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国汽研能够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医学、通讯、环保等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专家,对“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创新,不断地优化体系,建立规范,”9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在出席“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测试评价体系框架发布会时说道。

当天上午,C-AHI在“中国汽研”学术会议中心发布。“C-AHI由中国汽研研究制定,是立足汽车消费者、汽车企业、国家政策三位一体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公正、公开、真实的评价数据,建立中国汽车健康新标准。”中国汽研总经理万鑫铭向汽车头条App介绍。

中国汽研董事长 李开国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车内污染的关注日益提升,影响乘员健康的车内污染问题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汽车产品正快速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内污染问题需要监管。然而,消费者并没有一个直观、可靠、精准的评价体系为其购车提供参考。

此次发布的C-AHI正是围绕车内危害乘员健康的污染源,从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电磁辐射(EMR)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将车内颗粒物(PM2.5等)和车内致敏性评价(VAR)作为观察项在后续重点关注研究,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摸底凝结而成的健康指数体系。

该体系主要从健康危害风险、综合污染等级、车内气味强度、电磁辐射水平等方面,将汽车产品与乘员健康的关系显性化和定量化,从保护汽车使用者的角度评价车内环境对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危害风险将车内强致癌物质苯和甲醛在驻车、光照、行驶等不同工况下的VOC含量转化为健康危害风险值,评估车内甲醛、苯对乘员的健康危害风险高低。

综合污染等级考察车内空气综合污染情况。在不同工况下对我国现行标准管控的“五苯三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进行检测,对车内VOC综合污染等级进行评价。

车内气味强度等级评价中引入嗅辨员,对常温静止和阳光直射后车内气味强度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映车内各种挥发性有机物气味相互叠加后的效果。

EMR部分依据驾乘人员与维修人员的习惯确定电磁辐射测试点位,参考具备高认可度的国际相关导则进行评价。车内颗粒物(PM2.5等)和致敏评价作为观察项分别考察评价车辆的密闭性、净化效果及致敏源等。

未来,C-AHI这一对汽车健康评价的新准则在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将促进汽车企业产品配置设计优化,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用标准来保障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过程中的“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