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生态经济学

百科 > 经济学分支学科 > 生态经济学

1.生态经济学概述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创建的。美国海洋学家莱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首次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几年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太空船经济理论”等。

  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人类社会经济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要同其生态环境相适应,是一切社会和一切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2.生态经济学的特点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特点是:

  ①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结合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上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②层次性。从纵向来说,包括全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农田生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草原生态经济、水域生态经济和城市生态经济等。其下还可以再加划分,如农田生态经济,又包括水田生态经济、旱田生态经济,并可再按主要作物分别研究其生态经济问题。从横向来说,包括各种层次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

  ③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研究要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情或地区情况为依据。

  ④战略性。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不仅追求局部和近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要保持全局和长远的经济效益,永久保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的目标是使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优化,从宏观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出方向,因此具有战略意义。

3.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①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②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③生态经济管理。计划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④生态经济史。生态经济问题一方面有历史普遍性,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历史的阶段性。进行生态经济史研究,可以探明其发展的规律性,指导现实生态经济建设。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