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ershare:维持办公空间私密性,这能让员工感觉自己还是“人”,而不是螺丝钉。

当雅虎首席执行官Marissa Mayer号召员工“回归办公室”上班时,她的这道政策让许多人对她的真实意图产生多种揣测。不相信员工在工作,还是她给员工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难道聚集到同一物理空间工作才能焕发出合作与创新精神?   

许多领导人对Mayer的做法表示认同,他们所担心的是员工敬业度的缺失最终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解决员工敬业度缺失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但直觉告诉人们,办公场所非常关键,让人们聚集到一个可以联合起来的地方是第一步。 

 维持办公空间私密性的必要性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合作共事成为企业创新的强大引擎,办公室的设计重心渐渐偏离了私密性,久而久之,办公桌变得更为开放,今天有很多办公室挡板甚至整体消失。但是当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各国办公室中太多的互动与太少的私密就达到了危机比例。办公场所需要给每个人留出集中思想、恢复精力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太多办公场所并没有将私密性当作一个必须实现的设计考量。   

缺乏私密性的场所对员工毫无吸引力,而对工作环境满意度高的员工同时敬业度也最高,Steelcase的研究发现,在高度敬业的员工中有98%的人很容易在工作中聚精会神,95%的人能在团队中工作且不被打扰。这意味着今天的办公场所要能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超载,充分投入当下。这就意味着需要对办公场所进行全新的规划,以呵护人们身体、认知和心理层面的身心健康。  

身体层面的身心健康  

在过去的办公室,对身体层面身心健康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满足员工对人体工学的需求。久坐不动会引发新陈代谢变慢,注意力下降等病症,让身体处于活动状态对维持身体和精神在工作中的活动力很重要。高度敬业的员工中有96%能在工作中自由活动并且变换姿势。当员工工作时间长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室内外的活动空间变得关键,可以激发员工的能量。  

心理层面的身心健康  

社交互动的数量和品质对心理层面的身心健康很重要。如果人们没有获得足够多有品质的互动,会变得缺乏敬业度,难以和人合作,也难以对创新、变革持有开明的态度。因此员工之间需要存在有意义的联系。办公场所可以让员工对公司产生归属感,并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信任感。  

认知层面的身心健康  

如今的工作要求人们在一天中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孕育新想法,不断去创新。这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有很高的要求。处理大部分工作的前额叶皮质区常常处于超载状态。由于处理信息太多,人的思维平均每三分钟就被打断一次,当聚精会神的状态被打断后,需要23分钟回到原有的流畅状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并不能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将认知能力削弱到通宵一夜后的水平。   

当Steelcase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研究私密性时,研究人员主要探索空间的特性,尤其是对声音管理的分析,到了90年代早期对在物理环境中调节私密性的四项机制有了综合性理解,它们分别是听觉、视觉、领域以及信息。在任何环境中的私密性是由你的所闻所见,如何定义边界以及或者什么信息被显示,什么信息被隐藏所决定。  

五项关于私密体验的洞察  

社交互动对于大脑而言是一道美餐,大脑喜欢知道社交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人的生存本能,也是保持生机的重要活动。当有人经过办公桌,会禁不住抬头看,收到邮件时也忍不住看看是谁发的,这个过程类似于条件反射,要避免这些干扰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对一天中的工作效率进行跟踪,你会发现真正高效的时间可能只有几个小时,一整天都开足马力的工作并不现实,这对注意力和决策能力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高科技多媒体的高度使用者的思想也越来越难以集中。无论是有人经过办公桌还是收到邮件,这些干扰都太过强大,因此需要创造时间和空间来阻断这些事情,让自己能更深入地思考。   

私密性并不总是意味着篱笆高筑,这取决于人们想要怎样的体验。有时是找个地方坐下来专注1个小时,有时是在疯狂的会议之间有20分钟能安静一下来平复思维。即使不是封闭的空间,一个能够照顾员工需求的非正式环境都可以比一个缺乏人情味的制度环境让人感到私密。对大多数员工来说,私密体验在一天当中应随着他们的工作状态而来回切换,有时只需稍微集中思想,有时需要思想高度集中。   

随着对人们寻求私密体验理解的不断深入,Steelcase发现当人们提到需要一点私密性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最终可归结为五种私密体验。通过这些体验,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员工创造一个亦动亦静的空间,让人们对环境的干扰有控制权。需要记住的是,注意力是一个有限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强调人们需要找一个可以隔离外界、集中思想的地方,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有空间可以去,在需要协同合作的时候也有空间可以和人们不期而遇。  

➊ 策略性匿名:不为人所知的“隐形人”  

让自己成为无名氏是获得私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让你免受常规社会监督带来的限制。不为人所知就不会被人打断,可以用全新的方式表达自我,或尝试新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具有策略性——作为个体能自己选择何时匿名,为何匿名。当人们前往咖啡馆专注工作时,他们通常是在寻求半封闭的办公场所来阻止社交干扰。陌生人的低共鸣水准能正确地激发思考并不引起注意力分散。  

➋ 选择性曝光:选择让他人看到的内容  

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古怪的行为举止以及最私人的信息只有在我们想要展示的时候才可以被展示。人们会选择对一部分人或组织公开一些信息,而对其他人展示另外的信息。身份构建是社会科学里的一个成熟概念,人们面对不同的物件时可能展示不同的自我。文化、性别及人格因素都会对许可或禁止许可权以及个人舒适度造成隐性的影响。在某些文化中被允许的行为,比如在中国,人们可以在中午午睡一会儿,法国人可以在午餐中饮酒放松,在其他国家就会招来不满。  

➌ 委以信任:私密分享  

寻求私密并不总是独自一人。人们会和一小部分人一起寻求私密性。当选择和他人分享个人信息或情感时,会涉及到信任的程度——假设这些人理解:我在这里分享的信息不是用来被大众消费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和小组——两到三个人一起协商讨论工作。在今天几乎全开放的办公环境里,没有预订很难找到可以进行这些交谈的地方。  

➍ 有意屏蔽:自我保护  

个人安全并不只是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其中也包含重要的心理因素。家被非法闯入时所描述的个人隐私被侵犯,正体现了个人领域和自我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尽管在工作中缺少私密性不会像私人物品被盗那样令人痛苦,但也会让人产生被侵犯的感受,并寻找保护自己不受干扰,不被窥视的途径。自我保护也可以涉及不受群体思维的影响发展自己的观点,因此当小组一起合作时,个人可以针对眼前的挑战贡献更有说服力的洞察。  

➎ 有目的独处:让自己和环境分开  

孤立是一种思维状态——我们可以实现身处小组当中思维却从小组中脱离。但是独处是物理意义上的:有意和小组分开,来专心工作、放松充电、表达情感、从事私人活动。   

人们对私密性和集体感的需求就如同“阴和阳”的概念——根本上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因此没有单个意义上的最佳工作空间。在推进合作共事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思维能够得到更高品质的解决方案,但是每天8——10小时的合作会让人精疲力竭,给员工提供支持的方式是让他们可以在个人时间和合作时间之间切换,在群体思考与个人思考之间保持一定的节律。   

没有哪个单独的工作环境能提供私密性和合作共事之间恰到好处的平衡,但是当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态系统,由互联的区域和配置组成,满足人们身体、认知、心理层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供远程通讯、团队人际互动等各种工作手段时,此时员工就可以从他人身上汲取灵感和能量,也能从私密的平静中恢复精力。要记住的是,私密性不应该只是地位的象征和对少数人的奖励,只有在组织中让所有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那片私密空间,企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回报,员工才有更高的敬业度、更坚定的合作以及更好的身心健康。   

Tips: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的作者Susan Cain发现,许多人表现最好的条件是不能一直都有他人在身边,团队合作经常凌驾于其他需求之上时,其结果很可能造成“群体思维”的心理现象—人们自然倾向于向同伴压力屈服,赞同他人,而不是冒着被孤立的风险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她发现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因为企业对性格外向的人更为看重,所以性格内向的人为了在公司文化中生存不得不让自己表现出外向性格的行为,但会活得很累。   

性格内向的人可以非常有创意,相比外向者,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刺激也更为敏感,过于热闹的团队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著名的内向者有J.K.罗琳、爱因斯坦、奥黛丽·赫本、梵高、沃伦·巴菲特、圣雄甘地等。内向者会在安静和独处的状态中恢复精力,而外向者则从社交互动中汲取养料,但他们完全可以一起工作。因此,办公空间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内向者的特定需求。   

例:前往咖啡馆或其他能匿名的地方;采用化名或小号参与网络讨论   

例:选择电话沟通而非视频沟通;选择在办公桌前展示哪些个人物品   

例:和同事讨论个人情况;和经理进行绩效评估   

例:寻找一处独立办公空间;到外面去;在一个大房间里坐在最远处的空荡角落里   

例:佩戴耳机来屏蔽产生干扰的声音;坐着时,背抵着墙;设法把计算机屏幕藏起来   

来源:商学院 

作者:Steelcase全球传讯副总裁 采访整理:钱丽娜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