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战略成本管理

百科 > 成本管理类型 > 战略成本管理

1.何谓战略成本管理

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企业必须强化战略意识,进行战略思维战略管理

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却经常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例如,当电信运营商为一个大客户提供电路出租时,为了保证电路安全,运营商往往要为其提供相同带宽的备份电路(有时是客户未付费的),企业可能为之付出了相应的质量成本和维护成本,但应看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电路安全得到了保障,这相应也就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也就留住了客户。相反,如果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提供小带宽备份电路或不提供备份电路,那么一旦出现电路故障,很可能客户就会流失。因此降低成本不是惟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一切降低成本的措施也都应以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作为决定取舍的目标,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2.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1]

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了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

罗宾·库帕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指运用成本管理技术,使得公司在提高战略地位的同时降低成本。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主要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该从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入手,对企业成本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和管理。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企业为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为顾客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价值链分析就是要通过战略上对行业价值链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从企业内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从竞争对手分析以了解对手的价值链,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了价值链的各种战略。它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等。

2.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它构成了成本的决定性因素,跳出了传统成本管理中将产量作为成本高低的唯一驱动因素。相反,战略成本管理认为,影响成本大小的因素很多,数量不能反映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成本动因分析已经摒弃了传统成本分析中狭隘地以会计科目、产量等少量的因素分析方法,而代之以更宽广、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和了解成本。“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控制成本动因。企业只有控制其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二是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企业可研究分析如何重新设计、组合其主要价值链,如产品设计、生产、营销、运送等,重新取得成本优势,提高竞争力。

3.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4.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

5.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关系[2]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简单的“降低成本”,强调以企业内部价值链耗费为基础,通过管理手段对现实生产活动加以指导、规范和约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成本,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其弊端突出表现为缺乏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丧失了成本管理前瞻性,约束了成本管理创新,难以与战略管理协调,不能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

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关注企业在不同战略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主要是指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或者使成本小幅升高,而使产品使用价值大幅提高,进而产生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其不仅拓宽了成本管理空间范围,将成本管理对象从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活动延伸到企业外部活动,而且拓宽了成本管理时间范围,将成本管理的时间跨度从日常管理的层次提升到战略管理层次,同时也创新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了战略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战略成本的提出基于战略管理需要,是将成本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以有利于企业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6.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1]

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对于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整合与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是在充分适应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的层面逐步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了丰富的指导。企业应当围绕核心竞争力制定战略,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实质上这是一种基于优势而建立起来的战略。战略说到底是现代竞争,是理性竞争,企业在竞争中不仅要选择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放弃什么。核心竞争力战略从这几个方面都可以给企业做出答案。

核心竞争力战略是在“基于时间的战略”向“基于能力的战略”转变过程中提出的。其中,基于能力的战略进一步充实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内涵。事实上,已经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引申到了战略层面。

基于能力的战略存在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企业战略的基本因素不是产品和市场,而是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越长就越复杂,将它转化成一种能力就越困难。不过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其他的竞争者也就越难以仿效,价值也就越高。第二,企业要获得竞争中的优势,必须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转化为战略能力,并能够不断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通过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第三,企业不断投资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不断的投资改造,将传统的战略业务单位及其功能联系起来,并确定核心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也就是在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适应于外部环境变化,集聚核心业务、开发核心技术和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的一整套战略。

现代企业越发重视并关注资源与环境,对于内部的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等予以了更多的关注。然而,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一种差异性选择。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企业对于外界信息相对对称。

随着行业与地域的隔阂与限制的逐步取消,企业从政策、信息独享、专有权等特殊渠道获得利益的方式越来越少。面对几近相同的外部市场环境,如何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成为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战略成本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保障。

7.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2]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由于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而战略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很好的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成本是战略决策的关键,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的成本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其次,战略成本管理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再次,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应用和实施,有利于更新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

在我国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另外,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经营管理服。

第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应用和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石,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有助于我国企业从战略的角度把握企业的成本管理。通过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作业成本法等各种方法,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从仅限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利用不同的成本管理重点来支持企业不同的竞争战略。

8.战略成本管理在湘衡盐矿的应用[2]

湘衡盐矿在2003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根据盐品种的单一性和同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明确提出成本领先战略:第一步用两年时间实现盐矿再造,即在职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翻一番;第二步使湘衡盐矿产能在全国井矿盐企业中占据第一,质量、消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在实施第一步发展战略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走访了江西、湖北各盐矿,了解国内制盐行业发展水平,在项目设计时,明确提出正常生产时吨盐耗汽不超过1.15吨,比原制盐装置降低0.19吨;卤水净化引进国外石灰-CO2净化技术,使吨盐卤水净化成本控制在9元左右,比当时国内实行的石灰-纯碱法降低11元;同时优化工艺设计,将伴随制盐分离出来的芒硝由原来直接排放改为回收出售,这样既降低了盐的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制盐的冷凝水由直接排放改为回收作锅炉用水,由于该水温度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吨汽耗煤量;在项目投资上,通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整合原有资源,包括栈桥共投资1.1亿元,实现了产量翻一番。

在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时,先后派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赴奥利地、德国、瑞士进行考察,回国后,针对湘衡盐矿卤水首次提出Ⅵ效生产工艺,力争吨盐耗汽降为0.9吨;在热电厂150T/H锅炉设计中提出1吨煤(发热量5200大卡)产6吨汽的要求;同时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重新构架,取消了大包盐人工堆码,改为托盘、叉车堆码;将输栈桥盐由原来的直接输大包盐改为先输散盐,再进行包装,以减少破包率及输送皮带维修;对制盐排放的废水进行回收,再重新送矿山采卤,这样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抽水系统改造资金;同时依托总公司,较好地实现了项目融资,由于总公司权益资金的投入,优化了湘衡盐矿资本结构,降低了财务费用,避免利润费用化。

氯酸钠、双氧水项目既是湘衡盐矿实现“盐化并举”的战略,也是湘衡盐矿战略成本管理的体现。在成本上预计有以下几个方面将领先于竞争对手:一是正在建设的85万吨盐硝联产项目投产后湘衡盐矿每年将生产6万~7万吨粉盐,而粉盐价格十分低廉,如用在氯酸钠项目,则可以降低氯酸钠用盐成本;二是湘衡盐矿正在建设中的150T/H锅炉投产运行后,预计每小时产生1000KW左右电力富余,因电力的垄断性,富余的电力送上网后是没有收入的,因此如将这多余的电力用作氯酸钠项目将减少氯酸钠用电成本;三是生产氯酸钠时放出氢气,而氢气刚好是双氧水原料,这样降低双氧水成本。

在平时日常管理活动中,根据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制定了一系列成本管理制度,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如为了迎接新项目投产,新成立了维修厂,将全矿维修人员统一集中,以保证在增加产量、增加设备情况下,不增加维修工。煤炭是我矿第一成本,为了降低煤炭采购成本,实行按质论价,为了避免在质量上弄虚作假,新上了一套煤炭取样装置和全自动化验装置,杜绝了煤炭取样、化验人为因素。对于平时成本发生情况按月通报,按季分析,年底考核,增强了职工成本意志。对于未来的发展,企业应通过内部挖潜,降低成本,增强效益。具体来讲,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由于吨袋盐成本比大包盐少20元,散盐成本比大包盐少30元,因此应加强吨袋盐、散盐引导消费,力争到2009年底大化工盐全部以吨袋盐或散盐形式销售,这样既可以增强我矿赢利能力,又可以降低客户采购成本,提升客户价值。

2.到2008年末,湘衡盐矿借款达到2.5亿元,年财务费用突破1700万元,因此应加强与总公司的合作,加强资金管理,将资金成本降到最低。

3.正在论证中的氯酸钠项目,由于能耗较高,因此应加强对电解槽的了解、论证,努力降低电量消耗。同时由于电压等级不同,电力价格也不一样,因此应加强不同等级电压电网投资的比较,力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