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经知道 Chris Atkeson 教授了,他从 2000 年起成为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的教授,之前(20 多年前吧)还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超能陆战队》中见到的 Baymax (“大白”)原型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软性机器人,以及在可见的未来,真正的机器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大白”的智能。

我们觉得和 Chris 说话很有意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传说中的“大白之父”。此次和迪士尼的“合作”、以及外界对大白狂热的拥趸其实并没有影响他什么。

他依然在为实现真正的 Baymax──软性医护机器人而筹款。

Chris Atkeson 教授所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学院,也是少数拥有独立机器人学院的大学之一。该学院拥有 76 位教员,94 位博士研究生及 132 位硕士研究生。说这个机构厉害,还因为它有一票厉害的校友,包括 Google 无人驾驶车项目发起人 Chris Urmson、智能汽车开发平台 Anki 的联合创始人 Boris Sofman、Mark Palatucci 和 Hanns Tappeiner,以及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Curiosity)号火星探测器宇航员 Mark Maimone。

《好奇心日报》(以下简称“Q”)采访了 Chris Atkeson 教授(以下简称“A”),以下是关于大白、他本人、软性机器人及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更多故事。


Chris Atkeson 教授及 Baymax

Q: 你知道你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不少粉丝了吗?一些文章甚至把你称为 “Baymax 之父”。你怎么觉得?

A: 真正的 Baymax 之父是 Disney 电影人们,他们从我这儿得到了一袋想法,创造出大量的角色。而我所做的只是给他们这个袋子。

Q: 我很想知道,当你第一次看到自己研究领域的机器人以一种未来感十足的形式出现在大银幕上时,你心里在想什么?

A: 它很漂亮,尽管它不是真的,但是它做得很好,向我展现了未来真正的它(软性机器人)有可能是什么样子。

Q: 电影里的 Baymax 与你设想的,未来有可能服务于人类的机器人有什么不同吗?

A: 有。Disney 觉得 Baymax 因为需要撑起大石头,变得非常强壮,所以为 Baymax 设计了骨骼结构。我们设计的机器人希望是非常轻巧的,因此没有骨骼结构。

Q: 所以你的机器人里没有骨骼吗?那它通过什么方式运动?

A: 它有电动机,就像肌肉一样。有很多动物(比如象鼻、蚯蚓),通过肌肉来完成运动。他们的一些软体组织也有支持作用。

Q: 如果你是导演或角色设计师,对 Baymax 这个角色你会做什么别的改进吗?

A: 我想改变一下 Baymax 的腿部,如果有膝盖会更好。

Q: 觉不觉得这个 Baymax 太大了?

A: 我的确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把 Baymax 设计得这么大,也许有艺术手法的原因,不过我觉得你也许是对的,它应该可以再小一点儿。

Q: 一切似乎开始于 big hero 6 的一个联合导演 Don Hall 2011年对你的实验室的拜访,接下去我们就看到 big hero 6 上映,所有人都去看…似乎没有人知道中间几年在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你能告诉我们吗?

A: 实际上中间几年我们很少有联系,他们得到了关于 Baymax 的想法以后,就去做(电影)了,做得非常好。

Q: 他们后来还来找过你咨询关于软性机器人的问题吗?

A: 没有哦。总的来说,这是他们的想法,也是他们的机器人。

Q: 这样,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那么多好莱坞电影中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从星球大战的 R2D2,到 WallE,但好像没有一个能够像 Baymax 那样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你觉得这次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A: 我不是很确定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 R2D2 和其他一些机器人都非常出名——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机器人。在我看来,Baymax 是一个很友好、很可爱的机器人,很多人喜欢它。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国家,比如在欧洲,他们对技术和机器人都有种惧怕,在美国,我们比较实事求是,而在日本,人们很爱机器人。我不确定在中国,人们是否喜欢机器人。

Q: 嗯,有些复杂。因为在 Baymax 之前,我们见到的机器人都是金属的,很大,有的有尖锐的棱角……

A: 对,我一般把这样的机器人称作“金属怪兽”(Metal Monsters)。

Q: 你在“Why I Want To Build Personal Health Care Companions Like Baymax”的那篇文章里说,Baymax 是让人产生了一种期待,好像这个机器人未来就真的会出现。我们想知道,现在的软性机器人,特别是医疗领域的研究到达了何种程度了呢?

A: 软性机器人整体做的不多,还在起步阶段。金属机器人人们已经做得比较好,但软性机器人还暂时没有。我们需要让软性机器人也看起来非常强大和灵巧。

Q: 你觉得为什么金属机器人会先于软性机器人,或者说,为什么软性机器人的研究更难呢?

A: 软性机器人是一种新的想法,也是一种新的做东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工程师们来说,改变方式是很困难的。如果造一个金属机器人,它的关节设计很好理解,但如果做一个软性机器人,就会复杂一些。

Q: 你知道一些日本的实验室在做类似的研究吗?

A: 我知道在日本有一些针对软性机器人的研究工作,但我不清楚具体是哪些人在做这件事。我知道在美国有一些,旧金山有个叫 Other Lab 的实验室做得很好。

Q: 你觉得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做软性机器人?和金属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A: 安全性。因为如果你希望机器人靠得很近,或者与人接触,金属机器人就不是很安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可能是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原因,就是我们做软性机器人的方式和制造服装及面料的方式非常相似。也就是说,相比起汽车,软性机器人的价格可能和衣服更接近一些。中国在服装和玩偶的制造商非常有能力,所以我们相信中国有可能成为软性机器人方面的领军。

Q: 真是个好消息。所以你有与这个领域中的一些其他教授或者公司合作吗?

A: 有。我们与美国一家叫做 iRobot 的公司合作,也包括其他一些在旧金山的实验室,还有 CMU 其他一些研究软性机器人的教授。

Q: 这些都是机器人领域的,有服装面料领域的吗?

A: 暂时没有。一些别的实验室对工艺和面料方面关注比较多,不过我们暂时没有太强调这方面。

Q: 回到 Baymax。电影里的 Baymax 非常智能,善于与人沟通,你觉得目前真正的软性机器人距离 Baymax 还有哪些问题?

A: 人工智能,也就是构成机器人的大脑,是比较大的困难。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机器人大脑会从哪里来?我觉得很可能从类似于手机语音助手的东西中来,比如 Siri,还有 Amazon 做的助手,包括 Android 上也有一些可以与之对话的软件。有非常非常多人在努力将手机变得更加智能,最终也有可能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

Q: 就像是 Baymax 内置了一个 iPhone?

A: 对,其实是一样的计算机部件,你可以把它做成手机,或者语音助手,或者机器人。

Q: 从 2011 年 Don Hall 拜访你到现在,在你的研究领域有没有什么进展?有当时没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A: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出一个强大的软性机器人,但是在与其他实验室的一同努力之下,我们做出了一个很有力量的机器人,感到十分高兴。之后我们着手于研究机器人的皮肤,使得它能够有触觉。在电影中并没有展示出 Baymax 可以通过皮肤感知外物,但对机器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Q: 我们知道你的研究启发了迪士尼,那有没有什么启发了你和你的研究呢?

A: 嗯……思考人类和机器人的时候,我会想到帆船。有柔软的帆,绳子,也有支架。肉体的话,就像吃肉时候见到的,有肉,有软性组织,有骨头……我就想建造像帆船一样的机器人。

Q: 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 Baymax 的事,现在让我们来聊聊关于“Baymax 之父”的事吧。Wikipedia 上关于你的介绍不是很多,我比较好奇你对于机器人的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A: 我来自一个有 7 个兄弟和 1 个姐妹的大家庭,我所有的兄弟都是运动健将。但我不怎么擅长运动——我动作慢,也比较胖,不怎么灵活。所以我开始对让机器变得像我的兄弟们一样产生了兴趣。

Q: 就像电影最开始的机器人格斗一样吗?

A: 不特别一样。是有一些格斗机器人,不过我对奥运会更感兴趣,让机器人跑步、游泳啦什么的。

Q: 你第一次做出机器人是什么时候?

A: 1981 年。不过你要考虑到我已经很老了,而在 1980 年以前,还没有多少机器人的东西可以做。对小孩来说,那个年代做机器人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事情变得容易了。

Q: 嗯,在 1980 年还是很领军的。

A: 对,那是很久之前了,那时候没什么电脑,也没什么机器人。

Q: 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过机器人,无论通过电影还是小说,但最后他们去做了律师、医生之类的。你是如何进入这一行,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的?

A: 我很幸运。在大学的时候,我想知道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并且很幸运去了 MIT 读(博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想要了解人脑的运作方式,有一个办法就是做机器人。因此我开始了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

Q: 所以转向了计算机领域?

A: 准确说是机器人学院。它属于计算机学科大分支之下,但是在机器人学院,我们主要关注机器人。

Q: 你觉得对大脑的了解对研究机器人是必要的吗?

A: 我认为不是完全必需的,但是非常重要。我对很多需要帮助的老人感到担忧,如果我们知道老人为什么会摔倒,也许就能让他们少摔倒一些。所以我觉得了解人类如何运作很重要,如果你想了解机器人的话。

Q: 所以是对老人的关注使得你的研究兴趣转向了软性机器人?因为它会更友好,也更安全,对行动迟缓的老人很有利?

A: 这么说吧,我的祖父得了一种病,他有时会摔倒,而我的祖母没有力气把他扶起来。所以如果有机器人在,会非常有帮助,我的祖母就可以对机器人下指令,在我祖父摔倒之前扶他起来。

Q: 这很重要。我也知道很多科学家是从自己的生活和至亲的人身上发现研究问题的。我们在你的页面上看到你从 MIT 去了乔治亚理工,然后在 CMU 待了下来,到现在 14 年。有一种说法是 MIT 更加关注在特定领域,而 CMU 则更有 diversity,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A: 我觉得简单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CMU 有非常非常多做机器人方向的学者。MIT 或者 Stanford 也有一些,但他们分散在不同的院系,所以也许他们并不能时常有交流。

Q: 据我所知,CMU Robotics 是最大的机器人学院,是这样吗?

A: 我认为是。

Q: 看来我有必要去参观一下。

A: 这里有很多中国学生,我也有很多中国学生。他们的背景多数是工学。

Q: 嗯,所以这个 community 也是你来到 CMU 的原因吗?

A: 对。

Q: 能跟我们讲讲你的实验室吗?是不是跟电影里的很像?

A: Disney 团队参观了很多实验室,他们这些实验室的元素放在一起,创造出了电影里全新的实验室。我们的实验室和电影里不完全一样,不过还是非常相似的。

Q: 所以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放空间,很多自由,也很有活力的地方?你知道他们还参观了哪里吗?

A: 对。他们参观了 MIT, 还有 HARVARD,我不是很确定,以及很多在日本的学校,比如东京大学,和其他一些学校。

Q: 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设计了一个很 fancy 的实验室?

A: 对,我觉得他们最终做出了自己梦想的实验室。

Q: 一名 CMU 的学生说你是一位很高效率,同时又很严厉的老师,你同意这种评价吗?

A: 严厉?唔,行吧,这么说也行……我是比较严厉。 

Q: 通常在挑选博士生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特质?

A: 他们需要很有好奇心,对自己做的事情有热爱

Q: 并且对工作有很高的要求?

A: 对。

Q: 你会如何挑选学生?我看到你在主页上说,不要直接发邮件申请,首先要通过学校的选拔。那么对于这些已经通过学校选拔阶段的学生,你如何挑选?

A: 我和他们交谈,看他们说什么,然后看看他们做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可以一起做的项目,我会考虑的。

Q: 你有多少博士学生?

A: 去年我有 6 个学生,今年 2 个毕业了,还剩下 4 个。

Q: 所以你们经常一起工作?

A: Oh,我尽量给他们很多自由,不过我们也尝试着经常见面和沟通。

Q: 他们都在做软性机器人么?

A: 不是,做软性机器人的毕业了,剩下的都在做金属怪兽,一个叫做 The Robotics Challenge 的东西。这个将在 6 月展出。

Q: 我看到软性机器人项目同时在 CMU 一个叫做 Quality of Life Technology Center 的组织中,能向我们介绍更多吗?

A: 你说的没错。这个 Center 的目标是用技术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比如帮助残疾人和老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生活更久(而不是送去医院和养老院)。我是在其中做机器人的教授之一,还有很多人在做其他不同的方面。

Q: 有多少人在这个 Center 里?

A: 我不是很确定,大约 50?非常多人。

Q: 都是 CMU 的教授吗?

A: 是的,也包括一些匹兹堡大学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的教授。

Q: 啊,我知道匹兹堡大学的医学系很好。

A: 没错,对我们来说和医学建立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Q: 你觉得 Baymax 最终真的会从实验室里出现吗,或者也许一个工厂里?

A: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过去,机器人基本都是从实验室中设计出来,但现在,情况变得复杂了。在美国,一些公司,比如 Google,收购了一些机器人公司。最近,CMU 的一部分也被公司买下了。所以也许未来有可能更多的流程是在公司完成的,而我们就会像现在的航空航天领域一样,飞机公司制造飞机,而学校针对某方面进行研究,或者培养专家人才,但并不直接制造飞机。

Q: 嗯,我知道微软研究院之类的组织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A: 对,这也是有可能的。

Q: 我们知道你研究的两个领域是 humanoid robotics 和 human aware environments ,而 Baymax 正是两者很好的结合体。这个领域对我来说非常专业,我只能做一些假设。比如在我看来,似乎后面一个更难以实现,首先机器要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其次还要能跟据环境自我学习什么的。是这样吗?

A: 我觉得可能环境会比机器人出现得更早。比如把你的 iPhone 放在家里录像,它能够观察你,并且尝试理解发生了什么。

Q: 然后从环境中进行学习?

A: 对。

Q: 所以你觉得这个环境会比机器人来得更早?

A: 对,在美国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家庭安全系统,防止老年人在家出现什么问题。

Q: 听上去像一个智能系统(intelligent environment)?

A: 完全正确,就是这样。

Q: 我们刚才提到了 Siri,它有时候不是那么聪明,所以我们离创造真的 Baymax 还有很长的路?

A: 是的,也许我们会先有一个比较笨的机器人,然后最终它变得聪明。

Q: 看着它一点点变智能,直到变成 Baymax?

A: 我们能够接受一个笨一点的机器人,是因为它非常的柔软和安全。如果(金属机器人)还那么笨就比较危险啦。

Q: 我们看到了 Build Baymax 的页面,看起来像一个众筹(crowdfunding)呀。

A: 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众筹,这也是我第一次吸引到那么多人(the crowd) ,哈哈。人们都很兴奋,表示希望能够为 Baymax 成真做点什么。

Q: 有人捐款了吗?

A: 是的,已经有人捐款了。

Q: 我猜这个页面挂上去没多久。

A: 对,没多久,就放上去两个月而已。

Q: 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人关注,看起来是个好消息。现在有多少人在为这个项目工作?

A: 像刚才提到的,之前做 Baymax 的人毕业了,所以我现在需要新的人手,包括来自中国的人。不过 ta 可能首先需要一张签证吧!

Q: 在此之前,谁资助这个项目?

A: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这个基金持续了五年,现在结束了,所以我现在需要新的资金。

Q: 这个问题可能不好回答,不过你觉得离真正的 Baymax 还需要多久?

A: 你说身体还是大脑?

Q: 二者。

A: 身体应该很快了,就在最近几年。大脑的话,你刚才也说了,Siri 还不是那么聪明,并且我也很同意你的观点。所以也许我们还需要很久。

Q: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可以有些不那么聪明的机器人扶起老人?

A: 嗯哼,比如说一对夫妇,其中一个要摔倒了,机器人虽然比较笨,不过另一个人可以告诉它怎么做哦。

孙春阳对本文亦有贡献。孙春阳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应用机器人专业研究生,帮助教授在中国为 Build Baymax 募集资金。联系请至 buildbaymax@163.com 或搜索微信公众号:buildbaymax。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唐冰蕊 俞斯译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