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摩拜一周岁生日的时候,OFO送上过大大的祝福,而随后摩拜也正式的公开回应,这让我们很自然的想起了“快的”和“滴滴”最后的殊途同归,实力更胜一筹的滴滴合并了快的,再后来,滴滴又合并了优步中国,成为打车出行领域的独角兽。

那么,在共享单车领域,OFO与摩拜最后会鹿死谁手呢?

摩拜单车和OFO两方均表示自己是智慧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经济的倡导者,但是从运营模式上看,OFO和摩拜单车本质上都是分时租赁经济,而非纯粹的共享经济,如果不能像滴滴一样完成私家车辆的共享,那么对于两方来说,返修、丢失等问题都会变成最重要的负担。

这场资本斗争谁在买单

2016年,滴滴以数千万美元战略入股OFO。

2017年,腾讯领投摩拜2.15亿美金,并且通过微信扫一扫为摩拜开设端口。

OFO在2016年就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在8月到10月短短的三个月里居然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C轮和D轮),其中D轮的融资高达约7.8亿人民币。这其中的背后投资方有真格基金,小米科技,经纬中国,中信产业基金,顺为基金,金沙江创投,天使投资人王刚以及后来加入的滴滴出行。而摩拜的投资方:天使投资人李斌,熊猫资本,创新工场,美团创始人CEO王兴,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携程,腾讯,贝塔斯曼,花平投资。15家投资,4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24亿人民币!

共享经济加速清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两家共享单车也一直处于争地盘、抢速度、口水战的状态。因为共享单车存在网络效应,规模之争尤为激烈,自2015年至今小黄车已经进入超过150个城市,据悉至2017年将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而摩拜单车也在14个月时间内进入全球130个城市,计划2017年达到全球200个城市。

同时双方也在扩容各自的“朋友圈”,与爱立信、华为、高通、联发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北斗导航等公司合作,加大对物联网和硬件投入,备战运营能力和效力。同时巩固与政府的合作关系,解决道路规划、车辆管理等问题。对于仍未找到有效盈利模式的共享单车而言,这些都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无论融资规模还是投资方重量而言,共享单车的竞争愈来愈向头部企业靠拢,而伴随悟空单车、3Vbike的陆续倒闭,共享单车入局窗口也在关闭。

学院派和实战派的较量

OFO的创始人戴威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最大的优势是北大自行车协会会员,能从痛点出发,更能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但也同样是他的短板,相比于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是资深汽车媒体人,戴威和他的5个联合创始人几乎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执行力强,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个短板,OFO开始接入牛人,比如uber中国北区西区总经理张严琪出任coo。

摩拜创始人胡玮玮做过汽车记者,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关注汽车科技化、互联网化的记者,后来创办了汽车科技新媒体GEEKCAR,这可能也是她在创办摩拜的种子,很多汽车产品理念,直接反映在摩拜的自行车产品中。

OFO和摩拜都已经有了良好的资本基础,未来只能看创业者自己如何把控了!

申明:此文为头条号作者(博石学堂)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特此申明!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