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东盟东部增长区

百科 > 区域经济模式 > 东盟东部增长区

1.东盟东部增长区的简介

东盟东部增长区(简称BIMP-EAGA,以下简称增长区)是东盟内三个次区域合作之一,指包含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州(Sarawak)、沙巴州(Sabah)和纳闽岛(Labuan),印尼东部的加里曼丹(Kalimantan)、苏拉威西(Sulawesi)、伊利安查亚(Irian Jaya)和马鲁古群岛(Maluku),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Mindanao)和巴拉望岛(Pahlawan),以及文莱(Brunei)全部地区,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万。另外两个东盟次区域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和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经济发展区。东盟东部增长区所处区域,除文莱外,均为马、印尼、菲三国偏远和不发达地区。

增长区成立以来,积极促进区域内国家相关地区在航空、海运、电信、旅游等领域进行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为进一步促进增长区的建设,目前,增长区确定了一批旗舰项目,包括增加陆、海、空联系、低成本住房、清真食品加工、椰子油、棕榈油加工、海水养殖、游艇和潜水等,由各个工作组分别牵头组织实施。2005年,增长区制定了今后10年经济发展的路线图,确定了四大合作领域: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农业产业和自然资源;旅游和中小城市企业发展。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二届增长区峰会已批准实施路线图。根据路线图,在2006-2010的五年中,增长区各成员之间将实现区域间贸易和重点投资领域10%增长,旅游业20%的增长。

2.东盟东部增长区的成立背景

增长区的概念最早由当时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于1992年提出,得到了区内其它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1994年3月,增长区在菲律宾达沃市(Dawao)正式成立。

增长区启动后,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厄尔尼诺气候、90年代末区域内部分地区恶化的安全形势等不利因素影响了各方面对该区域的印象和信心,导致旅游下降、贸易减少、投资信心减退,严重打击了增长区的运作。

金融危机结束后,随着东盟国家经济逐步恢复,东盟东部增长区经济合作又提上议事日程。在2001年11月于文莱召开的第七届东盟领导人峰会上,四国领导人表达了继续推动东盟东部增长区的承诺和支持。随后,增长区对合作模式和重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长区对区域合作机制做了重新调整,成立了增长区促进中心、工作小组和增长区商务理事会。在合作模式上,在推动区域内贸易的同时,加大发展与其他区域外和全球其他市场的经贸联系,促进跨境贸易、优势互补、产业合作、价值链管理

3.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发展进程

2003年9月10-12日东盟东部增长区(以下简称增长区)第11次高官会和第8届部长会在菲律宾达沃市召开,此次会议决定对增长区的结构进行更改,将原来的13个工作小组改变成四个工作组,即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能源、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组,分别由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负责牵头。

2003年10月,第一届东盟东部增长区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上,次区域各国领导人提出了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路,包括制定更有吸引力的区域贸易与投资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加大对农业和旅游的支持、改善区域内交通等。

在2005年12月举行的东盟东部成长区第二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各国在航空和航海领域的联系;改善航空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批准了成长区2006年至2010年发展路线图,以推动各方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技术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与会领导人还表示欢迎澳大利亚及中国参与上述成长区的发展。

2007年1月12日,第三届东盟东部增长区(BIMP-EAGA)首脑峰会在菲律宾宿务举行。文莱苏丹博尔基亚、马来西亚首相巴达维、印尼总统苏西诺和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出席了峰会。四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就深化四国之间在经济、安全、能源、环保、社会和文化方面合作进行了讨论。领导人们重申,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发展,缩小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差距,推动东盟一体化的进程。领导人对执行“东盟东部增长区路线图”(BIMP-EAGA ROADMAP)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并一致同意将加强增长区的空中联系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会后,四国签署了《增加航线的谅解备忘录》(MOU on Expansion of Air Linkages),相互开放文莱斯里巴加湾(Bandar Seri Begawan)、印尼巴里巴板(Balikpapan)和坤甸(Pontianak)、马来西亚哥达基纳巴卢(Kota Kinabalu)和古晋(Kuching)以及菲律宾达沃(Davao)和三宝颜(Zamboanga)的第五航权。

4.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合作机制

增长区设立了高官会和部长级会议(SOM/MM),至2007年底,共召开了15次高官会和12次部长会。增长区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哥达京拿巴鲁(Kota Kinabalu)设有增长区促进中心(Facilitation Center),作为高官会议和部长级会议的秘书处,主要协调和促进次区域四国政府部门涉及增长区的合作活动。促进中心设有4个工作组(WGC),分别是中小企业发展(SMED)、联合旅游发展(JTD)、自然资源发展(NRD)、运输、基础设施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TIID)。增长区成立了民间机构——增长区商务理事会(BIMP——EAGA Business Council),作为第五方(The Fifth Party)参加增长区各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增长区四国还分别设立国家秘书处(National Secretariats),作为增长区促进中心在四国内对应部门,为各自国家内相关项目和活动进行协调和促进。

增长区成立13年来,进展缓慢,各重点领域里成效不多。为促进更快发展,增长区开始积极引进国际合作伙伴,力求借助国际力量,改进进展缓慢的局面。除积极与亚洲开发银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组织开展项目合作外,2004年10月22日,东盟东部成长区与澳大利亚北方领土政府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澳大利亚北方地方政府由增长区观察员升格为“发展伙伴”(Development Partner),成为东盟东部成长区第一个发展伙伴。2005年9月21日在文莱举行的第10届增长区部长会议一致同意邀请中国成为发展伙伴, 9月29日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与东盟经济部长磋商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代表中国政府表示接受邀请。在2005年12月11日举行的东盟东部成长区峰会上,与会四国领导人表示欢迎中国成为东盟东部成长区发展伙伴。

5.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合作内容

增长区的目标是促进区内四国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四国之间以及老东盟六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

主要途径有

1、促进区内人员、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共享区内的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

3、加强各成员经济的互补。

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战略

1、重点领域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旅游、运输、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优先发展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

2、协调自然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3、协调区域整合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和实施,积极鼓励私有部门的参与。

4、为有效实施路线图和行动计划,加强东盟东部增长区机制和机构建设。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