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电影和小说中虚构的人工智能主宰人类未来激发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但现实中,人工智能已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资料图片。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杜涛欣 报道

  201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机器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一事,对中国政界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7年5月,谷歌又将阿尔法狗带到中国,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的气息。

  虽然此前柯洁声称“阿尔法狗战胜不了我”,但赛后的柯洁在实名认证的个人微博上也不禁感叹“我到底是和一个怎样可怕的对手下棋……”

  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用时25秒写了篇新闻稿。稿件质量和专业记者成品相比并不逊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记者注定赶不上机器的写作速度。

  事实上,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在学校、家庭和医院开始了加速增长。大多数研究型大学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研究科系。

  不得不提的是,苹果、Facebook(脸书)、谷歌、微软和百度等公司已经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上投入了巨资,他们将其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正如软银集团创办人孙正义所描绘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所有产业的中心。围棋,阿尔法狗实现60局连胜;艺术,人工智能可以绘画制作;医疗,人工智能对恶性肿瘤的正确检测概率比普通医生提升50%;工业产业,工业机器人使生产效率提升3倍;即时翻译,实现10种语言的翻译功能。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的交通系统,改善了25%的交通拥堵状况。

  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乐观者有之,欣喜者有之,悲观者有之,恐惧者亦有之。

  人们在顿悟之际,AI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AI风口已至

  自2015年以来,科技界就表现出与往年大不相同的气氛,尤其是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的热度就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人工智能变得炙手可热并不是一夜之间的结果,在此之前,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60多年沉淀之路。

  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1997年,美国IBM公司“深蓝”电脑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完美表现。

  正如同许多其他产业一样,人工智能一旦出现在跑道上,它的步伐就很难再停下来。

  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模仿人类说话、写作、工作,除了一次次挑战人类智力之外,已经把感官触角延伸至各个细分领域。

  “AI风口已至。”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赵晓表示,最近他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话题。

“现在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我们正在进入到一个人工智能全面影响的整体经济年代,如果说过去20年是房地产在影响中国经济,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展望,未来的20年将是人工智能在全面影响中国经济、世界经济。”赵晓说。

  赵晓认为,如果人工智能在过去只是概念、实验室的产品或者是一些噱头,那么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商业和商业模式的层面,意味着它开始进入到对整个现实的改变。

大数据算法被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资料图片

  所以,人工智能已经走出了实验室,以及某些有趣新闻和科幻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人工智能商业化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始。赵晓认为,这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人工智能在各种互联网在线业务中将得到普及。人工智能进入第二个阶段需要5到7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第三个阶段则是在用十几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人工智能将开始全面自动化、全面深化、全面使用的时期。

  赵晓表示,这意味着未来人们将看到人类经济、商业以及各个层面都将被全面改造的现象。

  不过,多数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还只是“弱人工智能”,甚至很多人认为现在不是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程序。

  例如,阿尔法狗打败了人类,并不是说它是一个智能的机器人,它后面其实有很多工程师,它只是一套程序而已;并不认为它是一个标准的人工智能,或者说它只是一个“弱人工智能”。

  什么是“弱人工智能”?赵晓认为,不能通过图灵测试的就叫弱人工智能。

  图灵测试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的,其内容是,如果被测试者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超过30秒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被测试者通过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赵晓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人们还能够分辨出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所以按照这种定义,即使阿尔法狗打败了人类顶尖的棋手,但终究还是一套程序。

AI的商业颠覆

  短短几年时间,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子商务、数字营销等领域,互联网金融领域也顺利搭上了这班快车,在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人工智能对商业领域的颠覆中,有两个例子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有一家公司叫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创始人James Simons是一个数学家同时还是一个黑客和密码学家。他用人工智能做金融,每年进账20多亿美元,他所投的基金回报率平均是71.8%,如今他已经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前100名,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亿万富翁。

  北京大学著名访问教授、研究生导师吴霁虹在《未来地图》一书里提到一个案例:有一个人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这个人工智能的程序是做电商的),然后他就旅游去了,等他一个月之后回来,发现他的账上已经多了100多万美元。这个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所有的电商如何做电商,然后它自己做电商,而且不断改进做电商的能力,比如如何进货卖货等等。

这就意味着,这个人什么事都不用管,人工智能的电商每个月都在替他赚钱,而且赚的钱在不断增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曾表示,在充足的大数据和完备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人工智能真正由技术驱动,将会颠覆现在以人为主的金融业,这是不可避免的。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解决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取代人类在金融当中的作用,信用分析、风险控制、贷款审批、公司估值等工作将来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从实验室走进工厂,图为无人机。资料图片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也表示,人工智能的RegTech(监管科技,英文Regulation Technology缩写)可以更好地识别与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FinTech(金融科技)的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里的运用,很容易形成金融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一旦发生风险,将很有可能是系统性的。在这方面有可能人工智能更具有优势,人工智能有可能会更好地识别与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赵晓在多年前就预测:能够用人工智能最小化的成本来赚取最大化的利润,那么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魅力是无可阻挡的,所以人工智能最先被使用的一定会是金融领域。

  “果不其然,最近我就从华尔街看到了消息,华尔街已经裁了1万多人,包括一些顶尖的人、顶层的人都要被裁了;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来做金融领域的服务。”赵晓说。

谁先失业?

  当九寨沟地震,机器人用25秒写出专业新闻稿引发人们惊叹之时,资讯平台“今日头条”去年上线的机器人小明,截至今年5月份已经完成了5139篇体育类报道,总阅读量超过1800万。

  2000年,高盛集团位于纽约的股票现金交易部门有600个交易员,而如今只剩下2个交易员,剩余的工作全部由机器包办。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已经行驶了超过300万公里,基本上不出车祸。

  去年,谷歌DeepMind已经开始训练人工智能解读唇语。他们给机器人观看了5000小时的BBC新闻,然后找人类专家对决。

  测试结果显示,人类专家完全正确率为12.4%,而机器人完全正确率达到46.8%,超过人类的3倍。

  在中国,相关公司也进行了类似的开发,他们给机器人看了近1万小时的新闻联播,最后机器唇读的准确率为7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量人类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所替代。资料图片

  在法律行业,人工智能的查询服务已经对初级律师形成了压力。

  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律师费往往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负担。以生物技术领域为例,美国每年专利侵权诉讼至少产生2500万美元的诉讼费,常常出现一些小公司在案子宣判之前因为无法支付律师费而导致公司停滞。

  但美国硅谷的黑石发现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够处理法律文件的自然语言处理软件,它使得律师的工作效率提高500倍,将官司的成本降低99%。

  美国的一家小公司花了1万多美元买了这套软件,最后只花10万美元就把官司打赢了。

  而世界第一个机器人律师DoNoPay(不花钱)也在伦敦、纽约、西雅图等地被人普遍使用。

  6月18日,京东商城配送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完成首单配送任务。继京东无人机运营中心落成并启动常态化物流配送、物流机器人入仓进行订单生产之后,京东配送机器人也正式落地投入运营。

  专家表示,设计师、HR、经纪人、中介、快递员……很多对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岗位都会被机器人取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的报告中也指出,复杂的机器人正在从工厂走出,成为法律、新闻、医学等等领域的一部分。

与AI赛跑

  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工作场所,人工智能就启动了对人类工作从少量替代到完全替代的按钮。

  比如说,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的运用,尽管大部分律师的工作还没有被替代,但一部分律师新人的第一年的工作,人工智能已经足以替代。

  麦肯锡的报告也指出,在不远的将来,包括放射科医生、卡车司机到园丁等许多类型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什么工作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曾任谷歌、微软全球副总裁,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提出“五秒钟准则”,就是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解释的问题,在五秒钟之内必须做出相应的决定,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者部分所取代。

  反之,工作需要缜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者复杂的决策,每个具体判断并非人脑可以在五秒钟的时间内能完成的,那么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这项工作其实是很难被机器所取代的。

机器人厨师。资料图片

  赵晓表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也可以跑不过中国的CPI,但是一定要跑得过人工智能,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比机器人多坚持5秒钟,实现人对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带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模式的颠覆也应被重视。

  赵晓举例说,谷歌的搜索引擎已经由过去的记忆连接算法,变成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了。

  “它把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同时也在驱动它进入到许多新的业务领域,比如说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生物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等,谷歌已经建立了新的母公司,这个母公司叫Alphabet,用这个母公司来驱动它的各个资产。”赵晓说。

  其实,从个人到社会企业,再到国家,都在进行一场与AI的赛跑。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被众多发达国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本文参考公众号“香柏领导力”文章《人工智能的多重思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