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输、孩子输了会哭、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玩游戏输了发脾气、孩子总想得第一名。。。。。。

以上这些绝对可以进入父母经常苦恼的问题排行榜的前十,这样的一些情形的发生,部分原因是因为平时父母、老师或是其他成人对孩子的夸大式夸奖,比方孩子做了一件父母们很满意的事情,父母们说,你真棒,你真乖之类。

这一类夸奖,其实反而会带给孩子压力,我得保持“棒”,我得保持“乖”,不然可能爸妈会不满意了,我得是第一名,我得赢,不然,我就不够好了。

所以,不能输,那怎么办?不去尝试就不会有失败,于是就出现了开头困扰父母们的这些情形。

除了夸奖,安慰也同样会让孩子退缩,当孩子做不到时,孩子有挫败感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时候父母安慰说,别难过啦,没事的,下次再试试就好了,你可以的。。。

这些安慰,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都是在告诉孩子,“挫败”不好,你不要这样。再一次的,孩子会感觉输是不好的。

到这里,大概有人会问,不夸,不安慰,那怎解?

当孩子的行为确实让你满心欢喜时,你有感而发,不是想通过表达来操控孩子,而是想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时,你可以通过“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来代替感受。

例如:妈妈看到你在学校运动会中,参加了三个项目,跑步的项目还拿了名次,感觉好自豪啊。(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而不是评价你棒或不棒。)

不安慰可以怎么办呢?

当孩子有负向的感受时,父母对孩子感受的接纳和看见,允许他的情绪流动,才是最好的协助孩子走出这种感受的最好方式。

托马斯在·戈登博士说:“这是生命中的一个简单而又美妙的矛盾命题:当一个让你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纳的时候,他就能破茧而出,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希望如何成长,如何塑造全新的自己,是自己更有作为。”

接下来要分享的这个案例,小羊妈就是在接纳、倾听孩子后,欣喜地发现,一向怕输的小羊,居然可以是这样的。一起来看看,不安慰而是倾听,会是怎样的:(以下文字来自小羊妈:)

早上,一家三口开心地玩兔子棋,小羊一向很怕输,每次输了或者快要输的时候都会生气或干脆把棋盘弄乱。

这一次小羊又面临这样的处境了,原本不出意外他的小兔子马上要赢了,可是抽到了陷阱卡必须要掉下去,重新再来,必然就没有赢的可能性了。

他转动棋盘时也发现了这个陷阱,第一反应是抗拒,感觉马上要生气了,我立马积极倾听:"好不容易要到终点的兔子,又要掉进陷阱,真的好失望呀。"他开始沉默,只是一遍一遍地转动棋盘,转一下又退回来。

"如果没有抽到这张陷阱卡该多好呀。"我说。他还是沉默,继续转一下退回来。

"这只兔子掉下去,爸爸妈妈可能就赢了,好不甘心呀。"我继续说道。这一次,小转动棋盘没有再退回来,让他的兔子掉进了陷阱。像是轻松了一些,他说了句“再来,不要放弃!”

我当下很感动,(我的几句倾听)他放下了对必须要赢的执念。

还有后续!

晚上回家后,又要和我玩兔子棋,这一次他又抽到了陷阱卡,他领先的那只兔子又要掉下去了,即使可以移动其他的兔子来避免这只掉下去,但他还是淡定地让他掉下去,在我提示他可以选择不掉下去的时候,小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要遵守规则"。

我想或许他是以接受掉下去,来不断重建玩游戏的安全感。

择学堂微信平台(zexuetang_com),一个严肃的教育平台。共享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最走心的童书产品,最优质的学习课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