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年的食品价格指数上涨使“菜比肉贵”已经不是新闻。蔬菜渠道存在令人发指的暴利,高达500%~1000%的利润使“操贩白菜的心,赚卖白粉的钱”逐渐成为现实。

在蔬菜的产销链条中,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仅为零售价的20%~30%左右,批发价则约为零售价的一半,终端零售才是获利最大的流通环节。农产品价格上涨后,部分农民确实收入比以前好了些,但他们分享到的利润依旧非常低。

而蔬菜渠道商的暴利则令人惊讶。比如新疆的哈密瓜在农民手里收购0.8元/公斤,加上运输费,30吨一车总价也不过54000元/车。这车哈密瓜运到山东寿光蔬菜批发中心,立刻每公斤加价到1.8元/公斤;之后再次加价30%,以2.34元/公斤批给北京的瓜果批发商。到了北京之后再次加价50%,以3.68元/公斤批发给蔬菜零售商;零售商再次加价50%,以5.52元/公斤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还是保守计算,大家日常购买哈密瓜应该远高于这个价格。不难发现从田间地头的0.8元/公斤到消费者手中的5.52元/公斤,价格增长近6倍。

海南的豇豆在菜农手里收购价仅为0.7元/公斤,经山东寿光批发中心市场,以4.36元/公斤价格到成都的菜贩手中,最终到市民手中又是8-10倍的利润。

同样还有河南中牟县的蒜农,以6~8元/公斤的价格卖出,而同一时期北京的超市大蒜价格则卖到40多元一公斤。可想而知,大部分利润让流通环节赚走了。

蔬菜流通环节如此巨大的涨幅令人吃惊,但是从农户到市场,同样充满了太多的环节和不确定因素。除了天气,它还和通胀预期、资金运作有关。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或许比灾害天气的杀伤力更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