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降雨频繁,天气湿热,各种霉菌、微生物大量繁殖滋生,宝宝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腹痛、腹泻等疾病,可能是因为受到“湿气”侵袭。而对于“湿气”这一中医概念,妈妈们可能经常听到,但未必真正理解。何谓湿气?有何危害?如何防范?我们请专家来一一解说。

什么是湿气?

中医学认为:“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邪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导致疾病。”“湿邪”就是我们所说的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通俗来讲,外湿是指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湿症,如空气含水量过高、淋雨、居住空间潮湿等;内湿是由人体内部机制导致的湿症,如生代谢不畅、脾阳失运等。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夏季正是湿热、暑湿的高发期。

宝宝体内湿气是如何形成的?

• 宝宝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等密闭空间内,身体对温湿度的感知及调控能力均变差、免疫力降低。

• 缺乏运动,流汗机会不多。

• 日常饮食大鱼大肉、过食生冷等,都容易使其体内积聚湿气。

湿气对宝宝健康有何不良影响?

体内湿气积聚,会对宝宝造成众多不良影响,如导致宝宝食欲低下、腹胀腹泻、下肢水肿、体表黏腻、精神萎靡、身体乏力、烦躁易怒、嗜睡而又多梦易醒等。所以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断,尽早为宝宝除湿。

如何预防宝宝体内生湿?

• 如果开空调,房间要勤通风。

• 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直接在地板上玩耍。

• 不要给宝宝使用没晒干的床品及衣物,宝宝穿衣不要裸露腰腹部。

• 尽量避免宝宝淋雨。

• 洗澡后,要把宝宝身体及头发的水分充分擦干。

• 饮食规律,少食油腻重口食物,尤须注意控制宝宝的冷饮摄入。

• 保证宝宝有规律充足的睡眠。

宝宝体内已有湿气,如何祛除?

↓运动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的方法,每天保证宝宝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达到活络肢体、促进循环、增强代谢的目的,进而促进湿气排出,提高宝宝身体抵抗力。

↓发汗

发汗祛湿原理其实跟运动方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汗液将寒气逼出体外。最常见的是生姜片加水,熬成姜汤趁热饮用。但由于宝宝可能不喜欢姜汤的味道,妈妈可以熬得淡一点,再加适量红糖加以改善。

↓按摩推拿

人体穴位与体内脏腑是契合对应的,当脏腑功能出现异常,以正确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有很好的改善功效。所以当断定宝宝体内有湿气时,先分清症型,再对症按摩,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可以经常为宝宝捏脊,注意要力度适中,不要用力过大;或者对宝宝的足三里、阴陵泉等主脾胃的穴位做一些推拿,以强健宝宝脾胃功能。但由于推拿按摩操作涉及大量中医理论实践,妈妈本身若无中医知识支持,最好不要在家擅自进行,建议请专业医生对症操作。

↓食疗

日常饮食要避免多油、甜腻的食物,以清淡为主;有意识地给宝宝喂食有健脾祛湿、利水消热功效的食物,如薏米、冬瓜、红豆等。另外,小孩子大都比较热衷瓜果和冷饮,妈妈对此也一定要注意控制,以免加重湿气或使宝宝肠胃受到刺激。这里介绍一款简单凑效的祛湿粥做法:

食材:红小豆150克、薏米100克

做法:先将红小豆和薏米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3个小时,夏天最好放入冰箱;泡好后,将红小豆和薏米沥水倒入电饭锅,加入1500毫升清水,选择煮粥功能,煮至赤小豆和薏米软烂即可。

母乳妈妈体内湿气会影响宝宝吗?该如何护理?

如果妈妈湿气重,母乳喂养时会通过乳汁把湿气传给孩子。这种情况,主要对妈妈进行调理,宝宝不必用药治疗。对妈妈也不建议用药,而是以食疗为主,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米、莲子等。

“湿气”跟“湿疹”有关系吗?

小儿体内存贮湿邪,久而久之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湿疹,家长尤须注意。由湿气引发的湿疹不仅要辨证治疗,还要紧扣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如果是单纯湿气引发的湿疹,治疗以去除湿气为关键,消除诱因,湿疹也就随之痊愈,相对于其他原因(如过敏、个人体质、遗传因素)引起的湿疹而言,治疗起来更容易。假如宝宝湿疹很严重,可以到医院请医生视具体情况开一些外洗的中药,以清热燥湿,去湿止痒。由于外洗药通常很少会被吸收,所以对宝宝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很小。


点击【了解更多】玩出6大未来力

▼▼▼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