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工商管理

百科 > 管理类型 > 工商管理

1.什么是工商管理

根据素质教育中关于工商管理的一般理解:大学里设立工商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专业基本素质,适应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从事企业管理,策划,咨询,教学和培训,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因此,学习者需要有一定的领导潜能。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下设的二级专业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否则你学起来会比较艰苦,压力也会很大。另一方面,工商管理的学习者应当对所有学科都有一定的兴趣,而且发展比较平衡,并善于关注社会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善于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学生更适合选择工商管理专业。

2.工商管理的专业设置

目前,我国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但各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科方向又各具特色.。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囊括了“工商管理类”从本科到博士所有学位和培养项目,是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企业管理是国家的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拥有管理工程专业国内第一个博士点,其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属国家重点学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1983年)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管理学院,其工商管理教育独具国际化特色,它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和马里兰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的管理学院以及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普华永道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等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与工商管理相近的专业有:国际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企业管理重在培养能在各类企业及组织中从事跨国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侧重于培养从事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工商管理的专业内容

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削减商业成本,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工商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的主体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西方企业管理(英文)、运作管理、质量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商务策划、组织行为学、研究与开发、项目管理、管理沟通、企业管理专题、企业管理软件、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此外,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该专业还有很多外出实习、实践的机会,如:进行社会调查,到企业进行管理实习,或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实际工作的能力。

4.工商管理的专业前景

目前,在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和商业亟需与世界标准接轨,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类的人才在我国现有的环境下严重供不应求,该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完成学业,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把握机会认真锻炼,任何一家有前途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能为同学们提供一展抱负的空间。

此外,该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就是参加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培训。目前,MBA是国际公认的极有发展前途的学位,学位持有者不仅可在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任职,也可在金融机构、经纪(中介)机构、商务咨询机构、企业诊断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基金组织等各种企事业单位任高层领导职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进,民营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一批职业企业家的成长。可以预见,在中国的人才市场上,对MBA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5.工商管理的毕业生

(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公司、企业、政府部门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就业渠道:

1、传统的市场经营管理职位,在这一岗位上你必须从基层做起,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目前,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自身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2、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你可以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就职,从事招聘、培训、薪酬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3、物流管理职位,可以融会贯通管理学的知识进入物流行业,目前一些对外贸易方面的物流岗位薪资待遇较好,其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

另外,还可以到管理咨询公司做策划顾问,或者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有的行业和公司还会提供业务提成等业绩奖励。需要提醒的是,市场营销对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有切入点,具体到工商管理专业来说,从事市场管理和策划方面的工作可能更合适一些。

6.工商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困惑与途径分析[1]

  一、工商管理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大学开设不过十几年,但是发展极为迅速,该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专业,全国一般的院校,即使是一些师范类院校也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从广义上讲,工商管理专业所包含的专业领域比较广,每个专业所学课程也较多、较杂,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很多课程。工商管理类专业下设的二级专业在每个高校都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二、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的困惑分析

  在中国经济从量向质的转变过程中,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为我国人才吸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据权威机构统计预测,我国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应用型的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未来全国企业与政府对工商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210万人左右,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政府及其他行业需求约为8O万人、80多万人、5O万人。目前我国每年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约为9.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政府及其他机构需求分别为4万人、3万人、2.5万人。而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仅仅有5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1万人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导致需求远远大于供给。面对中国现行存在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全国高校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应该一片大好,但是从一些高校反映出的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为何呢?不得不让人产生了一些困惑。

  三、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作为全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大类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短板集中体现在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不符合市场要求,产生了一些市场错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严重缺乏

  现行的许多大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上,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以应试教育方式为主,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记笔记,考试的时候背笔记应付考试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互动环节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不是很主动地提问、答问,倾向于被动的老师抽人的方式。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流于形式,重“量”却不重“质”。从一些大学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内容来看明确且丰富,实践课程也足够多,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或许由于扩招的原因,学校的场地、设备、设施、经费等大大受到了限制,在实践环节中,由于学生量大的原因,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经历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思考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不重视,同时很多在校的老师也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有这些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脱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2.缺乏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特色

  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宽泛但不集中,一般的高校都要学习财务、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远远不够,导致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之间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当然所谓的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很多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学完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感觉什么都知晓一点点,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非常迷茫,真正具体到某一部门、某一工作岗位就无所适从,自信心严重缺乏。从微观层面来说,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很多高校就业率低下的一个原因;从宏观的层面来讲,学校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形式并无自身特色,这样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3.教学内容与结果不符合市场需求

  首先是教学内容,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形式等做得再好,如果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国内现行的很多管理经济知识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当然在引进的过程中也在吸收,但国外最新信息、最新知识与理论真正要传播并被吸纳到中国,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或许和部分高校教师一般不看外文原著和外文文献造成的,无法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只能等国人吸纳并发表出来才有可能了解最新的知识。所以部分国内教材一般都是国外很陈旧且久远的东西。其次,依据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什么高级人才、实用型人才等,再看看每年学生就业的岗位与形势,就会发现培养的目标过于好高骛远,和所宣称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没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出来,也可以发现很多的计划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学生一毕业,似乎也就算完成了一桩很大的工作一样,但国内还很少有高校建立一种专业评价机制,对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学生素质进行评估,以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四、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分析。

  在这里,我们不谈具体的工作方案,如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率等,而是从培育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可实现的培养目标。首先,一个专业的发展离开了市场需求,那么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想要培养出社会受欢迎的工商管理人才,就应该清楚明白、知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每年都应该开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项调研,编制调研报告,特别是高校所处的城市用人单位的调查,这些都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的机制。其次,在了解社会需求后,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一个可实现、可考核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在进一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加大纵深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横向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未来需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在哪儿,适合什么专业方向,当然这个宽度的把握每个高校应有不同。而对纵向知识的培养,对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生自身特色的一个体现。

  (2)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存在,再加上学生、教师本身的轻视,使课时量本来就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管理是一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时应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形态,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放在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

  首先是在工作量上,不应该以课时量来计算;其次应该让学生“走出去”,不要拘泥于学校的实践训练基地去参观参观就算了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企业去实践,亲身去体会,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有目的地培养管理能力,熟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工作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

  (3)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没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要想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难度是很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中,一般以单一的讲授为主,对管理理论的认识限于理论的理解,在教学中“照本宣科” 的现象不可避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应用型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 两条途径加以改善。

  所谓“走出去”,一是鼓励在校的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让他们学习企业的运作模式、各部门的管理经验;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创业,创业的过程也就是积累与学习经验的过程,实现从学术型教师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兼具的复合型教师转变。所谓“请进来”,就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邀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与管理经验,这样,对学生更具有激励性与说服力。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