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正在阻止你去尝试新事物并且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阻止你以或大或小的方式去改善你的生活呢?

当你将其归结为大部分是你自身的原因时,或者那至少不是导致你感觉筋疲力尽的最大的原因。其实是恐惧感包围着你。

恐惧感阻止你在吃午餐时去尝试新的事物,阻止你晚上出去时尝试去一个新的地方或者阻止你发展新的兴趣爱好,那是因为你会感到些许恐惧,会担心自己会有一个糟糕的经历。所以你一直坚持你的惯例。

恐惧感会阻止你请求某人约会或者索要他的电话号码,因为你不想冒险,害怕被拒绝或者不想在一群人面前显得自己像个傻瓜一样。所以你也就不会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你只是保持你的现状并且不会去探寻你生活的新方向。当然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但是恐惧也不一定能够阻止你去探寻新生活。那么现在就让我来跟你们分享我是怎样减少我的恐惧感并且告别不知所措和害怕采取行动的状态,然后迈步前进的吧。

1.  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

我喜欢把这个非常实际的行动作为第一步。

那么问问你自己这个问题。好好去思考。不要只是简单地考虑几秒钟的时间。坐下来,拿起笔和纸,准备好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把你的想法全都写下来并且想想现实中会出现的最坏的情况。

然后写下你的计划,关于你怎样才能从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情况中走出来。这一步能够清理,解除模糊的恐惧感,并且帮助你意识到即使最坏的情况不知何故真的发生时,你能够很快力挽狂澜。

如果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那就进入下一步…

2.  跟别人分享你的恐惧感

通过与别人分享恐惧感,你能够释放内在压力。如果你把它隐藏于内心,你会容易做噩梦并且做出极其危险的事。

通过分享恐惧感以及从你的头脑冷静的朋友或家庭成员那里得到一些建议,你会在他们的帮助下减轻恐惧感和内心的压力。并且你能够再次从更健康的角度看待事物。

如果没有人能够与你分享或者那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那么就看下一步…

3.  接受恐惧

当恐惧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会尽力否定它,这是一种自然的冲动。也许你会试着不去想它,你会想办法把它推开。或者你会告诉你自己你需要像激光束一样集中于积极的事物。

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接受恐惧是更好的方法——或者在尝试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只剩下这一点了,在这里它是适用的(尽管有时可能很难说服你的大脑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你的大脑试图否定或拒绝这一想法时)。

通过接受这一感觉,你停止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抵制恐惧上面,恐惧感就不会显得那么强大了。在完全接受这个让人不舒服的感觉几分钟之后,它就会失去动力了。这种感觉似乎会飘走,你会觉得更加轻松并且欣慰的感觉在升温。

4.  保持一颗好奇心并且去关注另外一些好的方面

直到现在,大部分恐惧感是很轻微的,并且它们往往有兴有衰。你已经经历了很多内心的紧张和抵触情绪。

所以你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起点,你可以开始关注为什么你要走向让你感到害怕的东西并且对你能够在那里所能发现的事物敞开心胸。

拿起笔和纸然后问你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机会?

·通过采取这些活动我想要或者想得到什么潜在的好处?

·如果我走这条道路,在一年内会有什么潜在的优势?那么五年内又会怎样呢?

·如果我继续我现在的路,五年内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当你在想午饭吃什么或者你是否想要一个新的兴趣爱好时,这个答案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健康并且充满新奇和惊喜。

当你想要为约会采取一些措施时,想要找份新工作时或者想要在大学里选择另外一个方向时,这些答案将会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5.  向前迈出一小步。如果你喜欢的话,你可以慢慢来。

在很多情况下,你不必一次性完成所有的事情。想想你可以怎样小步缓缓前进到你想到达的地方。如果那样你感觉更舒适,那就尝试着迈出一小步吧。最重要的事情在于你开始行动并且采取措施,而不是一开始你很快或者采取了很多行动。

比如说,当你还在完成白天的工作或者你还在学校时,如果你想要开始你自己事业,那就别让“我必须完成所有的事情并且冒巨大的风险”这样的想法阻止你的行动。

或者要是你今天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告诉你自己:只是在今天我才会去尝试(深入了解你想要尝试的事物)!你只是今天才得去做。以后都不会再去做了。你并不是在完成某一重大的承诺。明天你也许会继续走那条新的道路,也许不会。不要让这成为一项重大的任务,而是成为一小步,那么你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在一开始想要完成某个重要的事情时,让你自己充满动力会让一切变得更简单。

然后,一路走来,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加大步伐,加速事情的进展。你将会体验成功与失败(并且会意识到如果事情一直不是按照你的思路进展的话,你也不会陷于绝境)。你会放弃一些事情然后继续去做其他事情。

但是首先,在采取第一步行动时,你得让自己放轻松。

译者  音乐的节奏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译言-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