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意动心理学

百科 > 心理科学 > 意动心理学

1.意动心理学的简介

  意动心理学是19世纪末于奥地利南部出现的,把意识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派,故有奥国学派之称。

  1874年,意动心理学创始人布伦塔诺出版《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他指出,我们所看、所思的事物(意象,观念)是意识的内容;看和思的对象,并非心理学的对象;看和思等意识的动作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布伦塔诺思想的来源之一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后者以为心理是灵魂的功能,生物保存生命的活动。每种心理活动有自己的对象:光是视觉的对象,声是听觉的对象,记忆对象是过去的东西等等。布伦塔诺由此提出“意向性”概念,以为任何心理动作都指向对象,没有无对象的动作,也无没有动作的对象,对象(内容) 和动作不可分开,都要研究,但心理学主要研究意动。

  布伦塔诺思想的另一来源是康德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想。他和冯特都认为心理科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布伦塔诺的学生施通普夫将直接经验分为四类,每类属于不同学科的对象。其中色、声等感觉和映象是心理内容,属于现象学;知觉、理解、欲望和意志等心理功能属于心理学。功能和内容不可分地各自独立于经验中,心理学不能完全排除内容,但它主要研究功能。因此意动心理学又称为机能心理学。

  冯特学生屈尔佩原本主要研究内容心理学,后在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和他的学生进行思维的实验研究时,发现无意象思维,他们称之为识态、心向等。由此他以为心理过程除映象活力外,还存在无意象过程。屈尔佩试图提出心理功能和心理内容都研究的二重心理学理论以缓和争论。

  但是20世纪初,布伦塔诺和施通普夫的学生胡塞尔提出现象学哲学,支持了意动心理学;与此同时,英国高尔顿研究个别差异时,发现许多人,甚至有的大艺术家也缺乏视觉意象;而法国人比奈在为女儿作思维实验时,也发现类似的无意象思维。从此,这种出自哲学唯心论的意动心理学或机能心理学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当时欧洲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学思潮,像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 深受其影响。

2.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

  布伦塔诺(1838―1917),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创始人。16岁开始受教士专业训练。后在柏林、慕尼黑和杜平根大学学习。 1864年获杜平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时在符兹堡被任命为神父。1866年任符兹堡大学讲师,讲授和撰写亚里士多德哲学。1873年因不接受罗马教会关于教皇必无过的教条而辞去神父职。1874-1894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1874年出版心理学名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一书,反对冯特在同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的观点,主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物,同时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活动而不是意识经验的内容。他称这种心理活动为意动。例如,人看见颜色,颜色是心理内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对象;看见是意动,意动才是心理学的主要对象。

  其他著作有:《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和《论心理现象的分类》。他有很多学生,如S·弗洛伊德、C·斯图姆夫和C·V·厄伦弗尔斯,在心理学史上都是著名人物。

3.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的比较[1]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感觉、情感等心理或意识经验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冯特对意识经验作了元素的分析,所以他的心理学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冯特指出,心理学的分析给我们留下两种具有特殊不同性质的元素,一种是感觉,它是我们可称之为心理生活的客观元素的最终和不可再分析的观念元素;另一种是情感,它伴随着这些客观元素,而作为客观元素的主观补充。同时他还认为这些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情绪和意志则是由情感组成的复合体。而心理元素或要素合成的心理的复合体是通过联想和统觉而形成的。其中联想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和低级的过程,不受意志的影响。统觉则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适合于理性认识的,并受意志的影响,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各种心理元素就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而组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质特点的心理复合体;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因此统觉在冯特心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与冯特不同,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act),所以布伦塔诺的心理学就称为意动心理学。他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不同,他主张要根据心理现象自身的特点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布伦塔诺认为内容不是心理学的对象而是物理学的对象,只有意动才是心理现象,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这种心理现象具有“意向性”。而且无内容的意动是不存在的,意动必有所指向,它指向着一定的客体。同时这个客体不是一般心理学家所称的客体,它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内在世界,所以叫“内在客观性”。布伦塔诺以为心理现象就是以内在客观性为它的特征的,而物理现象是自己包含着自己,是自足的。比如:我看见一种颜色,颜色的印象即为内容,看见则为意动。

  布伦塔诺重心理现象的描述,而不是心理现象的实验,是早期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雏型。其后的格式塔心理学注重心理现象的整体属性,反对对心理现象做人为的分析,而注重心理现象的整体描绘,这些观点就其本质来讲也是强调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不同之处,反对以“物”的研究方法研究心理学的问题。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尽管冯特和布伦塔诺都坚持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但由于二人对待意识的立场不同,所以他们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冯特推崇物理学和生理学,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和实验的科学,他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出发,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必须采用实验法和内省法。在他的实验心理学中,他力图以心理物理学的方法,以生理学的模式塑造心理学,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融进传统的内省法,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可以说,在西方主流心理学中,以自然科学为楷模,追求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一直是一种时髦的趋向。冯特提到心理学是一门“更严格的经验的科学”,这就是说,心理这种经验是更依赖于经验者本身的经验,因此要研究它,得靠“内省”。

  内省法是哲学心理学所采用的一种最古老的方法,冯特认为过去的内省法不科学,它所得来的材料不可靠,为了能把握住心理现象并加以精确观察,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结合起来,成为实验的内省,才是科学可靠的,由此可见,冯特在内省问题上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于他对传统内省进行了改造,使传统内省发展成实验内省,使心理学研究增强了科学性。但是由于冯特对直接经验采取唯心主义的观点,割断了心与物的联系,企图纯粹以主观映象来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不可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是他的实验内省最大的局限性,最终,冯特想以实验内省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只能变成了一句空话。

  布伦塔诺则强调心理学既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又是一门观察的科学。他曾说过:“在心理学上我的立场是经验的,只有经验才是我的教师,也只有经验影响着我,好像情人一样。”所以他的“经验”心理学不是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因此他没有心理实验室。因为意动是心理活动过程,所以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应是反省,也叫内部知觉,即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观察。在许多心理学史的著作中,都谈到布伦塔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内省,这是错误的,因为他曾明确指出:内部知觉(反省)和内部观察(内省)是有区别的。内部知觉从来不能变为内部观察。在观察中,我们对一种现象集中注意,是为了精确地理解它,但对于内部知觉的对象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从来都不能对内部知觉的对象集中注意……只有当我们的注意转向一种不同的对象,我们才能(外部)知觉它,这种心理过程也顺便指向(内部知觉)对象。因此,外部知觉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自然的知识,同时也能成为获得心理的知识的手段。内部知觉是对刚刚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现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反省,它与直接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过程为对象的内部观察(内省)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内部知觉中,不会出现内省过程中所遇到的干扰,内部知觉是完全可能的。

  布伦塔诺认为,内部知觉仅限于对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的体验和反省,对于他人的心理活动则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言语报告或自传、行为及其表现来了解。在他看来,内部知觉和观察法都是研究正常心理现象的方法。此外,他还主张对动物、儿童、心理变态的人和原始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关于实验方法,布伦塔诺并不反对,但认为侧重实验便不免太看重了方法,所以他认为科学心理学不应该局限于一些细节实验上,而应着眼于对心理现象作大体解释,这样才不致使心理学迷失于实验法之中。正因为如此,布伦塔诺并没有像冯特那样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对于这点,惠特海默评论说:“布伦塔诺或许是一位理论家而不是实验家”。而冯特心理学的继承者铁钦纳在《实验心理学的回忆》一文中,深叹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三大障碍之一。

  三、心理内容的分类

  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只有两类:一类是感觉,另一类是情感。后者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驰三个维度。这三对“情感”构成冯特的情感三度说。冯特认为情绪是这些基本情感的复杂的复合体,而对于每一基本情感都可以根据它在三维的每一维度上的定位生动地描述出来。他的情感说引起了他自己的实验室与别人的实验室的大量研究,但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冯特起初以为还有第三类元素,即神经发动之感,指由大脑发生神经流到反应器官时的主观体验,后来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放弃了这个说法。冯特发展了他的情感三度说,与统觉的关系就更加重要了。冯特以为情感来于统觉活动的时候,情感照例是统觉对于感觉内容的反应的标志。因此,情感是统觉的信号,也是它的现象的代表。但是由于冯特的扩充的情感三度说没有得到实验的证明,所以这个理论在其重要性的体现上是较为欠缺的。

  布伦塔诺则根据意动涉及内容或指向对象的不同方式,把心理现象作了分类:1.表象(观念、意动),包括感觉、想象等,如我听、我见、我想象;2.判断,包括知觉、认识和回忆等,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包括情感、意志和欲望等,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请求。在这三种心理现象中,表象是最根本的,其它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把判断简单地归结为表象或是看成是观念的结合。判断是不同于表象的心理现象,它并不只使对象呈现在自己面前,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对“对象”采取一种理智的态度,即要肯定或否定对象,所以,判断具有肯定或否定、真或假、对或错的意向关系的对立。但由于判断只是对意识对象的接受或拒绝,因此判断的真或假就不在于其内容是否与事物相符合,而只在于判断是否具有自明性。关于判断的理论构成了布伦塔诺后来的知识论的基础。爱憎和判断一样,也包括一个意向关系的对立,我们必须对对象表明态度———喜欢或不喜欢、爱或恨。布伦塔诺认为爱憎现象也存在着能够发现由本身表明为正确的爱与恨的行为,最终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具有不容置疑的自明性的价值判断。关于爱憎观的理论是布伦塔诺伦理学的基础。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