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错觉理论

百科 > 经济理论 > 错觉理论

1.什么是错觉理论

错觉理论是指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是各种物品与劳务价格都下降,但企业会更关注自己的产品,没有看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只觉得自己的产品价格下降了。由产品价格下降得出市场供大于求的悲观判断,从而就减少生产,引起总供给减少。同样,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也会没看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升,而误以为只有自己的产品价格上升了,从而作出市场供小于求的乐观判断,从而就增加生产,引起总供给增加。当物价水平变动时,企业产生的这些错觉会使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这些错觉是因为企业家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并不能总拥有充分的信息,判断发生失误,在长期中,他们当然会纠正这些失误,但在短期中这些失误是难免的。

2.错觉理论的介绍

错觉理论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理论是错觉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售其产品的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了反应,而这种反应引起了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为了说明这种理论的作用,假设物价总水平降到低于预期水平。当供给者看到他们产品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

例如,种小麦的农民在注意到他们作为消费者购买的许多物品价格之前先注意到小麦价格的下降。他们可能从这种观察中推论出,生产小麦的报酬暂时是低的,而且他们的反应可能是减少他们所供给的小麦。同样,工人在注意到他们购买的物品价格下降之前先注意到他们的名义工资下降。他们会推论出,工作的报酬暂时低了,并作出减少他们供给的劳动量的反应。在这两种情况下,低物价水平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这些错觉引起供给者对较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