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农业规模经济

百科 > 规模经济 > 农业规模经济

1.什么是农业规模经济

农业规模经济是指农业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和产出的增加。

2.农业规模经济的途径[1]

农业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得:一是内部规模经济,二是外部规模经济。

(1)农业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农业产出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单位成本下降。如在种植业中通过土地规模的扩大,物质技术的适量投入以及劳动力的节省,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等而取得的规模效益即属于农业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农业内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农产品成本中可变费用虽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固定成本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并不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必然会随产出量的增加而减少,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二是随着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分工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可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品中分摊的劳动方费用,从而降低成本,获得规模经济

(2)农业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不承担农业成本支出而获得的利益,包括与农业规模无关的市场条件、物质技术服务的改善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农业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产品市场兴旺,各农业生产单位因产品销路畅达而持续增加生产,普遍获得内部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了成本。二是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内部的分工和农业服务化体系的完善,使整个农业部门都能得到效率更高的服务,从而降低了各个生产单位的成本,分享了社会分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三是农业生产单位不付任何费用而从其它方面得到的利益,如无偿使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和无偿利用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所带动的劳动力素质提高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3.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条件

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虽然可以提高农业规模收益,但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却又是有条件的:

首先,一定的土地面积投入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基础。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不仅单位土地面积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而且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也是一个固定量。如果土地数量不变,其它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使再多,也不可能由此扩大生产规模,也不可能与土地进行有效配合而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在农业中,一定的土地面积投入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基础。

其次,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农业规模经济实现的重要条件。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不外是特定的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组成及其投入组合比例的反映。因此,在农业中,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通过促进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不断改变稀缺资源对生产规模扩张的约束,从而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率。由此可见,农业中技术水平的进步是决定农业生产规模的关键,没有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中的规模经济将会失去存在的依托。

再次,市场的发展是获得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某种产品而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必须以拥有一定的市场容量为前提。否则,即使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成本下降了,由规模扩大、成本下降所带来的收益,也不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可能获得的技术上的规模经济效益,就不能转化为价值上的规模经济效益,这时,规模扩大不仅不能带来规模经济,相反还带来了规模不经济。因此,离开了一定的市场,农业中的规模经济效益就失去了获得的前提。

就我国目前而言,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可以有多种途径:(1)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的适度集中:(2)在不增加土地数量的情况下,增加对同一块土地的资金、技术投入;(3)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把生产、再生产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4)通过其它各种形式,以利益为纽带,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