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信息过载

百科 > 信息管理术语 > 信息过载

1.信息过载的原因

  人们接受了太多信息,却无法有效整合,组织及内化成自己需要的信息,以致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受传者对信息反映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的数据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性的选择。

  • 客观原因

  (1)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扩张:表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范围扩大,物质信息采集从宏观(天体、宇宙)向微观(粒子、基因)纵深发展,经济、社会信息随着经济活动加剧得到空前的开发,信息资源总量呈爆炸式增长。20世纪60年代信息总量约72亿字符,80年代信息总量约500万亿字符,1995年的知识总量是1985年的2400倍。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期约每10年增加一倍,每3年增加一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约四五百万篇,出版科技期刊约为5万种,报纸6万种。世界上每天的出版量业已达到1000本之多。

  (2)信息的重复性:纸本资源为了维持信息新颖性及正确性,要不定期的进行修订,但内容与旧版的重复度较高。同样,电子资源因具备容易编辑、复制及传播等特性,使得同一份信息可以多种不同方式传播,造成包括内容重复、观点重复等状况,使人可能在短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索到相同的信息。这种现象增加了信息接收的频次,会影响到工作品质及效率。

  (3)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生产、传播、加工、处理、存储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造成了信息密集化、多样化、高速化传播,使得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日趋稠密。比如现代社会人们常用的通讯、网络等信息获取工具,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快速及便利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过量的后果。

  (4)信息传播中存在缺陷或障碍:在信息的交流、处理、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信息、制造或传播垃圾信息,使信息传播中出现人为的或技术上的噪音。从而加剧了信息泛滥。一般而言,信息传播的缺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传递工具方面的缺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大多是借助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在表达方面很可能存在语义不清、措辞不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的障碍。还存在着信息传递工具在加工、传播信息过程中因技术不稳定、不完善问题而造成的信息混乱无序。②组织结构上的缺陷:如果组织层次过多,机构过于庞大,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必然要遇到障碍,甚至造成曲解、衰竭、变异和紊乱。③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的缺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因个人见解、立场、态度的差异,人们在传递信息时会出现各种不同“噪音”。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信息传播中的缺陷和障碍最有力而常见的体现就是搜索引擎的局限性。

  • 主观原因

  (1)对于信息科技的过度依赖和崇拜:Hensiak指出,信息过量产生之因除了新信息科技的发展外,另一因素为人们对于新信息科技的崇拜,使得人们相信信息越多越好,忽视信息品质。

  (2)信息强迫与缺乏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搜集处理信息时,个体会强迫自己去了解全面的信息,产生害怕信息被遗漏的心理现象,使信息选择面临压力和困难。因此个体应当学会了解自身信息需求,做好优先顺序排列。Wurman认为,现代人在搜集信息时很少深思应该阅读及不需阅读哪些信息,并耗费许多记忆空间于无用信息的吸收。

  (3)职业与工作性质:研究表明,信息过量的现象与职业性质或工作环境密不可分。从过程的观点来看,信息过载可能同工作过程中诸多变量相关。

2.信息过载的影响

  1. 信息过载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因为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有时会不知从何开始从何结束,当这些信息被阅读完毕,新的信息又来了。另外就是信息内容的重复,这两方面都会让我们感到烦躁。

  2. 信息过载的烦躁初始于信息过少时的烦躁。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信息强迫现象的人,在信息过少的时候,会感觉与世界脱轨,会有烦躁心理,然后会想方设法获取更多信息。久而久之,信息量就大了,这时又会有信息过载的烦躁。

  3. 决策及工作效率低下:Wheelwright(1995)等人认为,信息过载会影响交换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和个人工作的专心程度,因此可能会对个人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4. 生理及心理问题。信息过载对于个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渐增之压力,且伴随该压力而来的是产生心理、生理及社会之问题。

  5. 对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信息过量同样会对人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造成社会组成成员的疏离、爱心与同情心的减小、自我教育能力的降低等问题。

  6. 心理矿工现象:面对过度的刺激,重要的信息和不重要的信息之间的界限很容易消失。社会和个人都会发展出一些心理机制,以保护自己的灵魂不受信息过载的影响。这种机制既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有一定危害。面临着处理过多数据的压力,个人可能会采取“心理旷工”(psychological absenteeism)的方法,以躲避责任和决策,将其灵魂与现实隔离,追求各种感官的满足来替代理解,正如眼睛的瞳孔因为强光而缩小一样,心灵的感受器也因为过多的信息而缩小。

  7. 刻意求简现象:这是一种刻意追求简化的倾向,是由于数据太多而不得不丢弃一部分。在大众传媒中,这种简化可以缓和受折磨的大脑的紧张程度,比如在电视节目中尽量少地报道国际新闻,将其内容减少成为标题新闻。

3.信息过载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信息政策法规。加强信息行业对信息的组织和标引进行规范,对信息准入和上载信息进行规范,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达到有效的资源管理;建立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执法和监督机制,从而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确定性,保障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2. 用信息构建来组织信息, 塑造网络信息环境:信息过量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用户无法理解所要的信息,所以从用户角度出发,构建信息空间的“信息构建”成为网络时代的呼唤。

  3. 采用信息过滤, 减轻认知负担:为了帮助用户查找真正需要的信息, 标记与屏蔽和用户毫不相关的信息, 已成为避免信息过载的重要途径。信息过滤就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 运用一定的标准和工具, 从动态的信息流中抽取出符用户个性化需求, 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子集的技术。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提供长期的信息服务, 节约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 剔除用户不需要的信息, 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 从而克服网络信息用户所面临的信息过量。信息过滤的主要流程是识别用户信息需求、建立用户需求模型, 构建文本向量空间模型, 进行用户模板与文本的匹配和信息推送, 再利用反馈机制,不断改进需求模型, 改善信息过滤效果。

  4. 运用智能代理,提供网络信息检索服务:智能代理通过感知、学习、推理及行动,在基于知识库的训练后模仿人类社会的行为,自动检索大量数据,探寻事件模式,提供简单易懂的分析信息,提高个人和系统的工作效率,并能推测出用户的意图, 自主制订、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成为解决信息过载的有效途径之一。

  5. 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6. 分清主次,制定目标,将信息建立联系,可以精简信息。人类是信息的消费者,但是每个人能消费的信息是有限的。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精简信息的吸收需要努力。记住,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把不重要的事实减到最少,才能给重要的信息留下认知的空间。

  7. 停止无用习惯,分类整理信息流。

  8. 个性化信息定制:只订阅或阅读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其它的内容不要强迫自己去深入了解。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分级阅读是优先阅读重要的信息源,其它的可看可不看。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