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

言行一致

中国领导人能否在重振经济的同时完成改革?

期待藏富于民。

每个经济体都像一个故事,总有正反两面:供应和需求。中国经济的供应面是个传说:7.67亿劳动者,价值可能高达20万亿的机械设备、建筑物和其它形式的资本,加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很多是从国外引进。这种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结合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生产量。但它是否能物尽其用还依赖于该经济体的另外一面——需求面,它反映的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消费决定。供应面搭台,需求面唱戏。

悲伤的是,需求的恢复比预期迟缓。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月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令人失望,与第一季度情况类似。原本预计今年GDP增速8-8.5%的经济学家现在给出了7.5%左右的数字。

戏唱的不好,戏台也可能随之改变。中国内阁于5月6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列出了长长的结构性改革清单,旨在改善中国的供应面。部分改革已经付诸实施,例如开展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其它事项,如资本流动自由化,只能逐步开花结果了。改革与中国前任总理温家宝的种种论调保持一致,温一直乐谈改革。但新议程“大刀阔斧、具体务实,远远超过温家宝时代的陈词滥调”,位于北京的咨询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经济学家Andrew Batson如是评价。他相信“言行一致”的比例正逐步改善。

改革行为将帮助生产力持续增长,改善资本和劳动力的分配。减少繁文缛节和其它各类监管壁垒将帮助民营企业进入目前国企主导的行业。通过加强土地支配权,改革户口制度,劳动者将更方便离开农村的土地而在城市安居。因此,改革可以对经济的供应面产生重大影响。

结构性刺激政策
结构性改革对需求的影响
               紧缩性政策 刺激性政策
               自然资源税 户口改革
           公用事业价格上涨 繁文缛节减少
               汇率自由化 社会支出
               利率市场化 土地支配权加强
增值税改革
私人铁路投资
                                      自由化    资本流动

 

但这还不是全部。改革还可能会对消费和投资带来副作用,即使是供应面改革也可能影响需求面。一些会促进消费,一些会抑制消费。摩根斯坦利的Helen Qiao担心,5月6日制定的改革方法会在经济已经疲弱的情况下使需求放缓。

以公用事业价格上涨举例。这对节省水电气来说可能必要,但同时也会抑制消费。对自然资源(如煤)征收更高额税也是同理。

控制地方政府财政则更难办了。各省一直通过融资平台间接(过度)借贷。中央政府现在希望地方通过发债直接融资。新官上任的财政部长罗纪伟谈到关起后门,打开前门。这对需求是利是弊取决于时机。如果政府关后门之前就打开前门,则会鼓励更多借贷,从而刺激需求,乔女士称。如果开前门之前关后门则会出现相反的情景。

资本流动也有类似的暧昧不清。中国的资本账户并非完全封闭。外国直接投资很受欢迎。“合格”投资者进行一定限额的短期金融投资也被允许。甚至很多不合格的投资者也成功地让自己的钱进进出出(当然会有延迟、遁词和不方便)。而且,即使政府放开资本自由化,也不太可能使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它可能会设置明码标价的障碍代替政府限制资本流动,如对外国股份征税。这对汇率、资本成本和需求的净影响可能很有限。

汇率和利率自由化都是必要的改革,但它们都会抑制需求,乔女士称。中国目前为存款利息设置了上限,去除上限会增加银行的融资成本。如果银行以提高贷款利息弥补损失,则将抑制接借款需求。如果银行不这样做,则将伤害自己的利润,从而打击借出动机。两者都将影响需求。

那么汇率呢?中国最近几个月吸引了大批资金流入,部分以出口收益的伪装进入中国,结果推高了人民币。今年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上升了1.4%,人民币兑日元上升了20%。投资者再次将人民币视为单向赌博。如果汇率自由化,他们将进一步推高人民币,而这将损及出口、抑制需求。

幸运的是,本月列出的很多改革都将在改善供应的同时刺激需求。通过在服务业实施营改增,政府试图减轻服务业的负担。减少繁文缛节也应该会促进投资。允许农村人口转让土地、使用城市的公共服务,则将帮助他们像城市消费者一样更自由地消费。

阀门打开时

正如结构性改革对需求有影响,反之亦然:刺激需求的努力可能影响结构性改革的事业。中共2009年的刺激性借贷成功重振了需求,但它也对结构性改革带来了负面作用。它使经济进一步依赖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建设;它使地方政府财政变得一团糟;它迫使中国的银行为政府服务,使得银行商业化的步伐姗姗来迟。

刺激政策还有一项负作用——对中国经济哲学的负作用。很多分析师目前似乎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减缓经济痛苦才采取刺激性措施,那所有此类措施都会耽误改革。而如果没有经济痛苦,政策制定者们是断然不会行动的。

那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刺激政策并非与改革格格不入。减税或增加社会支出既能刺激经济,又会帮助实现经济再平衡,从依赖工业和投资转向消费和服务。与此类似,很多结构性改革,例如清除进入目前国企主导行业的壁垒,也会同时促进消费。中国经济显然需要改革,并且可能很快需要振兴需求。领导层没道理无法做到两者兼顾。

译者 慢慢的

原文来源:economist.com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