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社会运行机制

百科 > 创新机制 > 社会运行机制

1.什么是社会运行机制

机制”概念已成为各个学科广泛使用的专业术语,其含义已经从原来专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申为泛指事物之间比较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运行机制根据空间范围的不同,有以下二个方面的解释:

1、社会运行机制是指社会运行中所遵循的规律或所形成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2、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企业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它的功能主要是使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中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

2.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1]

社会运行机制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稳定性

任何机制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系统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定的因果关系。机制的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规律的作用。规律的必然性就是机制因果关系的稳定性,它决定着机制作用的方向和趋势。人类对社会运行中的机制的认识和运用,就是对于社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关系的确定性的自觉把握。社会机制表现和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体现为某种较为稳定的运作模式。

2、自组织性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使得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激发、相互制约,产生联动作用和综合效应,这就是机制的作用。机制一旦形成,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运行系统,所包含的各种相互关系就会自发地起作用。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

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迅速地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在这里,机制发挥着自组织的作用,良好的机制塑造了人的素质和行为。这种自适应系统使人的任何行为都自动进入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系统,通过各种方式反过来影响其下一步的行动。在这样的系统运行机制下,人们的良性行为会自动产生对于自身的良性作用,而恶性行为则会受到制约、惩罚和纠正。

3、整体性

机制是系统的一种作用方式,系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整体性。一个机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具有系统的固有特征:各种要素由于机制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整合,所形成的整体功能一般而言应大于或优于整合之前单个主体功能简单相加之和。如果各个要素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没有关联,那么也就无所谓机制的产生。

因此,机制是与系统整体结构相关的整体性功能,机制论思维也就是整体性思维。社会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自组织系统,它本身是整体性的。社会运行的机制具有社会整体性,它不同于自然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社会的人有意识的活动所造成的整体性,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机制。

4、择优性

社会机制研究的核心是解决它的最优化问题。一般来说,社会运行并不总是能够实现良性的状态,而是呈现为良性、中性、恶性三种性质的运行状态交互作用和不断转化的过程。社会运行的常态是中性运行状态,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平稳向前发展;理想态是良性运行状态,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而无论是在良性运行状态还是中性运行状态下,都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或方面存在恶性运行的情况。

机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构和设计社会的控制机制、整合机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及激励机制,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状态的形成,实现最佳发展效能。人们设计、建构、选择和优化社会机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功能,即通过社会机制优化来实现社会系统优化和效能优化。

3.社会运行机制与技术创新型企业

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社会运行机制具有正反馈性,即由于它的作用,技术创新型企业向社会不断推出优质新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上形成较高的技术创新信誉和声誉,使企业更经济、更多地从社会中获得新的技术创新需求,以及科技信息、科技人才、资金等社会创新资源,进而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这种正反馈社会运行机制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得以成长的社会基础。建设这样的社会运行机制,既要依靠社会又要依靠企业自身。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治、经济、科技体制的建设,为形成这种机制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建设自己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形成这种机制。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