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从目前中国移动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它将可能是三大运营商最早成为移动互联网一部分的那家公司。

11月30日,靠近上海世博源的一个普通中国移动营业厅发了差不多400多个号。人们拥挤里面,随便找块地方就挤挤坐了下来,默默地等着。等上3个小时,是一般状态。有的人,看看手里的号码,再看看叫号牌,就转身该干嘛干嘛去了。过了2、3个小时再来看看。然后又转身离开,该干嘛干嘛去了。整整一天,4个窗口一直没有停过。

到了下午4点30左右,人们就开始劝说妄图拿号的人最好别拿了。

“起码3个小时,你自己算吧……”

他们总是疑惑地抬头看看叫号牌,然后狠狠心跺跺脚,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到了6点半,是营业厅下班时间,他们还是准时关门,关门前,他们亲切地劝说大家先去吃好饭洗洗手。否则,“不让进也不让出,我们大家饿死也得在这里把今天的号都叫完了。”

那天,他们营业到晚上8点多。第二天,一样。

事实上,那几天,整个上海的中国移动营业厅都是差不多的情况。看上去,就好像,至少,上海的人都突然都跟中国移动有了关系,都得在那几天去把业务都办了。

每个人都在抱怨,平时不是这样的,平时不是这样的啊……不这样啊……

中国移动最大

过了几天,12月4日,是中国4G商用一周年。中国移动发布了一年来4G情况——恭喜中国移动,4G市场里,你最大!

截至2014年10月,中国移动的4G上客量约为1350万户,4G用户累计超过了5000万,达到了5445万户。这本来是中国移动在2013年定下的2014年全年目标,现在提前两个月就完成了。

而且,同期,中国4G用户总共有5750万户。这也就意味着,联通和电信两家加起来仅有300万的用户规模。中国移动是两家合体后的17倍。

干得好!

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截至2014年9月,这家公司的4G用户为4095万户。这意味着,仅仅1一个月,其4G用户就增长了约1500万。在此前,中国移动的单季度用户增长为2701万户。确实干得好!

噢,还有。

中国移动主推的TD-LTE基站到2014年年底将达到70万座,TD-LTE终端则已经达到了617款。

在TD-LTE终端上,中国移动已引导129家厂商参与到移动4G产业链,支持TD-LTE的手机终端从最初20多款增加到617款,千元智能机从0增至360款,主流品牌终端价格最低399元,200多款定制机以及M811和M812中国移动自主品牌手机已经上市。

真是拼了

如果,在最近这几个月,去过任何一家移动营业厅的话,那么,你看,那里已经变成了很像“十元店”的地方。门口的大喇叭反复喊着,例如“充话费送手机”、“预存话费返还话费”、“免费升级4G卡”……

是的,为了4G,中国移动史无前例地加大了促销手段。

就像一直以来的那样,“免费升级4G卡”、“换卡不换号”是中国移动4G用户增长的主要方式。这家公司打算在2014年销售1亿部4G设备。所有例如“承诺消费58元,即可获得4G手机一部以及免费换卡”类似这样的促销,全部来自于手机补贴。2014年,中国移动计划手机补贴340亿元,而2013年的手机补贴是263亿元。这340亿的补贴,中国移动本来打算大部分用在4G手机上。

在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营销及手机补贴上投入了153亿元。

不过,上半年,中国移动的实际用户增长的情况并不算理想。前5个月里,中国移动4G用户累计仅有达810.9万户,平均每月才190万户,只有5月份增速较快,达到新增300多万户。

现在问题——国资委的问题——来了。

2014年7月8日,国资委给移动、电信、联通下发通知,要求三大运营商在3年内连续削减营销费用,降幅达20%。原因是,三大运营商面临史无前例的竞争,因为在2013年营运费用不断飙升。中国移动2013年全年的营运支出增长了15.2%,为4945亿元,占了总营收的78.5%。但其全年营收为6302亿元,仅增长8.3%。

在具体的支出中,去年“销售费用”为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营运收入的比重为14.6%。中移动解释这些营销费用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保住存量客户,以及维系中高端客户。

上门服务中,大部分业务也来自于老客户升级4G的需求——没错,中国移动真的会移动到你家为你服务。

不过,从营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按照这个通知,中国移动将年初的营销费用340亿元降为200亿元,其中手机补贴也比2013年减少了50多亿元,控制在210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2014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只剩下不到60亿元的营销费用可用。而且手机补贴也大大减少。

正是用钱的时候……啊!钱却没有了!

iPhone6来了

当然并不仅仅中国移动在盼望iPhone6。不过中国移动肯定是更迫切的——iPhone6以及Plus是支持TE-LTD模式中最高端流行时尚的手机,没有之一。而且这次,苹果如此重视中国市场……有多少爱不能重来啦。

根据谁也无法证实的流言,在iPhone6正式发布前一天,流传的那段真机视频正是中国移动做的。不过,也有人说是中国电信干的。当然,也有人说是中国联通做的。反正,这事也没有下文。

不过,据说发布会上,第一批名单中没有中国时,中国移动震惊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到处找人开会,想解决这个事情。

后来么,总归是工信部那里卡住了。当然后来也解决了。只比第一批晚一个月。

不过这事对于中国移动并没有什么影响。

到了下半年的时候,中国移动由于钱很少,只剩下57亿元的营销费用。因此,根据该集团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薛涛海的说法,公司的营销方式由过去以手机补贴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收入增长和客户增长的方式,转为以资费优惠和直接让利客户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iPhone6终于发布时,中国移动采取了最保守的补贴力度。虽然时各省分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来制定营销方案,但一般来讲,都是采取的“承诺套餐购机赠话费”,而不再是预存话费送手机了。

就像薛涛海所说的——资费优惠和直接让利的方式——iPhone6及Plus的话费补贴的幅度最高达到35%。而且移动版的流量包也高于其他两家运营商。

事实上,在紧着点花的时候,后者更直接,见效也更快。

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再次——继动感地带后——将重点转向了都市年轻人市场。

色彩也来了

在2013年12月,也就是4G开始商用的时候,中国移动开始启动新的主品牌“和And”。品牌整体标识由草绿色的英文词“and”、草绿色的中文字“和”,以及一个玫红色感叹号组成,绿色部分与之前中国移动企业新LOGO中央线条颜色一致。

相应的4G形象广告与表现都市年轻人的爱情、亲情以及办公室生活场景的系列广告也都推出来。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全新企业logo 从此前的科技蓝变为浅蓝和绿色,“中国移动通信”简化为“中国移动”。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移动营业厅撤销了贵宾厅等场所——当然部分原因也是在于营销费用的削减——手机销售柜台页从以前的玻璃柜改变为类似苹果店的那种开放式展台,更多年轻的促销人员开始出现。

中国移动希望自己能够与年轻人更接近——至少看上去是。

除了3G被联通完败之外,互联网公司,以腾讯微信、陌陌为主的即时通讯APP已经侵占了中国移动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短信与通话。

中国移动希望重塑自己的形象,不再高大上的刻板,而是更活泼,科技感更强,重新进入年轻人市场。

不过,微信电话本也来了

在中国移动的年轻人路线正轰轰烈烈时,微信电话本来了。

2014年11月11日,腾讯推出了“微信电话本”。在上线几小时内,“微信电话本”下载量超2000万次,出现了上线首日被挤爆的状况。这一产品打通了电话本与微信朋友的界限,主打“高清通话”,不仅时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且直接指向了运营商们的通话业务。

运营商们紧张死了。

不过,目前来讲,微信电话本的客户体验还不算好。通话并不那么通畅,而且其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待考验。当然,也有人认为,微信电话本是再一次提高运营商的网络流量的利器。不过,天知道,现在的流量费那么便宜,而且利润丰厚的短信业务已经被抢走——话说,现在除了父母和垃圾短信还有谁在用短信吖——通话业务一旦被占领,那么运营商的利润还会继续大幅下滑。

截至2014年9月30日,受营改增和网间结算标准调整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中国移动收入增幅进一步趋缓,营运收入为48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ARPU为63元,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2014年前三季度移动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8.6%。

它们——不仅中国移动——需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才有填补利润下滑的空间。

或者,有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真的变成移动互联网运营商。

中国移动的4G基站已经进入了100个城市,在中国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澳门——拥有WLAN服务网络。那么,除了提供网络之外,增加更多的无线互联网的增值业务。

中国移动确实打算这样做。

2014年11月25日,咪咕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这家注册资金104亿元的公司,已成为整合中国移动旗下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数字内容业务的唯一运营实体。

这家公司与此前中国移动的终端、物联网、政企、财务等众多子公司不同,中国移动更希望咪咕能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它将于2015年1月开始正式运营。

2014年12月,中国移动新的撒手锏RCS(融合通信)的APP也将可能发布。中国移动希望用它取代过去的传统话音、短信服务,成为中国移动更智能、更互联网化的用户入口。

这家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能拼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变成未来的一部分。走着看吧。

不过,2014年11月底的那几天,人们——大部分的排队的人——真的是去中国移动转换4G卡的。哦,对了,还有绑定银行卡,充100送50。你看,中国移动已经知道要把用户的银行卡管起来了。干得好!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