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这个词比较容易吸引眼球,但我本人不喜欢这样用。大家现在谈起“货币战争”,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欧美基本面的分化带来了美元的持续走强和欧元的持续走弱,改变了大家过去习惯的全球货币格局。这种冲击的强度,是过去十几年未见的。另一方面,各国央行纷纷登场,丹麦降息,瑞郎跟欧元脱钩,似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点战争和博弈的成分。具体的情况要复杂很多,各国央行除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还需要考虑国际和国内的政策协调。

各国的货币政策首先是对国内经济负责的,主要从国内经济的角度推进政策。但客观地说,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带来部分外溢作用,波及到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日这些大国的汇率政策。也就是说,各国调整汇率,出发点可能不是针对他国,但确实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我认为央行最近的确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上周有记者问及欧洲QE对中国的影响时,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提到,欧元对美元贬值,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行压力。这个表态并不常见,它体现了央行对于欧美货币政策变化的外溢效应的关注,尤其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二是,在上周潘功胜表态之后,上周四、周五和本周周一连续三天,央行在欧元对美元明显走弱的情况下,调高了人民币即期汇率的中间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意味着央行可能希望通过对中间价的调整来表明人民币体现的是一揽子货币,而不是盯紧美元。未来汇率波动范围会大致以6.15为中枢,在6.0-6.3这个区间内波动。

另外,央行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希望汇率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获得更高的权重。按过去的套路,人民币汇率下跌,央行肯定会在市场上抛出美元,收回人民币,所以它降准的可能性提升了。但我恰恰认为,央行希望少干预,而让市场自己发现汇率的价格。另外,我从盘面上看,汇率波动的加大,央行是没有干预的。央行不希望货币政策被汇率过多牵制。因此,今后降准、降息将主要考虑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不仅仅只是考虑汇率。占款进入低速增长的事实看,降准存在必要。我们预测今年降息一次,条件是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未得到有效缓解;降准方面,从央行退出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外汇占款进入低速增长的事实看,降准存在必要。

有关汇率对出口的影响,第一,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平均占比在16%左右,欧洲虽然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出口对象,但不是唯一。第二,出口的竞争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汇率导致的价格优势以外,还有产品竞争力、竞争对手情况等。所以,人民币贬值能否显著地刺激出口,这本身是一个尚有争议的命题。

至于外资流出,我并不担心,因为过去数月中国的结售汇逆差是在美元指数多年未见的快速上升情况下出现的,并非常态。

本文作者为招商证券宏观主管 谢亚轩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谢亚轩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