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和他的YC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鼎鼎大名。格雷厄姆在把他的创业项目Viaweb以5000万美元卖给了雅虎之七年后,将Viaweb的创业伙伴们重新聚集,打造了YC。从05年到14年,YC一共投资了564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总估值144亿美元,融资20亿美元(其中最成功的是07年8月投资的Dropbox,目前估值接近百亿美元),格雷厄姆已经成了美国互联网世界里的当之无愧的导师型大腕。

很多人把YC看成一个创业孵化器,但格雷厄姆并不认同。本书作者斯特罗斯这样写道:“YC从项目之初就不打算为创业公司提供工作空间,格雷厄姆强烈反对孵化器这个词”——不过,如果仅仅是不提供办公室就不是孵化器,这个理解未免浅薄。

最重要的是随后的这句话:“格雷厄姆相信,创业者的独立思维会在由孵化器严密监管下的工作空间中受到严重的束缚,而这种独立思维的能力却正是创业者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他在为YC选择创业者时也会将其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按照本书的说法,格雷厄姆对加速器也很敏感,他简称YC就是一个种子基金)

的确,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做早期投资的人看的,不如说是更面向于创业者。它以格雷厄姆的眼光,说出了创业在早期阶段成功的秘密。除了前文所提及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外,格雷厄姆还有这样一些准则:

创业需要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所以格雷厄姆反复要求,想要获得YC的投资,就得来硅谷住上三个月。

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两个牛津的学生在英国创业时,得到了当地媒体的反复报道和吹捧。当这两位自视甚高的创业者来到硅谷之后,发现自己实在是太普通了。一群天才般的但又有偏执性格的人聚集在一起,对自己的创业其实帮助很大。

创业的环境重点在于:创业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一件稀奇事,反而,如果有一技之长,却不去创业,倒是很奇怪。这里还包括投融资的活跃——不是单单有钱,而是投融资一脉,有大量的有丰富经验的投资客。

这本书不仅提到了YC,还提到了类似500 Starups、SV Angel、Techstars这样的加速器(或孵化器或种子基金,随便你叫什么)。有了这样一群人和他们代表的资本,整个创业环境,才算成熟起来。

第三点,格雷厄姆近乎于偏执: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创始人,必须有黑客(或者说技术高手)。考虑到YC投的都是互联网项目,要一个技术派创始人很重要。而两个以上的创始人,其实说明格雷厄姆是深知人性的。

创业的道路并不好走,沮丧其实远远超过亢奋,所体味到的挫折远远大于成就。两个以上的创始人,有助于他们的互相支撑。而大多数人以为的性格互补,其实格雷厄姆并不太关切。

虽然格雷厄姆很喜欢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但他并不喜欢宅男,YC希望创始人要么就是在写代码,要么就是在和用户沟通。沟通并不是仅仅为获取用户需求,而且还在培养创业者面临挫折时的坚忍度。

网上一句名言:胸怀,是被撑大的,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棒的注脚。在这本书第101页上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允许我原文照录:

“有些创业者会坐在公寓里看着无人问津的网站流量数据或在APP Store上默默无闻的移动应用的下载数据,但他们却无法切身感受到被拒绝的痛苦。当你就坐在目标用户三米之外,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面对金钱的刺激都不愿意尝试你的创业项目时(作者注:比如下载应用可获得折扣券之类),这种对拒绝的感受就会更个人化。”

除了对人有这么上述四点要求以外,格雷厄姆和他的YC似乎完全不在意创业者改变他们的创业项目。这倒是有点投资界“投的是人”的意思,在YC创业营里,创业者改变自己想法的,比比皆是。有的是发现市场不对,有的是发现创业营里有比自己更强的人在操盘这个项目,还有的则是团队成员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及时刹车自己的项目,丝毫不用觉得可耻。我倒是以为,美国比中国更强的一个地方在于:他们更懂得容忍失败。失败这件事,和面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书中还以章节的方式列出了很多创业者应该知道的法则,不过我在本文中还是愿意再提一条:快速发布——第一版产品应该让你感到羞愧。拜“极致”理念所赐,很多中国的创业者都有一种“完美”的期待,好像不拿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就羞于见人,或者,更实际一点考虑:动用的人脉关系帮自己推广是不是效用不能起到最大?

“快速发布就是制作出有需求的产品的不二法门”——如何理解这句奇奇怪怪的话,请翻阅此书。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魏武挥
来源:It Talks-魏武挥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