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去哪儿合并了,在线旅游市场会消停了吗?

10月26日,携程旅行网宣布与百度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普通股可代表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至此,携程参股的公司包括艺龙、同程、途牛和去哪儿,几乎大部分知名OTA(在线旅游代理商)都是携程的“亲戚”。

目前,去哪儿市值为53.35亿美元,携程市值为104.51亿美元,两家公司去年的营收总计达到18.5亿美元。显然此次收购彻底颠覆了在线旅游行业格局,整个在线旅游格局从原本的两头强、多头发展的格局转变至目前相互持股,一头独大的情况——携程已成为同程第二大股东,同时也并购了艺龙,入股了途牛,如今其又换股并购去哪儿,如此一来,其实携程已经是本土最大OTA。

携程做一系列的同业并购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竞争对手,将对手都收编成‘自己人’“。但从此在线旅游市场的江湖就会太平了吗,显然并不会。此次在百度促成下的携程去哪儿合并其实是在线旅游市场竞争的阶段性结果,而不会是一个句号。

中国的旅游市场在经历十多年的稳定发展之后,携程网、艺龙、同程等传统旅游机构做法——通过预订收取佣金,早已面临更多样化商业模式的挑战。在这个市场上,携程作为中国在线旅游(OTA)模式的开创者,不仅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10余年,也在2003年就已开始实现盈利,保持赚钱的状态长达12年之久,但这个局面在2014年底以后被打破了:携程2014年营业利润同比跌117.99%,作为股东回报的最关键指标——基本每股收益同比跌76.66%。

去哪儿迅速追赶行业老大携程、被百度收购最终与携程携手的过程就是一个蚂蚁挑战大象成功的案例。

去哪儿的创新在于,搜索比价模式为诸多中小在线旅行社提供了销售出口,让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低价选择,大家一起抢夺携程、艺龙的市场,正如“群狼战大象”。自主研发的TTS更是让去哪儿形成一个完整的、很难被竞争对手撬开的商业闭环。

创立六年后,2011年百度以3.06亿美元现金获得去哪儿62%的股份,去哪儿开始在巨头百度的羽翼下生存。

有知情者透露,此番主导换股并购的主力是百度。百度的搜索引擎是唯一的盈利亮点,但却不如以往,因此百度一定要寻找新盈利点,于是其切入在线旅游,可惜去哪儿并没有想象中争气,由于价格战消耗大量成本,导致去哪儿一直亏损,于是百度一直希望将去哪儿通过资本运作来止损并获利。

此次通过同时持有去哪儿和携程的股份,百度更进一步将百亿美元级的旅游O2O市场纳入自己的战略版图,并与原有的糯米、外卖、Uber等O2O业务形成有效协同。

再深入去看,携程与去哪儿从相杀到“相爱”最终合并体现的是资本的意志——BAT已经深度渗透到OTA,百度此番与携程换股,腾讯入股艺龙,而阿里则直接成立阿里旅行。各家资本与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互相竞争。

合并后,携程与去哪儿需要联手对付包括阿里旅游在内的新对手——跟传统线上旅游市场完全不一样的玩法,去哪儿打的是“搜索”牌。而2015年1月上线、背靠阿里巴巴大平台的阿里旅行推出是另一种全然不一样的业务模式——“信用住”。

阿里旅行加入竞争,打的是“信用牌”和“数据牌”——消费者使用去啊预订酒店可享受全程“零押金”入住等服务,离店后一切交由支付宝系统进行处理。在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开始公测一天之后,阿里旅行•去啊立即推出了这项基于信用的酒店服务计划,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推出,信用分值已经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数字,它开始影响中国人的出行,人们的诚信和消费都将换回实实在在的“方便”。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大众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急速增长,而携程和去哪儿在这部分的份额都还很低,携程的本地玩乐和去哪儿的当地人都不算很成功,对休闲度假领域影响有限,而途牛背靠京东的资金及流量支持,以及在出境游上的深耕能力,在金融创新上的布局已经展开,想象空间不错,受影响不会很大,同程、驴妈妈在周边游及国内中长线的深耕仍有机会,且分别有锦江、万达等资本支持。

总结起来,携程和去哪儿合并短期内可以降低价格战的消耗,但它们仍需要保持警惕、准备去打新的战役,因为,在线旅游市场的格局仍然会不断被类似阿里旅游等有创新能力、捕捉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竞争者的加入而改写。

版权:本作品首发于经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miku,参考内容:网易、投融界、第一财经、i 黑马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