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央视街坊调查“你幸福吗?”遭遇一系列的“神回复”。那么,中国少年儿童“快乐吗”的调查,所得到“回复”则更加科学。昨天,“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正式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为82.22分,说明我国少年儿童整体快乐水平较高。

“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果倍爽饮料、北大新媒体研究院和北京益普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旨在对我国少年儿童整体的快乐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课题组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研究目标“少年儿童快乐”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级层次结构模型,在确保指标集合能够完整反映和测度目标的前提下,完成对抽象目标的操作化,使其能够被测量和计算。其中,“少年儿童快乐”目标层被分解为身体健康、情绪积极、生活满足、人际和谐、人格健全、理想高远六个二级指标。

在今年5月至6月的调研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选取北京、广州、南京、成都、长沙、辽阳、阜阳7个城市的28所中小学。填答问卷的学生均为2000年以后出生。

少年儿童认为最幸福的三件事是有知心朋友、有温暖的家、健康

幸福观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包括人们对幸福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衡量幸福、用什么标准判断幸福。因此,幸福观也是一个人对自我生活价值的追求,是一个人需要水平的体现。

数据统计发现,少年儿童认为有知心朋友、有温暖的家、健康是幸福的“三大要义”。少年儿童认为,知心朋友是的幸福的第一要素,比例为63.7%。其次是有温暖的家(60.5%),这两项比例均在六成以上;依次,健康(41.9%)快乐(36.9%)、自由自在(25.5%)比例也较高;而受到尊重(17.7%)、为社会做贡献(11.8%)、事业成功(10.7%)的比例略低,均不足两成;有钱(6.6%)、有权有势(3.5%)、享受(3.2%)比例较低,不足一成。

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是比较积极向上的,朋友和家庭、健康是他们幸福的核心要素。但是,他们更崇尚个体幸福,对为社会做贡献等社会取向的幸福观认同并不高。

少年儿童认为最快乐的三件事是考了好成绩、和朋友玩、被长辈表扬

快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少年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少年儿童的成长也不仅仅是学习到知识,还要在成长中感到身心愉悦,感受到快乐。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认为最大的快乐是考了好成绩,比例高达七成(70.1%),在所列的各选项中高居榜首,超过其他选项20个以上百分点。其次,是和朋友玩,比例近五成(49.3%);被老师或父母表扬比例超过四成(42.7%)。

数据还显示,成绩、朋友、被认可是中小学生快乐的主要因素。此外,上网、被同伴赞扬也比例较高,均在两成左右。

考好成绩、和朋友一起玩、得到老师或家长表扬、被同伴赞扬,这些都是体现一个人自我价值与效能的因素,这说明中小学生非常重视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的实现。

超过三成少年儿童认为学习负担重

学习是少年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与情绪,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

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会对其主观快乐感受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不能胜任学习任务、缺乏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自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学生的主观快乐感受。尤其是学习压力,更是影响学生快乐的重要因素,与快乐指数呈现显著负相关。

本次调查发现,认为学习负担非常重的比例为6.8%,比较重的比例为25.9%,二者合计32.7%。这说明,在少年儿童中,有三成多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另外,有近半数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适中(48.5%),还有14.0%认为学习比较轻松,4.8%认为非常轻松。

性别比较发现,男生认为学习负担重的比例略高,负担非常重、比较重的比例合计比女生高6.4个百分点。认为非常轻松的比例,男生也略高于女生0.5个百分点。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小学生与初中生,根据多年研究的发现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女生由于身心发育、思维发展比男生提前,因而往往女生更能胜任学习任务。本次调查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逾三成少年儿童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

对少年儿童的情绪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比例合计37.7%,感到忧郁的比例合计31.2%,感到空虚的比例合计23.4%,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的比例28.7%,焦躁的比例合计35.4%,睡不着的比例33.3%,控制不住激愤的比例27.0%,想打人伤人的比例合计15.5%,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36.5%,想叫喊骂人的比例为18.7%。从上述各项数据看,学生常会出现的不良感受主要有孤独、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忧郁,以上均在三成以上。

对男女生的不良感受或行为比较发现,总体来说,女生不良情绪或行为比例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情感细腻,对情绪反应比较敏感。而且,从数据看,内隐性的情绪或行为如孤独、忧郁、神经敏感、焦躁、睡不着等方面比例高,外显性的情绪或行为如激愤、打人、骂人、喊叫等方面比例高。其中,差异的是激愤、想打人伤人,男生的比例均高出女生4个以上百分点。

从数据看,中学生的不良情绪比例均高于小学生,而且多数选项上比例相差较大。例如,感觉孤独的比例高出小学生15.6分点,忧郁的比例高12.5个百分点,神经铭感、情绪不稳高16.2个百分点,高15.4个百分点,注意力不集中高17.3个百分点。产生这样的差异,主要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小学生的情感、情绪觉知能力不如中学生;第二、中学生比小学生面临更多的成长压力与烦恼。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