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的科学原理:为什么走出舒适区这么难?

总呆在同一个状态,人的心理舒适区会停留在一定范围;走出去,尝试做些新鲜的事情,会扩大你的舒适区,同时眼界变宽,应对变化的能力更强,个人整体素质更高。

你已经看到了,视频里的例子鼓励你走出去,做一些特别的—— 一些你通常不会去做的事情—— 但从日常生活的老路中走出去只需要做这么多。实际上有很多科学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跨出舒适区有这么难?为什么这样做对你有益?随着一点点的理解,做出一点调整,你就可以摆脱日常生活的老路,去做很棒的的事情了!

重要的是要扩大舒适区的边界,这样去做,可是一件大事情。不过,“舒适区(Comfort Zone)”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当碰到熟悉的和常规的活动时我们往往感到舒适,而当接触新的和有趣的事情时,自在的感觉马上消失?最后,从舒适区中走出来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怎样才能做到呢?回答这些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不是很难。咱们开始吧。

“舒适区”的科学原理,为什么走出舒适区这么难?

简单地说,舒适区是指活动及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压力和风险的行为空间。它让人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明显你会从中受益:寻常的幸福感,低焦虑,被缓解的压力。

舒适区的提法可以追溯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试验。早在1908年,心理学家罗伯特·M.耶基斯和约翰.D.道森解释过,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可使行为处于稳定水平,从而得到最佳表现,但是我们需要有相对焦虑的状态,即一个压力略高于普通水平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为“最优焦虑区”,它正好在舒适区之外。太多的焦虑和过分强调生产力导致的太大压力,会让人的行为表现迅速变差。

最佳焦虑区的提法不是什么新概念。任何鞭策过自己以达到新水平或者完成什么任务的人都知道:当你真地挑战自己时,你做出的成就会让人惊叹。不少研究成果支持这一点。但是,逼自己过甚会适得其反,并且会导致你更认为挑战自己是件坏事。人们自然会倾向于恢复到焦虑适中,感到舒适的状态。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让你的头脑跨出舒适区有多难了。

即便如此,舒适区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它是大多数人趋向的一个自然状态。离开它就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和焦虑,它可以导致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过会儿我们会谈到) ,但不要把舒适区抹黑成让你裹布不前的绊脚石。我们的头脑里都需要一个让我们至少有焦虑感和压力的空间,这样当离开它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收益。

当你迈出舒适区,尝试新事物时能获得什么?


最佳焦虑区是让你精力和行为达到最佳的区域。尽管如此,“提高绩效”和“提高生产力”听起来只是像“做更多的事。 ”当你愿意走出舒适区时,实际上你能收获些什么呢?

  • 你会更加有效率。舒适感会消灭生产力,因为没有了因期限和期望造成的不安,我们往往会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失去对多做一点,学点新东西的干劲和热情。也会陷入“工作坑”,用假装“忙“让自己呆在舒适区中,避免做新的事情。鞭策自己跨出舒适区可以帮你早些迈出步子,完成更多事情,找到更聪明的工作方式。

  • 处理新的和意想不到的变化时你将会感到更容易。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 布莱尼.布朗,休斯敦大学的研究教授解释说,人们能做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即自以为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并不存在。以可控的方式冒点险,挑战自己做通常不做的事情,你能从受控的,易管理的环境中经历某些不确定的东西。选择学习怎样在舒适区之外生活,可以帮助你在被环境所迫时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 将来你会发现更容易走出舒适区。一旦你迈开步子,随着时间推移,这么做会变得更加容易。《纽约时报》的同一篇文章解释说,当你走出舒适区,你会习惯于最佳焦虑状态。 “有成效的不适感”,正如他们对此状态的称呼,对你来说会更常见,在表现变差之前你将愿意走得更远。用《未来的科学领导人》中的这幅图能更好地说明这个观点。

  • 图的底部可以看到,当你挑战自己时,你的舒适区会调整过来,所以当你重复去做时,麻烦及其带来的焦虑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 你会发现更容易集思广益,利用上你的创造力。它是软性收益(备注:不容易用金钱等衡量的收益),但又是相当普遍的常识,也就是以特有的方式鼓舞和教育我们寻求新经验,学习新技能和打开通向新知识大门。尝试新东西可以让我们对老观点和新旧知识冲突的地方进行反思,并激发我们更多地学习和挑战惯有的偏见,向只寻求同感的习性挑战。即使从短期来看,积极的让人不舒服的体验也可以帮助我们集思广益,以新的视角看待老问题,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走出舒适区的收益不见得能马上显现出来。学到的新技能、试吃的新食物、新游历的国家、面试的新工作都会让你在整体上自我改善。开阔视野也会让你在心理上收获软性收益(备注:同上,不容易用金钱等衡量的收益)。

怎么迈出舒适区?

只要你不把注意力放得太远,舒适区外是个不错的地方。重要的是要记住:在我们谈论的那种可控的焦虑和 很多人每天与其抗争的非常现实的焦虑之间是有区别的。每个人的舒适区有所不同,能开阔你的视野东西有可能会把别人搞傻。

请记住,最佳焦虑区能让你开发出最棒的潜能,但是过多焦虑是件坏事。

下面有一些方法可以帮你突破(适应、拓宽)舒适区,又不至于做过头:

  • 每天做点不同的事情。换条路去上班。试吃新的餐馆别没吃就先喊不行。吃素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尝试新的操作系统。重新调整你的现实生活状态。无论改变或大或小,每天做一点改变。从改变中寻找新的视角,即使它是负面的。如果事情没象你计划的那样发展,不要不安。

  • 花时间做决定。有的时候速度放缓是唯一让你感到不舒服的 —— 特别是当你的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注重速度和快速思维时。慢慢来,观察事情的进展,花时间解释你所看到的,然后再介入。有时候,只是捍卫一个有道理的决定便可使你跨出舒适区。思考,不要光反应一下就完事。

  • 相信自己,快速做决定。人们自相矛盾,但总会找到好的借口。正如有的人做决定很快,而其他人得权衡所有可能,反复考虑才舒服。有时候快点打个电话,只是为了让事情进展下去。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启动个人项目和教会你相信自己的判断。还会让你知道有些落下的东西需要快点定下来。

  • 一点一点来。走出舒适区需要很大的勇气。慢慢开始和坚定地去做 收获是一样的,所以不要害怕,慢慢开始。如果你有社交焦虑,不要以为你必须马上鼓起勇气在某天向人群提问,只要向他们问好就行了,看看能有多大进展。辨别出恐惧点,然后一步一步地面对。

拓宽个人舒适区的边界有很多方法。

你可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技能。新学一门语言有很多好处,其中很多能扩展学习任何新的技能。和激励你的人、或者作出很大贡献的机构中的志愿者保持联系,旅行,无论是在街区周围转还是去世界各地。如果一辈子都呆在家门口看世界,你就错失了各种机会。

参观新的和不同的地方也许是真正帮你拓宽视野的最佳途径之一,而且这不一定很贵或者很难做到。你经历的事情可能是令人兴奋的或是让人遗憾的,但没关系。问题的关键是你正在做,正在督促自己越过那个什么都不做的心理的坎。

尝试新事物很困难。若非如此,走出舒适区将会很容易,人们将会总这么做。了解习惯如何养成,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改变习惯,和迫使自己做些具体的事情以走出舒适区同样重要。

为什么不时地返回舒适区很重要?

你不能一直呆在舒适区以外。你得不时地返回去梳理经验教训。对于新的和有趣的事情,你最后想要的是:它们很快变得平常和乏味。这种现象被称为”享乐适应“ (hedonistic adaptation),它是指短时间内新事物留下的印象从难以置信变得普通的自然趋势。

因为它,我们有机会用指尖(通过智能手机)接触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知识宝库(互联网),却仍然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扰:我们想的全是-怎样能得到更新更快的访问速度。一方面,它推动我们前进,但另一方面,它使我们感谢这些微妙的进步和每一天。

您可以通过尝试新的,更小的事情与你的惰性抗争。在每次就餐的饭馆点没吃过的食物,与游览没去过的国家同样能开阔视野,都能帮你走出舒适区间。从不同途径上挑战自己,这样你就不必把自己推向同一个方向。

如果你一直在学习拉丁语系的语言而且发觉无聊,那就去学另一门字符集完全不同的语言吧。如果你已经在做什么的话,不要只想着做深做久,尝试挑战自己去走不同的路吧。你仍然得到了锻炼,但以不同的方式扩大了视野。

慢慢来,把挑战自己的的范围扩展成你习惯的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的关键点是要汲取新经验,以可控的,易管理的方式达到最佳焦虑状态,而不是给自己施压压力。花点时间思考你的经历,从中获益,并把它们应用到日常活动。然后做点别的有趣的和新的东西。

如果可以的话,把它培养成习惯。每周或每月尝试些新东西。我们自己——亚当.达西斯承诺自己每周做些新奇的事情,只是为了测试他的舒适区边界到了哪儿。

同样地,不要非要限制你自己尝试大的、巨大的体验。也许冥想把你从舒适区拉出来的效果丝毫不亚于蹦极。如果你参加过蹦极,那就尝试冥想的方法吧。目的不是要成为一个寻刺激的人,只是为了去学、去了解什么才是你真正的能力。

这是“为什么有时候要返回舒适状态,仅仅是为了放松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只是不要忘记:当你做些激励你的,激发创造力的,有成效的和轻微不适的事情时、为自己留住尽可能多的东西。

译者: rita_z   原作者:Alan Henry

原文来源:lifehacker.com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