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朋友表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现阶段下,资产收益多少才能跑赢通货膨胀?

人们常用“通货膨胀”这个词来形容物价上涨,当你觉得100块买到东西越来越少,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就证明你的钱在贬值了。

我们知道,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是不能避免钱包缩水的,那么买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货币基金可以吗?

答案是不行的,4%或者5%的收益率其实还不够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能反映物价变化,是衡量通胀的一大指标。

而2016年12月官方公布的CPI指数为102.10%,比2015年12月物价上涨2.1%,如果按照官方的说法,2016年的通货膨胀率就是2.1%

很明显,这数值太低了,不符合实际啊~

因为CPI没有把房价考虑在内,要知道这两年除了虚拟货币以外,房价涨幅是最为牵动市场和人们情绪的因素了,而不含房价因素的CPI指数多年来变化比较温和,相对的滞后性就大了。

所以一般认为,流通中货币的增加量减去财富的增长量,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通货膨胀的量,也就是说

通货膨胀率=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比如去年M2增速为11.33%,GDP增速为6.7%,那么M2增速-GDP增速=4.63%

再加上不定期的加息、缩表、变相加息等政策,如果想要保证资产不缩水,最低限度,我们的投资回报率起码要在5.5%以上。

2

事实上理财产品所说的收益率、利率,都是没有经过通货膨胀 / 通货紧缩调整的,也就是说我们当其时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得到的实际收益率并不等于名义利率。

举个栗子:

假如一款理财产品的名义年利率为10%,1万元买入,一年后获得1.1万元。

假设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5%,这就意味着一年后的1.1万元已经买不到一年前的1.1万元能买下的东西了,大致买到1.05万元。

那么实际的收益率怎么计算呢?

给大家介绍一个公式——“费雪方程式”:

1+名义利率 =(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回到上面的例子,其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4.76%

所以那一年后的1.1万元相当于一年前的1.1万×(1-4.76%)≈1.05万元

3

2016年的时候,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

过去一年,我特别特别忙,有什么回报呢?

1.为了上班近点,我新买了一套房

2.因为太忙,没来得及吧原来那套卖掉

如此一来,因为懒,结果喜大普奔啦~

上文不过是一个没有考证是否属实的段子,现实中这么大的好事可能遇不上,但小一点的好事还是可以有的。

比如多多有时候很忙,很容易就会忘记了一些投资产品的到期时间,如此一来资金就会白白地在账户里头待了一段没有利息的时间,浪费呐

所以我会尽量的选择那种到期后能自动转入活期的产品,好歹也让资金吃点活期利息嘛~

事实上多多早前还给大家介绍过一类P2P产品,它比短期标的收益高、比活期理财收益好、比定期灵活、担心平台安全的时候还能及时取出本金并且不损失利息,很合适对资金流动性需求比较大的朋友。

这就是P2P阶梯利率标 / 周期标的

啥意思呢?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平台上有周周X、月月X、季季X这样的标的,它们的特点是固定期限内(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不能取出,但期限一过,本息就会转入下一个周期,享受阶梯式增加的利息。

举个例子:

大家看到这张图里头的收益率是呈阶梯式增长的,一个月比一个月高,对应的固定期限就是30天,也就是说从计息日起,30天内是不可以取出来的,而30天过后,有需要或者担心平台安全的可以申请把钱取出来,没有的话可以让钱继续放在里头待着,待的时间越长收益率会越高。

这样的好处是既能满足大家的高收益需求,同时还能在急需用钱或对平台存疑的时候即时提取,而又不会损失前一个周期的利息,方便的不要不要的~

而计息方面,各个平台不同,主要是两种:

a.各周期分离计算,比如在上述产品存10000元,3个月后收益为:

10000×5.80%÷12+10000×6.00%÷12+10000×6.20%÷12=150元

b.合算到最后一个周期,比如在上述产品存10000元,3个月后收益为:

10000×6.20%÷12×3=155元

具体是按照哪种计息方式、还有每一个周期的可申请提取时间,大家在买入之前记得看清楚产品说明。

多多一般会把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的钱放到这类标的中去,假设我忘记了投资期限,或者懒得转移到收益更高(当然风险也会更大)的投资标的中,这类产品的收益率会随着时间迁移而越来越高。

至少,在这一块还是可以妥妥地跑赢通胀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