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到汉武帝寇可往,我亦可往,攻守之势异形;再到唐太宗称天可汗,俯瞰四邻未有不从者,华夏几千年来在战斗中磨砺,在沙场上成长,奠定了九州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千年的文明精神。

近代历史是屈辱的,却也是可歌可泣的,无数的英烈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他们用鲜红的血液和滚烫的爱国情怀以及宝贵的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不屈,前仆后继,勿忘国耻,为抗战而勇往直前,而今抗战早已胜利,作为后人,我们无不缅怀先烈,可是我们却谁都没有资格替先烈们说原谅!让我们一起听听部分先烈铿锵的誓词,就知道笔者所言非虚。

“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这是蔡炳炎的妻子落叶归根,从美国返回大陆定居,将珍藏了半个世纪的蔡炳炎将军的两封家书交给了政府,而以上一句话就是其中一封家书中的节选。话语平平无奇,却无不显示了蔡炳炎将军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那种誓死抗战的决心。

37年全面抗战爆发,蔡炳炎奉命率部抵达罗店设防。入夜发现敌军,在接近阵地50米时大战爆发,经过殊死搏杀,日军被全歼。第二天一早,以一团的兵力向占据陆家宅的日军发起了进攻,谁曾想日军有援军抵达,且展开了拼死反攻,部对损失惨重,而他亲率一营兵力与日军反复冲杀,战斗中被击中而牺牲,此时蔡炳炎35岁。

蔡炳炎将军就是与日军的战斗中而逝,他虽牺牲,可是其家书中所表达出的精神却是永不磨灭的,那份赤字之心,那份爱国热情隔着文字都能品味而出,是多么的壮怀激烈啊。

“母如马革裹尸,志所愿也,希继承吾保国之志,激励士卒奋勇杀敌,是所愿也”,这是一个母亲写给自己同为保家卫国的儿子的书信,字里行间中充斥着报国情怀,那种早已置生死于外的信念令人感叹不已。

周咏南组建女兵连,自己当任连长,1943年常德会战打响,周咏南女兵连奉命保卫交通要道中渡口的任务,战争一触即发。敌人发动了多次进攻,而女兵连则也是众志成城,结果局势一度僵持,终成为白刃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女兵连各个奋勇当先,周咏南表现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虽然腿受到重伤,却仍然不曾退下前线,带伤作战,一人击毙了6个日本鬼子,此役足可见周咏南的誓死抗战,她是一抹特别靓丽的风景,告诉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39岁仍然不忘报国,只为了奉献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份力量,令人肃然起敬,女英雄的爱国情感早已跨越了书信所表达,她是英雄,真正值得学习的。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这是一封迟到了18年的家书遗言中的前半段,读后令人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母亲为国仇而踏上了抗战的道路,临死前最不能忘记的国家,也是自己的儿子,发自肺腑,当真是赚人热泪啊。

多年来,赵一曼一直都致力于反满抗日的斗争,在1935年与敌人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结果负伤,在昏迷中被俘,监狱中,敌人动用严酷刑罚,可赵一曼却自始至终不曾屈服,后来逃脱,可最终还是被逮捕,各种刑罚加身,却始终不曾令其低下高傲的头颅,民族情怀,大义面前,赵不愧是一个新时代的女英雄,至死都让敌人束手无策。

山河破碎,烽烟四起,战乱不断,可是却始终不曾击垮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因为它的脊梁是挺直的,,是不屈的,自古以来,时势下都会出现为国而战的英雄,而蔡炳炎、周咏南和赵一曼三位都是爱国情怀下的一员,他们铁骨铮铮,是中华民族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芸芸众生中的冰山一角,有如此多的英烈们前仆后继,祖国的江山只会源远流长。

虽然抗战早已胜利,无数的英烈都早已是冢中枯骨,可是国仇大于天,家恨入骨髓,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血债必须血来还,就如赵一曼的孙女在给一日本侵华老兵希望忏悔的回答中:“对不起,我不能接受!你老了,想要在良心上得到解脱,可我的国仇家恨怎么办?

是啊,我们如今的太平生活是七八十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他们南征北战,沙场冲锋,马革裹尸,才艰难的取得抗战的胜利,而今在面对敌人的忏悔,我们凭什么来代替先烈们说原谅!如果原谅敌人当年的血腥侵略,那么谁来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呢?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来源: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