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与ofo的黛钗之争

十一过去,北京迅速入了秋。假期末尾的大雾就像是摩拜与ofo的走向,让人看不太透。

继ofo A轮融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9月时表示,“ofo与摩拜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后,国庆期间,朱啸虎又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投资人都在休假,享受生活,哪有那么多谣言”的状态,配上的表情好像在嘲讽,“就你们知道的多”。

而两家的态度也很明显。10月3日,针对彭博社有关“摩拜ofo正商讨合并”的报道,ofo方面也向媒体表示,“不知情,我们也是通过网络才看到这个消息的。”

摩拜方面则回应称,“摩拜单车目前已经进入全球超过180个城市,每天提供超过3000万次骑行,技术、产品和运营效率遥遥领先。摩拜单车将继续专注于用户体验和全球拓展,不考虑合并。”

不知道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以及ofo创始人戴威是否会后悔,彼此为什么会在6月时合照并笑得灿烂。

摩拜与ofo之争,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黛玉与宝钗之争。

摩拜与ofo共占国内共享单车市场95%的份额,就像是黛钗同列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二者各有各让人欢喜的地方。

摩拜坚持着将产品研发列在第一位,就像是黛玉自持品性,虽然一定程度不讨贾母等资本的喜欢,却是在读书人消费者眼中是善骑的好车。

而ofo的温婉并包(与其他公司合作生产单车)品性,就像是宝钗,讨喜且有更快回报(成本低),更能深得贾母等资本的青睐。

黛钗围绕着宝玉(市场)展开着不断的争夺。

元妃省亲时候宝钗提醒宝玉将“绿玉”改做“绿腊”,黛玉则直接作诗一首,帮宝玉拿了最“上”。

今年4月时,ofo入驻滴滴平台,而前两天,摩拜也宣布入驻首汽约车。

截至目前,摩拜已在新加坡、英国(曼彻斯特、索尔福德、伦敦、纽卡斯尔)、日本(福冈、札幌)、意大利(米兰、弗罗伦萨)、马来西亚(沙阿兰)、泰国(曼谷)、美国(华盛顿)等地投入运营。

而ofo除中国市场外,也已经进入新加坡、英国、美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奥地利、俄罗斯、荷兰、捷克和意大利。

大观园里双葩争艳,于我们外人看来,是极赏心悦目的事情。但是对于贾母则不是,她要权衡很多,给宝玉一个更适合的,好让大观园能够更好发展,这也是朱啸虎为代表的资本的意见。

不过,有些不同的是,贾母可以做了大观园的主,但是,朱啸虎以及他背后的金沙江创投,只参与了ofo的A轮融资。而ofo目前已经融资到了E轮。在9月份莫斯科展示会上,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还曾表示,ofo拟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可能超过10亿美元。拥有众多投资方的ofo,合并与否,似乎不是一家资本就能决定的。

而国内共享单车发展到今天,就像是宝黛钗过了年少无猜的年岁,宝玉面前的选择不是黛玉就是宝钗,虽然在我们看来宝黛钗三个人似乎也可以一起生活,但是黛玉与宝钗却想争一争。

摩拜与ofo为了争夺市场,在不断地烧钱:疯狂投放单车、免费月卡种种。如果在此处回顾昔日的滴滴与快的,各种补贴虽然让消费者们喜闻乐见,但是对于资本以及公司,不过是一场激烈的内耗,于是滴滴与快的也很快在资本的推动下完成了合并。

同样鲜活的例子不过两年,2015年十一长假之后,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

资本是站在路口的“野蛮人”,尤其当公司是在靠着资本活下去的时候,资本在相应公司里的话语权就越大。

就像是黛玉丧母丧父,立身立命凭借于贾母,宝钗家道中落,也需要得到贾母青睐。没有独立活下去的能力,也就只能受摆布于他人。

何况摩拜与ofo本身的劣势也相当明显:摩拜沉浸于高质量单车提升用户体验,谋求长远发展,但高成本造价阻碍其盈利;而ofo以合作开放的形式采取大量低成本单车攻占市场,但却有着高额的维护成本也在阻碍其盈利。

两者都坚持在向市场说着不同的故事,却又在暗中“模仿”着对方的优势:传闻中摩拜第一代单车造价高达3000元,而到了lite版,造价已经控制在1000元之内;而ofo也在发布会上开始宣传自家的NFC智能锁。

而贾母之外,还有一个贾母都需要跪拜的存在:元春。元春的话就犹如当今政策,即便是贾母也不得不思量。不过在共享单车市场上,政策并没有像是元春一样倾向于一家。

目前,根据相关政策,如北京、杭州、福州、郑州、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明确规定禁止单车继续投放。单说北京的政策,要求共享单车按批次年检,抽检不合格整批需召回,同时每一辆共享单车三年必须报废或者更新,并且在日常维护上还要继续增加工作人员,越来越严的政策以及政策会增加的运营成本,就如一瓢冷水兜头浇在共享单车的头上。

而政策的进驻也代表着政府也许会在共享单车上增加更多的控制,如果摩拜与ofo能够合并,体量变大,增加变数,那么也能增加与政府之间的权衡。

加之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仍未成型,由于单车们互为替代品,谁率先收费就代表要先失去用户。可一直免费或是不断促销又难以有收入,不管对于摩拜、ofo还是它们背后的资本,这都不是长久发展的好事。

公众号接招的分析称:“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是增量市场,几乎不存在存量市场一说,很像当年的团购市场,消费方式是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新的,就连资本都是新的……这个模式想要持续下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不停有人投钱,要么迅速开始赚钱。”

如果钱已经烧到了资本想要回笼的时候,那么强扭的瓜,总是好过两个不结果的藤。

如是看来,摩拜与ofo有着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但是平衡点在哪里,以及时间还有多久,资本是否愿意再等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此处还要提及滴滴的一点是,自从滴滴入股ofo,并且派出其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ofo并担任ofo执行总裁后,滴滴系在ofo内部已经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对于最近的合并传闻,滴滴系的回应可谓强硬:“除非合并后滴滴能够保持控制权,否则暂时不会考虑。”

这与滴滴一向的作风相合,就像市场已经看不到快的以及优步中国。

不过摩拜也不是那么好“吞下”,按照文头处提及的摩拜回应,摩拜仍是一家将产品研发排在前列的公司,不会像是ofo首先考虑“量”。

如此看来,摩拜与ofo,黛玉与宝钗,一个遗世独立坚持“质本洁来”,一个性格温婉回报快讨资本喜。不过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再等一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刘路阳
来源:媒体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