嘉就发现灵儿身上起了大片的疹子,后来还起了泡。

晚上也睡得不好,半夜起来大哭不止。

乐嘉在微博上写,灵儿是7个月的早产儿,从小过敏性哮喘,经常身体上动不动就会发出各种奇怪的红块……

我真的不知道,乐嘉从哪里来的胆量,敢把这样根本不适合在沙漠长期呆的孩子带来。就因为他是孩子的爸爸吗?!

错误的价值观传递

四天行程下来,乐嘉最擅长的,还是跟灵儿讲大道理。每当孩子走不动时,他都在用相同的句式鼓励孩子坚持:

“如果我们现在停的话,那我们这次什么任务都完不成了,还不如现在就回家……”

“你现在要是停下来,你昨天不是已经白走了,苦不是白受了吗?”

“灵儿,爸爸这辈子最不愿意你成为一个不能坚持的孩子,那样,你长大以后会一事无成的。我不想你离开这里以后为今天后悔。你如果不坚持走完,你昨天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爸爸陪你,不管多慢,不管多晚,我们也要走到”。

在乐嘉的眼里,没有完成任务,一切都是白搭。他给孩子传递的价值观是,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过程怎样,都不重要!

这也是大部分父母普遍的功利心理,常常为了达到目的,而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情绪和承受能力。

只要孩子最终坚持下来,完成最终的目的,比什么都强,就连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在所不惜,最后还能强行冠上一个“我是为你好”的理由。

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中写到:

意志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在孩子自发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意志只有凭借孩子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发展,并不依靠我们没完没了的说教。

对于4岁的灵儿来说,她能完成这么艰辛的旅程,完全是为了迎合爸爸乐嘉,她的精神世界还无法理解,也无法自发地去参与,更别提能从结果中习得坚持的精神。

她只会在这4天炼狱般的体验中,记得走不完的路,睡不醒的觉,吹不完的沙,洗不干净的脸,当她终于完成任务的那一刻,解脱的轻松感,一定强于成功带来的满足感。

中国的太多父母,骨子里总是放不下“锻炼”孩子这件事,常常想要制造挫折让孩子去跨越。

在树苗还幼小的时候,我们担心它以后经不起风雨磨砺,就先用火烤,用风吹,不断地摧残它,它究竟能长得更好,还是在摇摇晃晃中慢慢枯萎?

违背孩子心智发展的规律,用大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为自己成功改造了孩子而感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魔幻现实主义地不断演绎着,还一直有人叫好。

如果真的觉得很好,那等你80岁,被你孩子连哄带骗拽着去蹦极的时候,千万别吓傻吧……

-End-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