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视觉化效应

百科 > 管理定律 > 视觉化效应

1.什么是视觉化效应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对那些“视觉化”了的事物往往能增强表象、记忆与思维等方面的反应强度,这一现象称之为视觉化效应。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这种视觉化效应还比比皆是。例如人们用“进度表”“倒记时”等对必须做的事加以“视觉化”,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这种事。如杭州“西博会”的倒记时、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倒记时、上海承办“世博会”的倒记时,等等。这些倒记时法都能起到视觉化的积极效应。

2.视觉化效应的产生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视觉化效应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是视觉的形象作用。视觉的形象具有吸引注意力、唤起想象、导致联想、加深印象、易于记忆、引起感情共鸣等功能。这种形象宜奇特、夸张、醒目、生动、有趣、变化、新颖,上述功能就会更加突出。

  二是视觉比其他所有感觉都来得有影响力。据研究,人生活动百分之七十都和视觉有关。因此,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憾莫过于眼瞎。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类绝大部分的印象、知识、经验等,都是由视觉得来的。视觉能将最远的世界带到眼前,也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最小的世界。

  三是视觉化的色彩作用。联觉效应中已指出,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暖觉与冷觉,而且还会影响它的视觉和不同情绪,有时还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这种视觉化的色彩作用便进一步扩大了它的效应强度。

  视觉化效应在学校导学育人活动中也是常用的,但为了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还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首先,学校教师要重视学校易视觉化效应的方面。例如,教室整体布局、教室色彩、教师形象、学生服饰、教室黑板,等等,都是极易被视觉化的,如果这些方面形象好,那么,就容易产生积极的视觉化效应,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视觉化效应。

  其次,学校教师要防止视觉化污染。也就是说,不要动不动就在黑板上写通知、写值日生、写格言、布置作业等。把整个教室都贴满或画满视觉化的东西,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应该充分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使最为重要的方面加以视觉化,以期产生视觉化效应。

  第三,学校教师要重视运用视觉化的色彩来进行导学育人活动。例如在校外的导学育人活动中,为了学生行走马路安全可用视觉化程度高的黄色帽子或红色帽子。出去搞校外活动、旅游、郊游等,可以穿戴视觉化程度高的服装。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也便于学校教师自己辨认。在运用视觉化高的色彩时,学校教师一定要知道,视觉化的色彩是由背景与对象的明度差来决定的。明度差越大,则视觉化程度越大;明度差越小,视觉化程度越低,界线越模糊,越难以辨认。在柏油马路上,中黄,桔黄为视觉化高的色彩 ① 。可见,在运用这一效应原理时还应灵活运用。

  第四,学校教师要学会使用视觉化的诱目性特点加以导学育人。视觉化形象是否引人注目,这与形象色彩的诱目性特点有关。形象色彩是根据色彩和形态两个重要因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背景为无彩色的条件下,红、黄等色易引起注意。彩色度高的暖色系同时明度也高的色彩,一般其诱目性较高,而纯度低的冷色系色彩,则诱目性较低。可见,学校教师要谙熟诱目性的色彩特点,为教师印象管理服务,如果某一形象要令人注目,那么就要采用诱目性高的视觉化色彩,否则,就要防止使用。

  第五,学校教师要学会抓住时机进行视觉化工作。在许多重要的导学活动中完全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视觉化工作,例如,迎接导学育人评估、导学育人观摩课等,都不妨用用视觉化高的“倒记时”法以及其他一些视觉化的标语,横幅、板报等,令人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为之而奋斗。现在,学校教师讲课,有条件的完全可以运用视觉化程度高的多媒体技术,使讲课生动形象有趣。这一点在学校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早已意识到并加以应用,体会颇深。学校导学育人中也是如此,不妨一试。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