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毛头孩子时常常被人欺负,所以尽管我已16岁,长成了一个6英尺(约1米83)的壮小伙,每当我遇到面容不善的人时还是会感到紧张。

我会感到焦虑,就像心口有不适和持续不断的电击一样。我绷紧身体,就好像肚子马上会挨上一拳。

在大四前的暑假,当我正登记入住圣地亚哥的一所暑期学校时,我本能地产生一种将被欺负的感觉。一个和我差不多岁数的肌肉结实的高个子排在我后头。他那宽大平板的脸属于电影里典型的恶棍形象。他那塌鼻子明显受过伤而且不大会恢复,这更加深了我对他不好的印象,认为他会惹事儿。

之后,当他的一个好友从门口走来,他一下子满脸笑容,透过他红润的脸色可以看出这笑容发自内心。他调皮地眨着眼睛,开着玩笑似的要和朋友“一较高下”。

我心中的紧张立刻消散,并迅速被一种光明愉快的感觉代替。不知怎的,我感觉格雷格(那男孩的名字)不仅不会惹事,还有可能在暑假结束前和我成为朋友。

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完全正确的,格雷格很聪明又幽默谦虚,并且和我有很多相同的爱好。尽管看上去粗鲁,他是我见过的最温和的人。

就在他第一次笑时,我就领会了这一切。

在我之前发布的一篇博客:《是的,你确实拥有第六感,你应该相信它》中,我解释了第六感这种直觉产生于一种叫做“内隐学习”的神经性过程。 从我出生起的十六年里,我无意识地学者把温暖的笑容和热心肠联系在一起。这种学习是内隐的,因为我从未刻意关注人的笑容或是把笑容和性格联系在一起,但这种联系莫名其妙地就渐渐植根于脑中。

并且在我需要考虑之前,这个内隐的知识就会抑制我的本能。换句话说,第六感的一个很好的阐释是:一些我们知道但又不知是如何知道的事。

但是第六感作为一个很好的天赋却远不是完美的。就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它们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我们的第六感是基于无意中学得的知识,所以它很快地反应出来。重点就在于“快”。

我们的远祖需要对生存和死亡的威胁作出迅速的反应,没有时间去思考,所以,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快速输入输出的联动机制。但是,在人类很多领域的表现上,做得越快往往错误越多。在认知和感知方面的几百次实验表明:在做例如辨别两物体差异,和在杂乱的界面注意小细节或是物体移动这些需要精确性的事时,仓促匆忙导致失误。

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在他们的书《看不见的大猩猩》中引用了关于感受速度的隐患的著名案例。这些哈佛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著名实验,观察员们在数有多少个篮球穿过几个学生时,没有注意到一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人走进场地。

没有看到像大猩猩这样明显的事物反映了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所说的疏忽性失明:我们看不见没时间去找的东西。

大猩猩实验也很好地表明了为什么我们往往看见想看的东西而看不见不想看的。尽管期待会大大加快我们的反应速度(如果我们在等一个电话,就会更快地拿起话筒),它也常常导致遗漏。

春天

的巴黎

许多人不会注意到这个多出来的“的”,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意思了。

以下是错觉的例子。我们的大脑把线条间原本没有颜色的区域填上了颜色,因为它认为那里应该有颜色。大脑还欺骗我们那色彩的轮廓是正方形,但其实不是。

这些小错误是无害的,但我们的一些快速判断会带来大麻烦。比如说,我们往往认为自信的人说的都是对的,因为我们学会了把自信和正确联系在一起。

但是骗子也是很“自信”的。一些反社会的罪犯很会通过假装真诚和自信来利用我们的第六感。职业政客(有些也是反社会的人)在这方面也很在行。

通过了解第六感的缺陷,我们会养成“品质把控”的好习惯,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相信瞬间的直觉,而什么时候该复查一下。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100种“认知上的偏好”,它们使大脑在快速判断时容易出错。我发现“品质把控”在这些认知偏好上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这里有3个确认第一印象的经验法则。

我们往往快速察觉到......

......我们所关注的东西,而不是不关注的。

......我们期待见到的,而不是不期望的。

......想见的,而不是不想见到的。

我们往往接受积极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消极负面的。

所以,当需要精确判断时(比如找同伴,招员工,为罪行作证),在行动前问自己3个问题:

1.当时我是否在注意其它东西?

2.我是否期待去注意我所注意到的事?

3.我是否想要注意我所注意到的事?

如果你诚实客观地对所有问题回答“不”,那么你的第六感应该是对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三思而后行。

因为大脑会无意识地记住在不同场合你所关注到的事和真实发生的事的关联。“品质把控的3个问题”会让大脑自动积累更正确的内隐知识,从而增加快速判断的精确度。换句话说,你能用第六感来提升第六感!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Eric Haseltine 译者 水晶可达鸭
来源: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