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1960年生,山西省昔阳县峰洼村人,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供职于晋中市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晋中市书法家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晋商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都印社社长。

出生在晋中昔阳的张建民,他有着山西腹地醇厚质朴的性格。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启迪了他奇肆纵逸的艺术灵感。诗、书、画、印,甚至刻字,张建民都能够玩出些名堂,并且在圈里产生不俗的影响。技道两修的艺术认知,使他由一个简单的从艺者,慢慢蜕变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也使他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纵横驰骋的才子型艺术家,一个艺术个性比较突出的人。

《深处》64x64cm 2007

在“隐思清修”的艺术追求中,张建民把多种艺术语言融为一体,他试图诠释一种对艺术的自我理解。艺术是自我生存感觉的表达。也就是说,他要把自己独特的生存感悟,把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朵云》64x64cm 2001

1991年至1992年,张建民曾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研究室,师承王镛、陈平、刘涛诸师,并深得厚爱。这次短暂的求学经历,可以说成就了现在的张建民。在他之后的艺术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后兰亭序之二》33x33cm 2003

“那一年,可能对我这辈子从事艺术,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受益非常大。他不仅仅是技法上这个层面的收获,主要是理念上的突破。那个氛围太好了中央美院,当时可以说,每天就泡在艺术氛围里,非常养人。”和张建民一同考入中央美院书法研究室的还有其他两位学生,张建民说他非常的幸运,三个学生有七八位老师教,高起点、多领域,让他体会到艺术的真正魅力。张建民敏锐而又勤奋,执着而又多思,他不倦地奠定着自己的艺术基础,也用思考和实践探索自己正确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

《汉文字·旨系列之七》33x33cm 2003

“王镛老师对我说,建民,你回去以后一定要学会守住自己。他就是让我,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一定要守住自己。刘涛老师跟我说,建民你回去一定要学会养自己。就这么几个字,对我终身受益。我后来为什么诗书画印都学,实际上我就是在养自己。书法也好,绘画也好,篆刻也好,其实它承载的,它的基础就是传统文学,这个根基一定要做好。书法写到最终,它比的不是技法,而它比的是作者的修养、阅历、才气。”(张建民)

《汉文字生命系列之八》64x64cm 2001

看过张建民写的一篇文章《不谈书法》,整篇文章他只字未提关于艺术生活的任何细节,而是费尽笔墨告诉读者他的个人好恶、生活状态。和所有艺术家一样,渴求人性和社会的真善美,是他们共同的目的地。张建民向往自在的状态,实际上是他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望,当然也是他的艺术追求。他各种形式的作品都是一种文化的感悟,都在深层次地认识和表达文化的思考。

《绪·之二》64x64cm 2001

“我这人一直是时间的富裕者,这辈子比较幸运的就是,我的工作和爱好比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作就是爱好,爱好就能工作,这辈子在这一点是比较幸运的。” (张建民)

《蓝精灵》64x64cm 2007

张建民书法中的稚拙、大气令人过目不忘,线条拙气中不乏劲挺,字形宽博中富于动态,空间的构造拉大了视觉的冲击力,使欣赏者如临高山大川,情绪激扬。他以汉字为媒介的抽象画,令人耳目一新。现代、时尚的表现手法,其实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汉字文化的魅力,和西方绘画丰厚的融合,使画作更加神奇而厚实的魅力。而他的山水画中,苍茫覆翠的笔墨,独具幽思的题画诗,古朴劲健的篆刻,又将我们拉入了极为传统写意的悠远意境。但这些远不能概括张建民在艺术领域中的各种探索和尝试,他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凭着那颗诗心,那颗洒脱、向往自由的心,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

《峰洼一号坑》64x64cm 2001

“因为艺术,他们一般都会讲要继承传统,肯定要继承传统。但是在继承传统时,怎么去张扬个性,怎么去树立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与生俱来的个性,审美也一样,一定要把自己这种天生的审美个性要表现出来。你不能重复古人,你要在古人的基础上,怎么经营自己,这个非常重要。”(张建民)

《梦语峰洼之八》64x64cm 2001

恬淡的心情,安逸的生活,深厚的学识积淀,它们促使张建民的艺术语言更加丰润饱满。他工于书法,钟情绘画,擅长篆刻,诗书画印俱佳,作品四十余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万流同源,既遵从本源,又张扬个性,使张建民成了一个艺术的独行者。

《峰洼后沟之六》33x33cm 2003

“但求俗事少经年,性僻神交若化迁。墨佐三餐调儒味,曦披半榻抱书眠。山心遁世犹无闷,水眼澄空自得禅。一日清闲如两日,算来与岁不同天。”(张建民)

《峰洼后沟之十》33x33cm 2003

守得住,就是坚持走适合自己、发挥自己的艺术道路。养自己,就是不懈滋养扎实、丰厚而系统的文化知识素养。张建民作为一个学有所用、业有所成的艺术家,靠扎实的文化功底攀登艺术之峰,以个性化的思索探求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既重基础,重规律,又活出、制造出风格风神,这就是“技道两修”。个人天赋加养心、养性、养艺,这就是才子张建民艺术探寻和成功之道。

《峰洼后沟之十一》33x33cm 2003

《峰洼后沟之十二》33x33cm 2003

《峰洼后沟之十三》33x33cm 2003

张瑞平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